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欄抒情散文
“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這是南宋著名詩人范成大寫的《夏日田園雜興》,詩的意境鋪滿柔和絢麗的田園風光和淳樸勤勉的農(nóng)村風情。
實際上,范成大所處的年代北方戰(zhàn)亂頻繁,統(tǒng)治者偏安南方,原來的蠻荒之地廣西壯鄉(xiāng)瑤寨也變成了當局派官和文人游歷之處。彼時有兩位曾在廣西任職的朝廷命官,一個是靜江府(今桂林市)知府、廣西經(jīng)略安撫使范成大;一個是桂林通判周去非。范、周二人博學多才,他們深入民間,接近群眾,注意調(diào)查研究,而后根據(jù)自己在廣西任內(nèi)的耳聞目睹,稽考有關資料,分別撰寫了《桂海虞衡志》、《嶺外代答》兩部著作,成為如今研究廣西地方史志和少數(shù)民族歷史不可多得的資料。
當時,范、周二人先后來到廣西,見到壯族人“結柵以居,上施茅屋,下豢牛豕”的“人”字形木屋時,都不由得大吃一驚。他們在村頭的古榕樹下,指著那些聞所未聞的'房子問納涼的老人,說:“那是什么?”熱情好客的老人卻拉著他們的手,說:“干欄(壯語:上屋)坐坐吧。”于是,他們誤以為這些房子名叫“干欄”。
干欄也叫麻欄,是壯家特色的房屋。一般有三層,有人戲稱頂層用竹篾鋪棧的是“糧食局”,中間用木板鋪棧的是“人事局”,底層用石板鋪地的是“畜牧局”,其功能可見一斑。
我曾住過三座干欄:第一座,我們?nèi)椅蹇诟献≡谝黄穑塥M窄,中層除了中堂、伙房,只能給二公做一間臥室,母親和兩個妹妹擠一間臥室,父親和我搬到頂層去睡。因此,我晚上從外面回家吃飯要爬九級石階,夜里睡覺要爬七級木梯。
后來,伯父支持父親買下已搬到鳳山定居的叔公的老房,我們?nèi)也哦荚凇叭耸戮帧庇凶约旱呐P室。這房子坐東朝西,但沒有石階,倒是在左前側朝南處開了一個側門,架了一把木梯,挑水上樓極不方便。父親便打夠九級臺階的石板,請人壘砌起來。三年后,日子稍微好起來,父親就將這木屋推倒重建。屋架立起來后,我常常和同伴們爬著柱子、橫椽嬉戲。二十年后,我把它推倒,建起了鋼筋混凝土結構的小洋房,但至今我仍經(jīng)常夢見自己在父親建的木屋架子上玩耍的情形。
有一天,我到山弄里去拜訪友人,他指著一處寬大的干欄木屋說,這里出了一個在縣里赫赫有名的人物。我仔細一看,那房子明顯衰老、腐朽了,與它主人如日中天的事業(yè)毫不相稱。友人看出我的疑惑,解釋說:木屋是需要人氣來呵護的,這家主人一年到頭幾乎都不回來燒火做飯,房子自然漸漸破敗。
前些日子到一個偏遠的山村,見到濃濃的綠蔭下,一排排整齊的干欄房子面朝山塘而立。我感到很親切,覺得在這個物欲橫流的社會里,干欄還能保持清凈,延續(xù)生命,真是幸莫大焉。然而,主人的回答卻讓我大失所望:他們早就想推倒木屋建小洋房了,只是這兒是規(guī)劃中的國家中型水庫庫區(qū),這里的人即將整體搬到鎮(zhèn)上,木屋也將淹沒在水庫底下了。
我感到自己最后的夢想就像浮云,風輕輕一吹,便破滅了——難道莽莽蒼蒼的壯鄉(xiāng)大地上,溫馨暖和的干欄就只存在于冷冰冰的影視畫面中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