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憶兒時的麥收散文
麥子熟了,金黃的麥浪一眼望不到邊。在燦爛的陽光下,一顆顆飽滿的麥穗,猶如一張張綻放的笑臉,仿佛在告訴人們:今年又是一個豐收年。每每此時,我總會想起兒時麥收的情景……
記得小時候的麥收,是我既向往又害怕的時節。所謂向往,因為只有到了那個時候,家中的生活才會稍微改善一下。勤勞善良的母親蒸上一鍋卷子,替換下家人平日里幾乎頓頓吃的窩窩頭,并將腌制好招待客人的咸雞蛋煮熟,作為家人麥收期間的食品。所謂“怕”,那不光是麥收時節的臟、苦、累,同時還最怕麥芒扎進身子,特別是在胳膊上、大腿上瞬間長滿一層紅紅的疙瘩,又痛又癢那種滋味真是沒法形容。在七十年代初期,由于受落后生產力的影響,我們那里的麥收全部用人工收割完成。眾所周知,“砍柴不誤磨刀工”這個道理,收割麥子的第一程序是磨鐮刀。那時幾乎每家每戶都有磨刀石,割麥的前幾天,家家戶戶傳出磨鐮刀“刺啦”、“刺啦”的聲音。這項看似簡單的工作,不但要有耐心耐力,而且還要有一定的技術含量,我家的鐮刀一直是大伯磨。不僅因為他一直從事農業生產,主要是在這方面他堪稱行家里手。每當磨鐮刀的時候,我與姐姐一道總會圍著大伯,用童年天真好奇的目光看個不停。大伯磨鐮刀非常講究,只見他先在支起的粗磨石上下磨,然后在細磨石上沾水來回蹭,蹭一陣,磨一陣,用大拇指輕輕地在刀刃上試,當他認為鋒利可用時,鐮刀就被他磨得明晃晃的了。下一道程序是割麥子了,這是麥收中最為辛苦的環節。六月的早晨,天氣涼爽。吃過早飯后,孩子們跟著大人就開始下地干活了。只見大人們頭戴草帽(斗笠),脖子上圍著毛巾,他們弓著身子,一手握著鐮刀,一手握著麥子快速地割著,那連貫的動作伴隨著金黃的麥浪,組成了一幅最樸實的鄉村畫卷。正午一過,火辣辣的太陽炙烤著大地,天上不見一片云彩,空中沒有一絲風。在陽光的照射下熱得人們滿臉通紅汗如雨下。我跟在母親身后,也好奇地學著母親割麥子的動作,彎腰低頭,左手攏住一把麥子,右手伸出鐮刀,勾住左手中的麥子,“哧啦”一聲響,連拉帶割,一片麥子就倒下去了……隨手往麥堆上一放,那種成就感真是無法溢于言表。開始的時候,我還能堅持,不一會兒工夫,就感到頭昏腦脹,口干舌燥,汗水順著稚嫩的臉頰流出道道痕跡,握鐮刀的手也磨起血泡,腰身變得硬邦邦的,開始隱隱作痛,再割幾下就要直直腰,割到最后,腰像斷了一般,人累得爬不起來了。我對娘說:“沒有想到割麥子這么累人。”娘擦了擦臉上的汗珠,對我動情地說道:“星兒,知道累就好,今后就要好好念書了……”在休息間隙,我看著金黃的麥浪下面,到處跳動著揮鐮收割的身影,真正感受到農民的辛苦和不容易。麥子割完后,我們在地里放一天,娘說是為了讓麥子自然烘干,這樣打起來比較容易。拉麥子的最佳時間放在了第二天早上,因為有露水的緣故,麥稈潮濕容易捆綁。最早的時候,我們是用人拉麥子回家,一趟一趟非常辛苦。