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靜者至深抒情散文
大海的深處,不會驚濤拍岸,而是深不可測;真正的勇者,不會輕易亮出鋼刀利劍,而是淡然從容;真正的睿智之士,決不會到處炫耀自己的才華,但他們的思想境界和知識本領早已達到常人無可企及的高度。至靜者,至深。
曾讀過這樣一段資料:黃河中有一段看上去凝滯不動的地方,但長期搏擊激流的黃河船夫從不敢在這里停船,因為它的河心是流動的`,沒有人能說清它究竟有多深。認真想一下,我們生活中的許多現象也是如此,于深沉寧靜之中,包含著生命的博大精深。
由是,我想到了著名學者季羨林。他不喜歡閃光燈,不喜歡媒體記者的追蹤,不喜歡受人仰視,更不喜歡被人尊稱為大師,他只依戀于他的書籍和那盞青燈。然而就是這樣一位耄耋老人,經過十年堅韌不拔的努力,成功地翻譯出用梵文寫成的印度兩大古代史詩之一《羅摩衍那》,成為中國首位翻譯文化終身成就獎的獲得者。
大儒無聲品自高。季羨林不顯不露,數十年如一日,拋卻都市的繁華與喧囂,沉入到他所從事的事業當中。他寡言少語,深沉得猶如一潭深不可測的深泉;他喜愛寧靜,靜得讓世人幾乎不曾在媒體上領略他的學者風范。他是心甘情愿將畢生聰明才智奉獻給祖國和人類的睿智之人,他不需要夸張的言語,不需要四處炫耀,因為至靜者,至深。
我還想到不久前去世的中國近代力學奠基人、著名科學家、教育家、社會活動家錢偉長,他作為我國研制“兩彈一星”的元勛,與錢學森,錢三強并稱為“三錢”,生前長期擔任上海大學校長,但他一直沒有自己的房子。對此,他低調地說:“只要對國家好就行,我沒別的要求,希望祖國強大起來,強大需要力量,而這力量就是知識。”他的一生實踐證明,他從不顯示自己,所有的重大選擇都是為了祖國。他雖然被海內外媒體譽為“力學之父”,但他卻謙遜地說:“我沒有專業,國家需要就是我的專業。”這位科學家以他一生奮斗的歷史告訴我們:大師之大,在于崇高的愛國情操;他不計名利的不凡氣度也驗證了一句話:至靜者,至深。
我還想到了世界上有那么一位杰出的女性——居里夫人。她一生的大部分時間是在小小的實驗室里度過的。她曾獲得無數獎項,并兩獲諾貝爾大獎。她本可以躺在任何一本功勞簿上安享榮華富貴,然而,她沒有。她深深地思考,靜靜地生活,執著地進取,直達智慧的高地。至靜者,至深,這就是大智之人的人生內涵。
如今,社會上正吹著一股“星”級人物,“腕兒”級人才,“師”級學者的風,唱了一兩首歌,說話就變了腔調,嗲聲嗲氣的;演上一兩個小品、相聲,口就粗了,“牌子”就大了,什么輿論媒體、道德準則、觀眾人氣,全都置之不顧;寫上一本薄薄的小冊子就自詡為“專家”、“學者”,甚至有的“教授”竟然抄襲他人的論文。這些追逐名利的人,大都是一些思想淺薄、不學無術的人,他們費盡心思謀來的一塊塊敲打名利之門的敲門磚,用老百姓的俗話說,那是“水上浮油花,有油也有限”。雖然,也許一時聲名鵲起,但那種靠吹捧、炫耀吹起來的肥皂泡,終究一經風雨便會爆裂。
還是讓我們認真學一學季羨林、錢偉長、居里夫人那種認真做學問,傾心搞研究,淡泊名利的精神吧!
真的,至靜者,至深。
【至靜者至深抒情散文】相關文章:
感人至深怎么造句07-05
歲月靜散文04-29
靜守黑夜散文11-15
靜凈敬散文11-05
動與靜說課稿11-03
夜深人靜造句08-17
柴靜的勵志故事04-19
秋涼,心更靜散文04-30
靜從動中求散文欣賞11-04
夜闌靜問有誰共鳴散文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