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去的背影經典散文
我的老家在渝東南地區西沱古鎮的陶家壩,但陶家壩雖名被稱為壩,地勢卻并不平坦,坡坡坎坎特別多,因而坡地多田土少。
田大爺和我家是老鄰居,從小我就知道他家里特別窮,三個孩子常常衣不蔽體、食不裹腹。八十年代初,我高中畢業去城里讀中專時田大爺就開始撬石砌坎,將他家的責任地著手改土造田。他的心中有一個夢――誓把荒山變良田。
由于工作忙,九十年代末我回過一趟老家,剛到家時,田大爺老倆口就從大老遠的地方跑過來看望我,他那年已69歲,寬大的臉龐,一米六左右的高度,但他背不駝,眼不花,走起路來還風風火火地像個年輕小伙子似的。我看他二老的`精神面貌,心想肯定他家摘掉了窮帽子。于是,我們便拉起家常來。談起改土造田的事,田大爺就對我一個勁地有說不完的話,他眨了眨眼睛,:“好話要從落實責任制時說起,我們壩子是土薄地瘦,鄉親們當時為肥田瘦土爭得臉紅脖子粗,我當時才懶得和大家爭呢,我相信,只要人勤就不怕地瘦,把瘦土平整出來就是好田土,照樣可以出食的……”。
田大爺瞟了一眼身旁的老伴又接著說:“八三年開始,我堅持一個冬改一塊土,她當時老是反對,還連續一個月不和我說話也。唉,這也難怪她,大家都怕當時的政策要變嘛。”
“家里其他人支持不?”我問大田爺。“我兒子、女兒都很支持,可是……”說到此,田大爺臉上流露出了傷感的神情。經打聽,才知曉田大爺的兩個兒子被那年突出其來的山洪卷走了,剩下的一個女兒也已遠嫁到山外去了。
“精神上受到挫折,更增加了我要改土造田的信心和決心。你還別說,改和不改就是不一樣呢,這些年,鄉親們糧食都說減產,而我家的每畝田就要多收兩挑谷子,每畝地也要多收兩挑包谷哩!”田大爺越說越有些興奮。
“您二老這些年到底改了多少土?”我問他。他便扭頭指向山腳下那一道道石坎子說:“共有九十九條坎子,五千米長,約十八畝田土吧!”
“您二老都這把年紀了,還打算改不?”我又問他們。
“當然要改,再拿兩年時間就可以改完了”。田大爺回答我的口氣是那般地堅定沉著。
“您二老改這么多田土誰來繼承?”我問他們。
“別想那么多,人一生要多做善事,積德就是福嘛,但我是想給鄉親們留個紀念……”。
今年夏天,我又回老家去一趟,可再沒有看見田大爺的身影了,跟鄉親們打聽,才知道他二老已于前年就相繼去逝了。
我望著那一條條彎彎曲曲的向著遠方延伸開去的保坎,坎邊是田大爺夫婦親手栽下的一棵棵蔥綠挺拔的白楊樹,那不正是他們兩位老人年輕的背影么?
【遠去的背影經典散文】相關文章:
想念遠去的親人散文05-01
背影經典散文讀后感08-14
遠去的船迪聲散文04-30
散文《背影》讀后感600字04-11
《父親的背影》經典現代詩歌01-15
經典散文日記11-20
經典散文日記11-20
學子遠去又見歸來字謎11-23
《背影》的課件02-03
經典散文日記模板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