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鄉村的美麗抒情散文
一個男人,大學畢業了。他的同學都到大中城市淘金,在同學們眼里,城里才是生產夢的工廠。與這些同學不同,他背負行囊走向遠方。他一直往前走。流水淙淙,天空瓦藍瓦藍的。在一個小山村,他終于停下了腳步。村子很寂靜,門前山坳里到處都撒滿了豆子似的勞作的農人。牛在村邊吃草,鴨子悠閑地漫步。小孩子們在玩耍,他們臉上的童真和眼里流露出的好奇吸引了他。孩子都沒人管,像大人隨意飼養的家禽,在地里跑來跑去。看著眼前無聲的村景錄像帶,男人想了一下,決定留下來。
男人在一座閑置的老屋里住下,他找來一些石塊碼起一個臺子,臺上放著一塊舊木板。做完這一切后,男人輕舒了一口氣。他到村口把那些野鹿一樣的小孩聚攏在一起。小孩不多,只有十幾個。他成了一名教小孩識字的人。沒有書本,他就下山找來一些廢紙寫上字裝訂成課本。沒有教室,老屋就成了課堂。沒有教具,他折一根柳條,潔白的`木桿做成教鞭,放牧著孩子們饑餓的思想。村里也沒人認為他是教師。他教孩子認拼音,念簡單的字,做普通的算術題,還教他們一些簡單的道理。老屋里的書聲瑯瑯,寂寥的百年古村落,第一次有了平平仄仄的聲響。
他學農人樣,扛著鐵鍬將門前的荒地整平,點上豆,種上花生,不多,卻夠吃。農忙時,孩子們像雀兒一樣都散了,他便背著挎包下山,返回時,背上的包沉甸甸鼓鼓囊囊的。
日子像山岡上的樹葉子一樣一天天地滑過,他漸漸跟村里人一樣,說著土話,蹲在門口捧著大碗吸溜溜地吃飯。無法改變的,是他一口月光似的白牙,還有身上那股讓山民們陶醉向往的文氣。
晨光熹微,一輛賣豆腐的木板車顛出的一串清音將他喚醒。他披衣而起,爐上的水壺咝咝地唱著歌謠。日上三竿,他敲起門前梁上的破鐘,接到訊息的孩子們三三兩兩而來。他拿起粉筆寫畫著,在黑板上播種著希望。他車轉臉來,整個教室鴉雀無聲,只有一個個動聽的音符從他唇間蹦出,像鴿子一樣在屋子里翻飛著,敲擊著孩子們幼小的心。
山村之夜是寧靜的。山民們一邊燈下做活,一邊聆聽著孩子們的背書聲。那是山民們最愛聽的聲音。那咿咿呀呀的書聲,與風聲雨聲紡布聲裹在一起,在如墨的夜色里一圈圈地漾了開去。
孩子們從他那里學到的東西越來越多,村里人帶小孩到鎮上買東西時,也不會再有認不出字被人笑話的事了。村里第一次有孩子考上高中,幾個小點的孩子也考上初中。男人的故事就這樣在山村里年復一年地演繹著。
有一年,一個記者到這個山村采風,將他的事跡搬到報上,很快他小有名氣。山外不少學校高薪競聘他,他都婉拒了。
這個男人就是我鄉間的好兄弟。如今在電視里看到他,我感到非常高興,并心生感動。電視里的他有些拘謹,許是受山民質樸木訥的習性熏染。當主持人感佩他扎根山區獻身教育的精神時,他直言相告,他一半是為了山里的孩子,為他們灌些學問;一半是山村的寧靜和美麗讓他怦然心動。
是的,在很多人眼里,往往看到的是鄉村的貧窮與落后。而在這個人看來,鄉村竟是如此的美麗與淳樸,他收獲的是足以讓人自豪的精神享受。守望鄉村,美麗無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