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鄉偶書抒情散文
將新年的準備完成,將新年的祝福寄送,把煩累的心情放空,我帶著迷離歲月的興奮與憧憬,坐上了回歸生命原始方向的車,去重溫和體味彌漫在泥土與田野的鄉間芬芳。
入眼即是寬闊綿延的道路,街邊是青一色的潔白燈柱,上綴孔雀開屏燈飾,與故鄉“金孔雀”之名交相輝映,頗有幾分古樸韻味。無邊的田野舒展拼鋪在參天的樹林,一如油畫上的布彩,和諧而又絢麗。中間通出一條小徑,順著路勢,蜿蜒迤邐到遠方,不知在探尋著怎樣的未知。這滿眼盡是鮮麗靈動的顏色,青翠如黛瓦,濃綠似潑墨,書寫著山鄉的經年蛻變。
但亦有未變,金湯湖上的微風吹皺那千年不變的煙波,澄澈的湖水倒映天藍、碧山與青煙,讓人不禁懷想,是否千年前的回憶又一次上演。楊柳扶風,散入池中皆不見,岸邊潮打來回現,一如凝固的山鄉時光,那般遙遠又那般熟悉。山中是飄蕩的縷縷青煙,伴著偶爾傳來的犬吠,提醒著我這還是印在我腦海里的原鄉,我亦聽見你在吾耳旁的深情傾訴與呼喚,直抵吾心房。
再往前,聽見路邊橋下潺潺的流水歡歌,夾雜著孩童歡樂的笑聲,幾個活潑的身影潑打著水花嬉戲映入眼簾。我亦嘴角上揚,腦中涌回的是奶奶提攜吾手向河邊走去,吾一人于河邊玩耍的童年天真無邪。環繞河水的是起伏的群山巍峨,蒼俊的色彩背后是風欺雨打的海退潮起,說著亙古不變的暮色沉茫與紅日噴薄。山林里有著父親最深最真的記憶,每一棵樹和每一個山石都寫著他幼時流年。山林是他最熟知的`場所,里邊有年少苦難的足跡,也有追逐獵取的新奇。
山上的初雪尚未完全消彌,山間的霧嵐依舊在輕輕繚繞,或許千年前的山也是這樣,一如品苦味甘回的茗茶,初看只是貧瘠的山坡,再看方為縈索的鄉愁。開上山坡,便到老家。貼春聯,掛燈籠,做飯菜,鄉間的年味便在這起落叮當中彌漫開來。當然,老家亦有傳統的規矩,吃飯前祭奠先人是不變的程序。手把鋤藜上山,沿著稀松的土道,來到先人的眠地,燒掉后人寄托的思念,再沿原路折回。眠地上的幼柏早已長成參天大樹,石邊的矮草只在風中婆娑地搖曳,山鄉里的一切都寫了傳統的名字,但吾想亦好,至少提醒我不忘生我的來處。
窗外,四散飛舞的煙花如綻放的花海,又似騰飛的錦繡,妝點著夜幕下的鄉村,傳達著滿溢的喜慶與祥瑞,驅走了冬日的嚴寒與清蕭。短暫的喧鬧后,入夜即是難以在城市里尋覓與安放的詳寧靜謐,四下只有嚶嚶的蟲鳴和遙遠的幾聲鷓鴣寒霜。風吹過窗,送來遠處紅梅飄香,想來紅梅開得正旺,那上方該是明月高懸中央。
古人有詩云:“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悲憫與糾結的愁情書盡在了那一封封回鄉偶書上,字里行間是無可歸鄉,卻只能憑一紙白箋、幾點鴻雁聲斷來聊表思念的無奈與彷徨。而今,彩虹飛度出山門,鄉書頻寄朝夕回。變遷的奔流早已讓回鄉偶書不再有悲涼的思緒,取而代之的是可回可見的故地山河,還有那可知可感的昔園舊時。
回鄉偶書,書不盡鄉路上的片片離愁,寫不完鄉村里的滄海桑田,不盡鄉土上的時代紛遷。我愿將此心常系常望,化歸故鄉天穹上的一輪明月,守候著故鄉的每寸息壤,亦讓我在夢中,仍可伴著故鄉的笛曲酣睡夢鄉。
【回鄉偶書抒情散文】相關文章:
《回鄉偶書》的古詩鑒賞06-07
小學語文《回鄉偶書》的教學片斷賞析08-06
小學四年級下冊課件《回鄉偶書》12-15
小學語四年級課件《回鄉偶書》10-20
回鄉偶書二首(其二)原文翻譯及賞析04-08
二年級語文回鄉偶書練習題07-11
人教版二年級語文上冊回鄉偶書教案09-17
人教版二年級語文上冊《回鄉偶書》教案09-09
人教版二年級語文上《回鄉偶書》教案12-05
冀教版三年級語文上冊回鄉偶書教案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