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散記的抒情散文
曾經多次路過無錫,并試圖在空中俯瞰心中那個美麗的城市,然而始終無法得到,親歷親見的感覺,也許是期待在潛意識中存留,清晨五點多,在一個不知道是否美麗的夢境中醒來,因為忘記了內容,吹面的曉風,讓我在記憶中努力地搜尋,搜尋什么,我也不知道,莫名地有一種憧憬在心中,也有一種渴望,也有一點擔心,腳步沒有停留,
匆忙中上了地鐵,地鐵在今天已經不僅僅是一種交通工具,而是時間的象征,因為它經常會給我們明確的時間概念,可以以分鐘計算。一邊看著車門上部地示意圖,一邊在努力的想著終點站,即旅程的拐點,默默地計算著時間,今天的地鐵不知道為什么每一站都停了好長時間,比記憶中的要長很多很多個剎那,變長的時間,變慢的速度,對終點的渴望,在現實面前,我發現自己除了等待沒有什么可以做的,這多像我們生命歷程中的一個中點,轉折點,生命的軌跡已經在出發時,做了一定的規范,我們能改變的只有等待的心境,無法改變等待本身,而且不能中途下車,也許有很多期待,也許有很多無奈,如果積極一點的想,會少了很多悵然。
時代的變遷,時刻提醒我們,要不斷的學習和接受新事物,用自助售票機買車票確實很方便,但學習使用的過程,多少讓人感覺有點不知所措,其實,用過一次之后,你會覺得很簡單,可見第一次的不知所措完全來自我們的內心,不自信。
上了車,才知道買到的是無座的車票,不過不要緊,本來我就不喜歡與陌生人擠來擠去,與陌生人的這種無奈之下的身體接觸,是我不能容忍的,正好可以在車廂的連接處,透過大大的玻璃窗欣賞窗外的美景。
鐵軌旁的一排排樹木在試圖拉近現代與自然的距離,小樹也在努力地證明建設者的良苦用心和美好愿望,但那幼小而且稍顯單薄的樹木,無一不雕刻著人工的痕跡,稍遠的地里稀疏的種著些蔬菜,干涸的池塘訴說著曾經的付出,以及付出后板結的痛楚,像老者臉上的滄桑,正在拆除的廠房在盡情地展示著自己的內容,讓人想起曾經的輝煌,有點舍身取義的味道。偶爾的一小塊一小塊的油菜地,清新的感覺吸引著你去注視,去互動,黃色的油菜花,嫩黃嫩黃的,像鮮活的生命在召喚,而且是新生的,雖然被人們規范在一個個小方塊里,隨著列車的前行,她在向后移動,似乎在讓你想起漫山的黃花,自然的一簇簇堆放,生命的成長和過程的展示,在流動的列車中,永恒在如云思緒中,漸漸清晰,漸漸模糊,漸漸的飄遠,留下一縷淡淡的清煙似的記憶片斷。
中華泱泱五千年,無數仁人志士在行使自己的社會責任的時刻,心中期待的還是那種自然的親近,春秋,戰國,漢,魏,兩晉,之后,陶潛描述了文人心中的溫柔,不是渴望是向往,我有時也有這種感覺,但不知道是否可以真的可在那種境界里活出心中的愜意,不過我知道自然中也有魚蟲虎豹,風沙泥石,若果沒有人工的雕琢,我們真的搞個野外生存,恐怕沒有經過特戰隊的訓練的手無縛雞之力的學者,只能瑟瑟,無法啾啾。可見,我們欣賞的是經過人類琢磨過的自然,是有條件的自然,是去其糟粕的自然,陰陽兩極相生相克,互為退進,和諧共生,方能開萬世之太平。
列車由于速度很高,左右的晃動在考驗站立者的平衡能力,放眼遠望,一排排高樓,時而連成一片,時而突兀鶴立,有樸素的一片規矩的窗子,有奢華的玻璃幕墻,折射出深色的凝重與深厚,結合著現在幾萬的房價,即使億萬富翁也會覺得自己渺小,幾個窗子就可以掏空你的口袋,我們升斗小民就不要奢望做個山莊的莊主,是要有蝸居可以避風雨,有片紙可以記心緒,足以。
之二-------太湖印象
太湖之美是什么呢?美在何處,美在何地,美在何時。。。。。。
兒時的記憶是漁歌滿天,魚兒滿倉,是物質與精神的雙重滿足,無論怎么看俗氣滿身,并無意趣;青年時,以太湖之凈為美,純潔是那個年齡的憧憬,也是現實,單存的心,在激動的空氣里,肆意的行走,努力地保持自我的完整,任爾風吹雨打,任爾地動山搖,此心吾需永恒也;中年時,以太湖之厚重,深沉為美,山川之秀麗在我心中,碧水之溫柔,乃我賦之;老年之于太湖,當為閑適與寧靜,微蕩之波,散碎之月光,期待生命中的另一個黎明
