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清歡的抒情散文
這一年的春天就這么轟轟烈烈地來過了。二教前面那三課粗壯的櫻花果然又一次密密麻麻的開滿了白色小花,那幾天一直吸引著一群群嘰嘰喳喳的男男女女。宿舍窗外那棵不知道名字的矮樹也突然綻放了,不同于嬌小的單瓣櫻花,它的花朵重重疊疊,顯得豐滿富貴,花團錦簇,經常看到一群女生在窗子底下舉著手機貪婪地拍著,QQ空間幾乎被學校的景色填滿了。而已經看了一年島城春光的我們,像張曉風筆下那個面對桐花和夕陽卻無動于衷的婦人和老尼姑一般,指著她們調侃地說道:“一看他們就是大一的!”
越發覺得現在正處在一個非常尷尬的時期,不甘心像大三學長學姐一般整天悶在考研教室里,又不像大一孩子一般對各種社團活動充滿了莫名其妙的興趣。有時候覺得時間緊迫的嚇人,而有時又閑的發慌。或許是想著再不瘋狂就老了,我果斷的報了一個清明江南三日游的旅行團,不過我的真實想法大概是想見見那個拿著柳枝騎在黃牛背上的牧童。為此我昧著良心逃了兩節馬克思。
現在回想起那兩天的行程,印象最深的是乘大巴在高速公路上經過一整夜奔波的第二天早晨,我睜開疲憊的雙眼看到車窗外漫山遍野的油菜花。那時候天剛剛亮,晨霧還未褪去,與鄉間小路交錯縱橫細小水流上彌漫的水汽隨風緩緩飄動。我想江南大概就是這個樣子了。
接下來的旅途著實沒有什么可圈可點之處,確實見到了江南小鎮上的小橋流水、青磚黛瓦,卻好像一個個風干的標本生硬的擺在那里,實在無法感受到劉若英口中軟軟的江南人家的煙火氣息。西湖那里倒是枝繁葉茂古木參天,那股靈秀之氣卻生生被多如牛毛的行人沖散了。小學時代語文老師要求背誦的名篇段落中的西湖美景三潭映月、花港觀魚等,大生見面不如聞名之感。想來中國文字是如此的神奇,這一點我深有體會。
轉眼已是四月下旬,不自不覺學校行道兩旁的法桐已經郁郁蔥蔥了,大概可以看出它們這個夏天的模樣。昨晚一場大雨將這年春天最后一批開的花朵也送走了。雨后的城市充斥著青草及水汽的味道。氣溫不降反升,很清楚可以感受到夏天的氣息。終于可以放心的把陪伴一冬的大衣裹上樟腦球鎖緊柜子里,悄悄等待下一個冬天的來臨。早上去上課,看見耕讀餐廳前的長廊上架著的`薔薇已經繁茂的不像話,葉片綠的耀眼,似乎等待五月的風一吹就會滿架薔薇盛開。
為了迎接接下來的運動會和五四大合唱,大一孩子們幾乎全體出動,整天咿咿呀呀的操練著,整個學校熱火朝天的。不過這些事情似乎和我們早已沒什么關系了。經過近兩年的大學生活,不得不承認我們跟初來時確實是不一樣了。不會天真的以為上了大學就是成年人了,而傻傻地去和所有人說一些很客套虛假的話,好盡量使自己顯得成熟穩重。不過現在看來這種行為是多么愚蠢可笑。個人認為成熟最大的標志就是學會如何按照自己的方式去表達自己的感情。看到過這么一句話:隨著時間的流逝,我們并沒有變的越來越完美,也沒有越來越不堪,而只是越來越像我們自己。我很清楚我是個自由主義者,不喜歡約束,不喜歡別人對我的行為發表任何看法,雖然也很少有人愿意這么做。
這個時間的雨水很充足,似乎每當季節變換的時候總會伴隨著這么一場雨水,仿佛一場盛大的告別。我想我應該文縐縐地說上一句:我們也在不斷地告別著過去的自己。或許有一天我們會變成曾經自己最討厭的模樣,并理所當然地嘲笑自己曾經的幼稚。可是當某天我們穿著死板統一的西裝,夾著公文包匆匆走在前往公司的路上并在心里反復排練著今天對老板和客戶的說辭,是否也會在這么一個春天,當櫻花飄落在領口,聞著熟悉的味道,在那一刻仿佛回到曾經的年少時光,懷念那個被人叫做少年的自己。
就快要過去了,這個花瓣紛飛散落一地斑駁的四月,這個天空清澈明媚浸滿柔情的四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