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瓦屋遺夢抒情散文
雨中多有霧,瓦屋掩映在樹的深處,濃霧逐涌著瓦屋,像波浪逐涌著島嶼。瓦屋幽暗而寂靜,潮濕而溫馨,它微涼的氣息在炊煙里浮動,青瓦粉墻懸浮在歲月的枝頭,仿佛一彎憂傷的下弦月,在時光的塵埃里發出幽藍的波光。
靛青屋頂,兩頭翹角用青磚疊起,仿佛大鳥展翅欲飛。瓦的正反兩面排列成好看的溝壑,凸凹有致,中間鑲有品字形的亮瓦,坐在屋內仰頭可以看著雨水從亮瓦中滑過;土磚墻刷得雪白,方格木窗,紅漆木門,泥土地夾著碎石子,夯得平整光滑,灶堂里的火苗竄得老高,日子就是炊煙的味道。
童年的村莊是安靜的,雨天的瓦屋仿佛是一個夢境。我站在窗前,看雨簾遮住紅漆木門,看雨水打在門前的花樹上。風雨之中,花瓣片片飄落,泥地上血紅一片,少年的我看花開花落,沒有傷悲情緒。看落花流淚,那是怎樣的憂傷情懷?那情結是文人強加給落花的吧?就像桃花總會結果,麥子總會成熟一樣,花在風雨之中飄落,或許那時的我認為是最正常不過的事情。我們把那些花瓣和著泥巴,做成鍋碗瓢盆的形狀,放在窗戶上,天晴了它們就自然風干,我和小伙伴們拿著那些泥塑玩游戲。
每一個人的童年都有美麗的夢想,但因為接觸的社會信息不一樣,夢想的就不一樣。六歲以前,我最大的夢想就是希望家里的每只雞每天能下兩個蛋,這樣我和妹妹就可以偷吃一個,或拿到貨郎那里去換花發卡和豌豆糖。
許多年后,我才明白,那樣的夢想是不可能實現的,它其實就是人生的一個隱喻。
雨天里,父親坐在桌前教我和妹妹玩撲克牌,母親做鞋,或紡紗織布;奶奶會把家里好吃的翻騰出來,炒蠶豆給我們吃,炒芝麻,炒紅薯干,實在沒有吃的,就挖一升小麥,炒小麥苞花給我們吃。那些東西炒熟了特別香,香味從瓦縫里冒出去,頓時,我家廓下的窗戶上一字排開,趴著一溜溜的小男孩,一色的拖著鼻涕,臟稀稀的臉。奶奶只得給他們每人發上一小竹筒。
雨天的飯桌上比晴日里要豐盛許多,一家人閑下來都忙吃的,用栗炭爐子燒的藤菜火鍋,“沽沽溜溜”冒著熱氣,飄散著臘肉的香味;飯燒香了的味道在瓦屋里彌漫,也傳進我們的鼻子里。奶奶拐著粽子腳在廚房里忙活,我們一溜煙跑過去,趴在灶臺上,奶奶揭起鍋蓋,乳白色的蒸汽沖上了屋頂,米飯上面,貼鍋蒸著一圈巴掌長的黃姑魚,起著一層黃橙橙的殼,香味一下子撲過來,我們等不及黃姑魚端上桌子,就用手抓著吃,黃橙橙的黃姑魚上立刻印上了黑色的手印。奶奶把我們的手拍一下:“好吃的鬼,洗手去。”我們只得笑哈哈地又放下,在臉盆里胡亂地洗著手。黃姑魚的香味滿口漫溢,那是我童年的美味。
母親織布的聲音“哐當,哐當”穿過雨霧,現在回想著那聲音,更像一個前世的夢境。弄巷里有小伙伴用石子砸在屋頂上,那是呼喚我的暗號。我在瓦屋里待不住了,撐著紅紙傘在野地里奔跑,泥地上濺起一朵朵水花。
春天里,屋角的磚縫長出綠色的植物,我把它摘下來養在瓶子里。隨即得到一種啟示,于是異常興奮,我和妹妹于某一個下午,偷來許多紅花草籽種,我們把它種在床底下,壁縫里、墻根下,只要是人不常走的地方,我們都種上了。這事過了許多天,我們都忘記了,突然某一日醒來,家里遍地長出綠色,床底下密密麻麻的就像田野。我們在欣喜之余,狠狠地吃了一頓奶奶的“黃鱔面”(奶奶用竹枝打我們)。
刮風的夜晚,瓦屋發出沙沙的響聲,樹葉遮住亮瓦,屋里潮濕幽暗。半夜里,一聲怪叫把我驚醒,在朦朧的微光中,看見一只小老鼠正在咬噬我的衣服袋子。它對目標掌握得非常準確,我口袋里有葵花籽的碎屑(幸虧那些葵花籽被我吃掉了,否則我要后悔莫及)。我為了看它精彩的表演,竟然沒有出聲。老鼠和我各自做著自己的事情,考驗著各自的毅力,最后我敗下陣來———不知不覺地睡著了。我的好奇心導致了嚴重后果,第二天早晨發現衣服口袋破得不出樣子。