踏過喧囂的都市,其實并未見到很多人,與夢境中的無錫,差別很大,建筑工地的圍墻,滿天的灰塵痕跡,簡單的施工聲音,打破了城市的寧靜,沒有江南的嫵媚,過于程式化的樓房,在向人們宣示自己的現代的同時,也抹去了人們記憶中的江南,穿過湖濱路,修整好的林蔭小路,給人一種非常年輕的感覺,可能中國人喜歡久遠的,厚重的,年輕的小路,稚嫩的樹木和花草,只有視覺的享受,并不會給人帶來思想的交融,不能給人以深刻的印記,動心的震撼。終于見到了真正的太湖,雖然是內湖,也有遼闊之感,曲折的水岸,沿著岸邊的柳蔭漫漫地向前行走,在精致的古典小橋會合,遠處的幾座像肥丘一樣的小山,交錯連接,像臂膀將一汪湖水攬在懷中,連接處似乎并不明確和清晰,若有若無,但我知道那是內湖與外湖的交流之處,翠黛的山上,樹木蔥郁,顯然有不同種類,高低大小各異的樹木雜然其間,似有規律,似無排列的欹傾在一起,幾間頗有姿色的房子含蓄的掩映在樹叢間,欲說還羞,我想象著在一個淅淅瀝瀝的小雨清晨,薄霧散淡的行走在山間,駐足遠望,滿目深情,滿心的敬畏,
也許這就是心中的深沉與厚重的自然之美。當然它不是時刻存在,山以霧秀,霧以水妖,水以木而靈,木以天地之靈氣而生,天地之恒遠,悟心與共,能載天地之心胸,何處無美景,不必到桃源,境界在心中,不在物景之地矣!
順著棧橋,可以到很深的水面,春天的湖水稍顯清瘦,一望無際,軟軟的,清清的,不僅沒有洶涌,沒有排山倒海,而且是在努力的保持著平靜和矜持,細細的.水草,奮力地挺直腰身,整齊地隨著水流搖動,嫩綠的新芽,展示著生機,一汪金蓮,散落著,閑適而精致,想象古人真的很有想象力,三寸金蓮完美的將人和植物聯系起來,彼此賦予著新的內容。此時的湖水,多像青年時青澀的我,只是我沒有它那樣自然,隨意,有山可依,有樹可映,有霧可藏,春天的湖水因為年輕而嬌羞的流淌著清晨與黃昏。
孤舟蓑笠翁,獨釣江邊,翁乃老也,無需皓首,無需白髯三尺,至少是兩鬢微霜,時代不同,古橋邊,巨石下,一青年,非常休閑的揮桿獨享,有一份從容,一份淡定,在如此驕躁的社會里,俗世沉浮,潮起潮落,能有這樣一份心境,讓我們不禁感到一絲快慰,我在想他是年輕的成功企業家,事業有成,無需為生計奔波,靜下心來,享受這份寧靜;或是低調的富二代,安然地享受著上一輩的辛勞成果;或是城市白領一分子,周末閑暇難得半日時光;或是。。。。。。,其實,我們無需知道答案,在他收獲著一條條小魚時,我們的心中一樣有收獲,更為欣喜的是我們再共同享受著美麗的陽光,草地,樹木花草的芬芳,還有湖水的清澈與溫柔。在功利彌漫在我們的生存的空氣中時,世界同樣有寧靜的角落,讓我們把內心的美好希望存放,大可不必灰心茫然,希望在你身邊,在你心中。
湖邊有一茶館,比較普通的裝飾,既不古樸,也不現代奢華,有一種小家碧玉的感覺,順著窗子,向外望去,一眼可以碰到湖水,遠處的青山長樹也有觸手可得的感覺,店家將這一片樹木清除,種上草皮,可一覽湖光山色。朋友講這是一塊風水寶地,在這里談生意會大有收獲,我對風水研究不多,但可以看出店主是非常用心的,我寧愿相信他不僅僅是為了多些顧客,而是真心的讓我們愉悅心情,收獲內心的舒適與安逸。店門口地墻壁上,掛著一幅字“皓月禪心”,筆力疏朗,金石之氣盎然,然細心品味,禪味十足。
平凡的實在,成長的真誠,對生命的敬畏,淡然的生命過程,像花開花落,潮起潮消,月陰月滿,呼吸天地之真氣,蕩盡心中的郁結,品味茶樣的人生。
之三---蘇州印象
