香時節抒情散文
午后暖陽,捧了一本書,細細地讀。梁實秋先生的《雅舍談吃》。翻開的那一頁,先生的妙筆,短短的幾句,活色生香把栗子的妙處一展無遺。我生活在南方,栗子樹雖不曾見過,咸水栗子想必也是北方的風味,然則先生對“糖炒栗子”的描述,倒是頗能引起我的共鳴。
“煙煤的黑煙擴散,嘩啦嘩啦的翻炒聲,間或有栗子的爆炸聲,織成一片好熱鬧的`晚秋初冬的景致。孩子們沒有不愛吃栗子的,幾個銅板買一包,草紙包起,用麻莖兒捆上,熱呼呼的,有時簡直是燙手熱。回家去一時舍不得吃完,藏在被窩垛里保溫。”這一段,簡直是舊日重來!
我這一輩70年代人,小時候的日子大多緊巴巴的。只有一回,和小伙伴出門去耍,路過街邊一個炒栗攤,被那滾燙的砂粒里咧嘴而笑、金燦燦黃澄澄、香味撲鼻的栗子,絆住了腳跟。大伙兒掏光了口袋,你一分我一分湊一塊兒,買得了十余顆,先挨個兒舔上一輪,再接著從黑紅發燙的硬殼中仔細剝出一顆金黃的栗子肉,一人輕咬一小口,經過一圈之后居然還能留下大半顆,十余顆糖炒栗子讓我們足足快樂了一下午。
想起了青翠蔥蘢的少女時代。葉子、小君和我,喜歡在暮色里,回家的路上,一人拎一袋栗子,肩并肩徐徐地走。三人偎在一塊兒講著自己遇到的小小的趣事和瑣屑的煩惱,衍變到最后常常成了相互的“人身攻擊”。一個咯咯笑著逃了開去,另一個手中的栗子就丟了過去。一路上追來逐去,終于累了就休息一下。唧唧喳喳的爭論聲和說笑聲中,不時蹦出嗑栗子的脆響聲,于是,我們走過的地方都會留下一點栗子的屑末與余香。
記得跟他初識時,是深秋的街頭,栗子飄香。我的視線遲疑了一秒,便邁步往前。女孩子的矜持,怕在異性面前損失了自己的形象。他卻微笑了,輕輕拉一下我的腕示意我停步。不一會兒,暖暖的一捧糖炒栗子遞了過來,此時此刻,終究扮不成淑女了,慌慌忙忙抓起就吃。他急急嚷:“慢點慢點,小心燙嘴。”大窘,抬頭瞅他,他淺淺地微笑,眼里有嬌寵的意味。哦,這男人,他原也不要我在他面前戴著面具的吧,那我就做回真實自然的自己。一時吃得兩手油污嘴角發黑,相視而笑,怡然歸去。
憶起了栗香時節的諸般往事,我的心動了。我想奔下樓,一個人走很長的一段路,覓一個小小的炒栗攤,我希望等候的人有好多,我可以聞著糖炒栗子的香味,慢慢地品味生活中那些平實溫熱的歡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