與此同時,貓在屋脊上打架,為了捍衛它們神圣的愛情。它們招式兇狠,戰爭激烈,把瓦片弄得“嘩嘩”直響,發出凄厲的慘叫。而老鼠們有些在咬我的衣袋,有些在我床頭的草墊里躲藏,它們打地道戰,打游擊戰,把我的襪子藏進了它們的巢穴,又伺機對蚊帳和衣柜發起進攻。貓和老鼠在我童年的鄉村,保持著良好的關系,貓對老鼠也時有進攻,但那好像都是為了虛張聲勢,很少施行實質性的抓捕。它們一個在屋上,一個在地下,各自為政,和平共處,當然偶爾也有老鼠撞進了貓的嘴里,那時貓會得到奶奶一條黃姑魚的獎賞。
關于瓦屋的記憶當然不只是雨天,瓦屋的晴天也是安靜的,相比我現在生活的縣城,瓦屋甚至是寂靜的,但寂靜不是寂寞。那種寂靜里有一種內心的安寧和平靜,有一種溫馨的氣息,生活在瓦屋里的人是愉快和充實的,雖然物質生活匱乏,但一家人在一起,每一個微小的快樂都是發自內心的,都寫在臉上,內心深處沒有煩躁和焦慮,就像有一種神圣的佛光,浮動在瓦屋的深處。
白晃晃的陽光從晶字形的亮瓦里照下來,我和妹妹面對面坐在清涼光滑的地面上走石子棋,我們用石子在地上畫一個公雞進籠的.棋盤。我們面對面坐著,皺眉,故做沉思狀。妹妹突然驚叫:姐姐,你的眼睛里有我的影子。我看著妹妹,笑:你的眼里也有我的影子啊。那影子印上去,長根了,再也沒有出來。
晶瑩透亮的石子是山溪里揀回來的,圓潤光滑如玉,不知被溪水打磨了多少年才變成的樣子,石子握在我們的手里,隨著腦袋的思考而不斷地搓動它,使它如有生命之物一樣溫潤和靈巧。也有五粒子為一付的玩法,把那小石子變幻著往空中拋,那是小時候流行的一些游戲。
陽光像三束火焰從屋上射下來,清亮的光線中有許多細小的灰塵在舞蹈。陽光緩緩流動,只不過那流動我們看不見,它常常從桌子邊不經意就流到了門邊。我們一開始也是坐在晶字形的陽光下,就在我們沒注意的時候陽光跑了,陽光跑了,我們也換個地方,我們攆著陽光跑。
雞喜歡在中午的時候下蛋,它從雞籠里跳下來,“咯咯咯”地向人報喜,我和妹妹趕忙跑過去摸雞蛋,如果奶奶在家是不讓摸的,奶奶說,摸熱蛋雞容易翻窩。熱雞蛋摸在手里好舒服,暖暖的,光滑滑的,恨不能放在嘴里啃。后來我們想了一個辦法,每天中午準時趕在雞下蛋的時候回家,把雞蛋放進豬食罐里,奶奶炆豬食的時候,雞蛋便熟了,我和妹妹偷出去坐到后山坡的草坪上吃。
奶奶每到夜晚就給我們講故事,編織一些美好的夢。其中有一段話我記的很清楚,奶奶說:明年把雞賣了買一只鵝,后年把鵝賣了買一頭豬,又把豬賣了買一頭牛,再把牛賣了買一臺手扶拖拉機,那時候你們就長大了,開著拖拉機把全家人都帶到太湖縣城去玩。
在那樣安靜的夜晚,我和妹妹沉浸在美麗的遐想中,仿佛全家人都坐在“嘟嘟嘟”的拖拉機上。現在想來,我的奶奶是多么幽默和樂觀。
奶奶一生連拖拉機也沒有坐過,就已和瓦屋一起沉入了時光深處。
靛青的瓦屋已經改變了顏色,它已經變得灰黑和破敗,在時光的風雨中搖搖欲墜,瓦屋已經從寂靜走向了真正的寂寞,那些溫馨的往事,仿佛前世遺夢,就像被遺忘的歲月。
【青瓦屋遺夢抒情散文】相關文章:
滄海遺夢,闌珊意已灰散文11-17
小青蟲的夢童話故事10-12
拾遺的同義詞01-30
《青溪》唐詩鑒賞07-01
柳梢青宋詞鑒賞07-03
春抒情散文08-23
抒情散文:隨記01-24
字謎半青半紫02-16
青奧初三作文01-27
《青門飲》宋詞鑒賞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