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鳥飛臨的地方抒情散文
家鄉村南海山西端,石房灣與角頭灣交匯處,凸起一座小山丘,村里人叫鳳舞嶺,俗名“嶺仔軍”。
傳說鳳舞嶺是鳳鳥飛臨的地方。相傳很久以前,依山臨海的角頭灣,是一個美麗而神秘的地方,天庭文武百官經常下凡嬉玩,樂而忘返。玉帝大怒,責令海龍王興風作浪,沖毀角頭灣。觀音為了保存角頭灣的美景,使人間免受南海風浪侵襲,率眾仙挑土填海,不幸繩斷擔丟。填海不成,眾仙駕云歸去,惟觀音在角頭灣走走看看不忍離去。鳳鳥見狀,紛紛搬來石頭搭成大小石房供她休息,從此,一個富有傳奇色彩和詩情畫意的名字——鳳舞嶺,深深地烙在家鄉人的心里。
叫“嶺仔軍”那是因解放后這個山頭駐守部隊而得名。
鳳舞嶺海拔不足50米,充其量只是個小山丘。由于長期有部隊駐守,環境得到保護,野生灌木、荊棘、花草長滿了這個小山丘,這里還存留一些珍貴、稀有的林木,一年四季樹木繁茂,綠色縈繞,鳥語花香,生機勃發,所以稱為嶺一點也不為過。
小時候對鳳舞嶺有著一種特殊的感情,那感情源自于這里駐有解放軍,營地經常放電影。那個時期村里的文化生活比較貧乏,看電影就成了一種時尚、一種奢求、一種樂趣。雖然營地重復放映《地道戰》、《地雷戰》、《南征北戰》等革命傳統影片,但我們總是樂此不疲,百看不厭,幾乎一場也沒有錯過。鳳舞嶺滿山生長著不少野果,如布刀、烏墨、海梅、酸梅、鐵匝子等,這對于孩子們是極具誘惑的,但是,白天與幾個嘴饞的小伙伴相邀到海山摘野果吃時,總是遠遠就繞著鳳舞嶺走,因為那時的鳳舞嶺是軍事禁地,南海前沿哨卡,有軍人持槍站崗,我們是不敢越雷池一步的.,只好望著它,想象山上的樹掛滿成熟的果子,而獨自垂涎欲滴。
第一次登臨鳳舞嶺,那是上世紀八十年代中后期。中央裁軍百萬,駐扎鳳舞嶺的守備連在裁減之列。部隊撤走不久,我們朋友5人一起登上鳳舞嶺。一條石級小道伸向山頂,這是通往山頂的惟一一條小路。四周灌木茂密,特別是荊棘、仙人掌瘋長,形成了環山自然屏障,想徒手爬上山頂是極其困難的。當我們還在驚嘆兩旁綠色成蔭的灌木和寂寞綻開的花草時,山頂一個桶型哨所便出現在眼前。哨所建在一塊巨石上,是山上至高點。繞石拾級上來,眼前一片空闊,心胸異常舒適,放眼望去,山光、海色、海水、島嶼、田園、村落,無限風光盡收眼底。
北面,芙蓉峰、龍棲山凝翠含黛,橫亙延綿。山底下散落的角頭、梅西、梅東三個村莊整齊有序,炊煙裊裊,村中的樹木清晰可見;田里的水稻、園中的瓜菜正吮吸著養分、做著綠色的夢。東面,從鳳舞嶺向東延伸的海山綿綿十余里,木麻黃、小葉桉,還有鐵匝、雞尖等野生林木,蔥蔥郁郁長成了一條堅不可摧的海防林,讓海對面的村民們安居樂業,繁衍生息了一代又一代。西面,角頭灣、龍棲灣兩灣相連,彎成一個大月灣,彎出了一個小漁港和做海人的生活,也彎出了海與山千年萬年生死相依的纏綿情話。山頂是觀賞落日最佳點。如果等到了傍晚,我想,西邊海天相接處,讓人心旌搖動的落日就會呈現在眼前了。南面,浩瀚南海碧波中浮起兩座無人居住的小島,東邊的叫鑼島,西邊的叫鼓島,碧海藍天下的鑼鼓島更具神秘色彩,它們就像是深鎖在閨閣中的窈窕淑女,等著你去窺探,等著你去揭開她的面紗,等著你去展開她的芳容。兩島周邊海域,數點漁舟好像中國畫中的風景。鳳舞嶺南側山腳下是石房灣,野菠蘿、龍血樹、仙人掌成叢成片,仙人掌開花時節,紅的、紫的、白的、黃的,姹紫嫣紅,煞是好看;海灘上遍布著形態各異、大小不一的石頭,有幾個還疊成了房子狀,構成了不可多得的石房景觀。同行好友驚嘆,家鄉竟然有如此景致。此時此刻,佇立山頂,當海風吹拂著臉面,景色激蕩著心扉,你是否懷疑自己置身于仙山海國,是否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魅力,體會到了觀音等眾神仙下凡忘返的歡愉?
我沒見過鳳鳥,沒有見過鳳鳥飛舞的樣子,但我相信,隨著梅山的開發建設,將會吸引更多的人來到這里,鳳鳥飛舞將不再是美麗的傳說!
【風鳥飛臨的地方抒情散文】相關文章:
芬芳的美麗抒情散文02-05
春抒情散文08-23
抒情散文:隨記01-24
有夢的地方散文04-30
那個魂牽夢繞的地方散文04-29
高一抒情散文01-11
在你跑步的地方勵志文章05-23
這個養育我的地方作文04-15
夢想啟航的地方的勵志文章06-16
關于地方語言的歇后語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