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書匠情懷抒情散文

時間:2021-03-05 18:05:08 散文雜文 我要投稿

書匠情懷抒情散文

  大多數80年代以前出生的陜北人,都喜愛聽書。這里的書并不是印刷的書,而是靠說書人口表手彈,通俗易懂的地方方言通過說唱的形式敘述故事,這種人當地都稱“書匠”。在過去的舊社會其實就是彈著三弦走村串戶賣藝的盲藝人,也就是當今社會趕場的陜北說書人。陜北說書這門古老而傳統的藝術于2006年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書匠情懷抒情散文

  陜北說書一般分正本和小段。正書與小段既可以有關聯,也可以完全不沾邊。小段主要是在正書開始之前,為穩定已入場的觀眾和等待遲到者而先說的開場白。這樣,即使來晚一點,也能聽全一本正書。說書樂器的主旋律主要是靠三弦,節奏的快慢靠腿上的甩板來掌握。過去的老書匠基本就是一個全盲或半盲的盲藝人,手持三弦或琵琶。因為無需電源設備,可以在田間地頭,也可以在窯洞院落,隨時可以即興發揮幾個小段或者說一本幾個小時的正本。一般都是腿綁甩板,左手握三弦,右手彈三弦。錚錚粗曠的三弦音過門之后,書匠會面向一院子聽眾一大嗓子喊了出來,悲蒼渾厚余韻高遠。身后的窯洞似音箱,對面山的回音像伴唱。隨著故事情節,高昂時群情激越,悲涼時鬼神哽咽。

  在80年代末,由于交通、通訊及娛樂條件落后,農村人的消費和農忙過后的消遣基本上就是依靠廟會和集會。記得小時候的一個春天,村里辦廟會,柳梢吐綠蕊、青天浮白云。會場上有剃頭的、賣羊的、算命的,還有求神販賣香表的。三個一群,兩個一伙,有圍著看大戲磕瓜子的老年人,有劃拳喝酒的年輕人,還有翻看床單被罩的年輕婆姨們。中午時分,秦腔大戲剛完,報幕員說下面有請陜北說書張俊功先生上臺表演。 一時間,所有人都往戲臺跟前涌,都要看看這個陜北說書名人張俊功。

  張俊功先生從后臺走出,戴著一幅紅茶鏡,偏頭看著路,左腿綁著甩板,右手握著三弦,慢慢走上了舞臺,早有人擺好一張桌子一條凳子。他從容地掃了一眼臺下前擁后擠的觀眾,滿意地一笑,順手捋了一把絲弦,撓了一撓稀稀拉拉的花白頭發。這時臺下響起了一片掌聲,待掌聲快落下的時候,他手中的三弦隨著腿上甩板的節奏,獨特的眉花調吸引著臺下所有的觀眾。三弦音一落,張口鋼音就唱了起來。

  “天上云多月不明,地上山多路不平。河里魚多水不清,世上人多心不同”。四句詩句道罷,脆生生的驚堂木一拍,原本吵吵鬧鬧的會場一下子變的鴉雀無聲。只有幾個披些長發,戴著鴨嘴帽、奇裝異服的年輕后生在人群里穿來穿去,說是省上采風的記者,端著長鏡頭照像機喀嚓、喀嚓的照著。

  眾人正聽的起勁,天空忽然下起了大雨,一時間臺下亂成一窩蜂,都爭著往戲臺里鉆。張俊功老先生仍然沉浸在書中的兩口子落病問卦治愈的境界里,直到戲臺上擠滿了人,他才停了家伙。有人給他遞過來一缸子老磚濃茶,他吸溜吸溜的喝了幾口,同幾個老漢們攀談起自己的經歷。

