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井的唯美散文
在距離我家鄉十里的山澗里有一口井,家鄉的人們叫它老井。
老井的歷史很長,至于它的起源就連村里最老的二爺也說不清楚。我的家鄉在榆中北山,旱甲聞名,加上地表沒有徑流,于是,老井便成了村里旱年唯一的水源,自我記事起就明白,老井與村民的生活連接的很緊很緊。
老井不大,井口直徑不足一米,深約三米,水深常在二米左右,一般情況下,就著井口就能打到水。老井水質甘甜,是我們家鄉方圓百里內唯一的一口淡水井,因此,每至旱年缺水時,井旁便整日排著一長溜汲水隊,有咱村的,也有外村的,更有四五十里外的老人,他們背著塑料壺,來這兒打水,為的是去喝罐罐茶。
我真正參加勞動,準確地說,便是從背井水開始的。那年我十歲,爸爸給我買了一個能裝五斤水的.塑料壺,每天,我都隨爸爸來回三趟。每次走在路上,我都是鼓足了勁。然而期間的味道是無法用語言說出來的。說真的,我的童年和少年的大多時光就是在老井和家的路上消磨掉的,以至于二十年來,我記憶深處最有印象的仍是那口清澈見底的老井,那一段悠悠地羊腸小道。
老井的水從未曾干涸過,村民們是懷著崇敬的心去料理它的。每到大年初一,村里年長的人便拿了供品、香紙在井邊禱告一番,因此,老井便在我兒時的心田里蒙上一層神秘的色彩。
后來,我考上了學,在城里有了工作,再也不為水困惑,然而每至在浴盆里洗澡,我就不由想起家鄉的老井來。
1993年,榆中北山實施了庭院雨水集流工程,我們村每戶也造了1至2眼水窖,徹底解決了人畜飲水難問題,村人再也不用去老井排隊打水了,水這塊村人的心病終于沒有了,弟妹們來信告訴我,并寄來了照片,其歡悅的心情洋溢于言表。
最近,我有空回到了家鄉,許是懷舊的緣故,我獨自又來到老井邊。它仍靜靜地睡在那里,清澈的水一覽無余,雖然收拾的仍如我兒時的一般,然而卻少了幾份昔日的熱鬧,多了幾份蕭條、冷落,弟妹們告訴我,之所以還照料老井,是為了有備無患,看來老井真的要成了老井了,但它若知曉村民們再不為水奔波時,也許會由衷地高興的,不然,冷落后的它怎能如此平靜呢!
是啊,老井,我的夢一段悠悠歲月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