蘇州,古城會稽,東吳重鎮,印象中的三國非常遙遠,最初的記憶是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美景不比天國,至是人間之最。蘇州園林名滿天下,一定是綠樹成蔭,奇秀無雙,特色的江南建筑,小橋流水,流淌著舒閑的日子。蘇州絲綢,遠走天涯,一定滄海不再,桑田簇簇。而后知道的是滄浪亭、拙政園、獅子林、虎丘,文人雅趣蕩然其間,向往,向往,
高速鐵路讓赤兔馬徹底失去風光,十幾分鐘,我就站在百里之外的蘇州站臺上了,沒有想象中的一位打著花傘的江南美眉接站,獨自一人,走過長長的站臺,并不覺得寂寞,沒有悵然,心中期待那個美麗的園林小鎮,寧愿它不是都市,沒有繁華。
走出站臺,為了徹底體會這個城市的美麗,隨便上了一輛公共汽車,隨著這個城市的節奏,漫漫前行,慢慢體會,幾分鐘后,車子駛入繁華之所,首先沒有感覺到美麗潔凈,感覺一種現代氣息的灰塵,鋪滿了城市,文廟的紅墻一遍一遍的爭辯著城市本身的古老,現代建筑材料雕刻出的軀殼,包裹著發了新芽的幾棵古樹,實在無法認同改造者要讓我們地感覺向何處去,除了名字“文廟”,有一點文氣之外,和街邊公園有何區別呢?碑林,是歷史的印記,是前人對后世的期許,是先哲對后人的訴說,無聲的文字,傳遞著千年的浩然之氣,然而非常想與先賢仰對,惠領教誨的我,卻被幾十元門票擋在門墻之外。想起俞伯牙摔琴謝知音,無有知音,留琴何用啊,好利者,無所不用其極,對牛彈琴,琴無過,碑文如果有生命的話,一定非常難過,像一位梳妝好的美女,等待心目中潘郎,豈不知他卻被惡毒的管家攔在門庭,文化的傳承在被肆意的揉搓,悲哀中有一種說不出的感覺,默默地走開。柳暗花明,沒有多遠,有一石質的牌樓,很小,上書“滄浪勝跡“,依水而筑,涼亭數間,古樹垂蔭,真是一清涼去處。
幾株老樹,婆娑的身姿,鮮嫩的新葉,盡享嫵媚;古老的門庭,將我們帶到遙遠的時空,約三五好友,皆鴻儒飽學之士,少長咸集,文采飛揚,激昂漫歌,揮灑潑墨,飲酒當茶,真實一幅好風景,頗有魏晉遺風,如能留下幾篇不朽之紋章,夫復何求?滄浪亭,置身其中,在享受清涼愜意的同時,流動的河水,梳理著觀者心緒,輕搖的柳枝,清靈的撥弄著大地的琴弦,假山怪石,緊緊的擠在一起,從不同角度展示奇異的風姿,白墻灰瓦之間傳遞的是古老的訴說,文人在此情此景,是很難壓抑激動的創作欲望,加之水酒助興,多少人間華章,再次描繪。其實,是一種氛圍,這里一景一物,別處也有,只有這樣組合在一起,加上前人的奇聞異事,共同烘托出的氣氛,是人們心中之摯愛。夕陽漸斜,帶著不舍來到獅子林,很大的府邸,精致的假山,樹木,竹林,人間之奇景,盡覽無余,拙政園更顯雄偉,是嬌羞、精巧之后,感覺到的,只是圍墻甚高,想來園主也是出于無奈才將這世間美景隱于之內,如能完美示人,共享佳境,豈不美哉!
也許時間關系,沒有充分領略蘇州之美景,相信有時間來此小住旬月,收獲自然不同。
之四---論旅游
二十一世紀,是中國的世紀,是東方的智慧和哲學崛起的時刻,中國的發展,舉世矚目,經濟的發展帶動了各種消費,旅游是其中之一,但前不久,國家取消了黃金周,可能很多業者,心中忿忿,筆者認為,實為英明之舉。
旅游,本沒有錯,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古來有之,看看外面地世界,開闊眼界,是好事,然而,好經也要好僧念。
旅游市場亂象叢生,本淳樸之風一日江河日下,而匆匆過客中,有幾人可以體會行萬里路的樂趣和深意呢,無非是從自己待膩的地方到別人待膩的地方看看而已。
【上海散記的抒情散文】相關文章:
寒夜散記散文11-19
芬芳的美麗抒情散文02-05
春抒情散文08-23
抒情散文:隨記01-24
高一抒情散文01-11
關于上海的謎語04-06
語文初一抒情散文01-10
關于上海的謎語集錦04-01
你在,幸福在抒情散文02-02
從唐詩宋詞里走來的鄱陽湖抒情散文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