  “我二十四歲拜甘泉縣洛河川書匠張金福為師,四個月時間就學會兩本半書,兩本是《吳蠻子販人》《對鞋記》,半本是《劈山救母》。舊社會說書都是我們殘疾人謀生的出路,好胳膊好腿明眼的人說書就是參了我們盲人的行。現在的社會好啦,健康人也能學書行藝。我帶出的徒弟目前有幾十人,還有幾個女徒弟,說的都是現編的新書。這幾十年來,我常在陜、甘、寧、晉、蒙等地說書,一到地方,閑下來就學習當地的方言、道情、雞叫狗咬、男聲女調,你們愛聽我說書,那是我自己下功夫硬揣出來的”。比如說 “窮人家的狗見生人來了就咬,但因為狗吃不飽,又不敢往人身上咬,所以蹄蹄直往后蹬,口里也沒勁,叫聲就弱——哇嗚——哇嗚!富人家的`狗吃的好,也吃的飽,勁大,膽量也大,見生人一撲就上,叫聲也威風,汪嗚——汪嗚”!

  老漢們正聽的忘記了吸煙和喝水。這時,云散雨止,彩虹升空,地上積了許多亮晶晶的水窩窩。張俊功老先生又要接著開始說書了,“日出東方還轉東,勸人行善莫行兇。行善自有天家護,行兇定然天不容”。張老先生隨說隨向遠方的南山脈望去,仿佛看到了甘泉老家洛川河畔上瘦弱的妻子正在玉米地里勞作的身影。眾人經過一場大雨后,聽書的情緒和各種小本買賣生意慢慢又開始恢復。

  我出生在陜北農村偏遠山區,從記事起,農村人的娛樂和消遣基本上就是在磁帶上聽陜北說書和當地民歌。記得六、七歲時,家里還沒有通電,到了晚上點著一盞煤油燈,一家人圍著一臺安電池的錄音機,基本上聽的內容都是張俊功老先生的陜北說書。當時那種婉轉悅耳的伴奏和鏗鏘有力的唱詞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回憶,至今記憶猶新。后來偶遇了張老先生之子張和平先生,得知張老先生已過世,臨終時還念念不忘一定要把這門古老而傳統的藝術傳承下去,從中可以感受到張老先生對陜北說書有一種深深的眷戀和執著的追求,并且時時刻刻都希望能將這門民間藝術流傳下來并發揚廣大,期望能給后人留下一筆寶貴的藝術財富。

  在過去的年代里,蒼茫而厚重的陜北高原,是貧瘠和苦難的。人們的物質和精神追求是非常局限的,在與生存做斗爭樸實的陜北人,情動于中而形于言。于是孕育了獨特的陜北地方藝術文化,產生了土生土長的民間藝術。這種簡單的地方方言說唱形式既豐富了窮苦人們的農閑暇間,同時還能通過故事情節教育眾人,做好人,走正路。書匠們將這門藝術融入到陜北人的生活中,構成了陜北人的生命絕唱。作為陜北說書里程碑級的人物,張老先生是一位創新改革者,他把坐場改為走場,同時摻加進去了二胡、板胡、笛子、電子琴、揚琴等樂器,自成一派,簡稱張派。目前的陜北說書曲調和形式基本上都是張派的形式。張俊功老先生對陜北說書的改革創新,使這項民間藝術不但流傳了下來,而且還列入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尤其近幾年來在各大酒店、廟會等婚、喪、嫁、娶場面上隨處可見,流傳于世,教育后人。

【書匠情懷抒情散文】相關文章:

端午情懷唯美詩句05-12

《慈母情懷》教學設計10-01

《不做教書匠》勵志書籍07-31

人教版《慈母情懷》教學設計10-01

詩人愛國情懷古詩07-24

《慈母情懷》教學設計和反思11-05

有種情懷叫拼搏勵志文章06-26

春抒情散文08-23

抒情散文:隨記01-24

如水的情懷為題目的散文11-15

真人一级一级97一片a毛片√91,91精品丝袜无码人妻一区,亚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亚洲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色一情一乱一伦一区二区三区日本 | 日韩一区久久久久久 | 亚洲人成网线在线va播放 | 亚洲a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欧美清纯另类日韩中文字 | 亚洲欧美日韩精品久久亚洲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