以后改用牲口,在車子兩頭有一個高高的籬笆做的擋板,我們把綁好的麥子一捆捆抱上車。再高些的時候,我與姐姐要用叉子挑著往車上送了,娘用她利落的身軀站在車上踩麥子,我們負責往上面裝運,不久,一座高高的麥子山就出來了。麥子裝好后,下一步就是把一車子的麥子綁好,我們準備了兩條很長很粗的繩子,把繩子往梭孔里一穿,這邊一拉,那邊一系,就結實了。每次拉完麥子,我的臉上總是黑一道白一道,引來姐姐對我的嘲笑,那其中的辛苦只有自己知道。
打麥場是麥收期間最緊張的時候。青壯年勞力負責往脫粒機里填麥子,上點年紀的負責把脫粒機吐出的麥秸歸攏在一起,垛成一個圓形的大垛。我們這些小點的孩子蹲在脫粒機下側的出麥口前面,用兩個簸箕輪流接脫好粒的麥子。接滿一個,刷地拖出來,左手順勢把另一個簸箕放上繼續接,然后起身將滿簸箕的麥子倒進弟弟撐好的蛇皮袋里。脫粒機震得人的耳朵幾乎聾掉,大家都緊閉著嘴,有什么話必須要說了,就扯著嗓子喊出來,然后“呸呸”地吐掉嘴里的灰塵草屑。蛇皮袋一溜擺開,大概兩、三個小時的時間,麥子打完了,我們臉上頭上全是土,眉毛睫毛都是白的,連鼻孔和耳朵眼都幾乎堵住。
再接下來要晾曬小麥了,這時候最盼望的是晴天。把麥子一袋一袋倒在場院里,均勻地鋪開,就可以在樹陰下一邊看書,一邊驅趕著雞和麻雀,偶爾還可以倒在裝麥子的蛇皮袋上睡一小覺。只是必須隔一小段時間就要到太陽底下翻一下麥子,用光腳板畫出一個一個的同心圓。要是看見西邊天上翻滾起黑色的烏云,那就要迅速把麥子掃起,裝好,一路小跑推回家,恰似進行了一場激烈的戰斗。直到麥子放進嘴里一咬咯嘣作響,裝進袋里,仔細地扎好口,一袋袋碼進糧食囤,一家人的心這才放進肚子里。一季的收成終于到手,大家揚起曬得黝黑的臉龐,長長地吁一口氣,笑了……
農民的喜悅流淌在豐收的.年景里,豐收的年景蘊藏著辛勞的每一個細節。大人們割完麥子,我們就成群結隊地去拾麥子了,人手一個竹籃子。每家每戶的地里總是零星地散落著幾根飽滿的麥穗,這個時候比的是誰的眼睛“亮”、誰的手腳“快”,就在你看到那麥穗的瞬間,它就已經進了另一個小伙伴的籃子里了,讓你追悔莫及,趕緊追尋下一個目標。大半天的工夫,人人都能拾上一籃子的麥穗,回家向大人炫耀。
打完麥,成捆成捆沉甸甸的麥穗兒就成了成捆成捆柔軟的麥垛兒了,大堆大堆的麥垛兒就是我們孩童們的樂園了。陽光下,我們在垛堆上跳呀叫啊,麥子的清香味從腳下一陣一陣地傳來,熏得我們熱情澎湃。等到月亮爬上來的時候,方圓幾里的小孩都聚齊了,在堆滿麥垛的場院里捉迷藏,躲在那厚厚的麥垛里,等著捉的人一個麥垛一個麥垛地找過來,連氣都不敢大喘,緊張極了。捉到一個,笑聲一片,天上的月亮也微微咧開嘴和我們一起笑。夜里,銀色的月光鋪滿麥場,大人們在場上打麥子,我們幾個小伙伴則爬上高高的麥垛,伸出手指,極認真地數著天上的星星。那時候,空氣中總會彌漫著一股香甜的味道,這是農人盼望已久的麥香,是實實在在沁人心脾的麥香。
如今,時代的腳步前進得很快,收麥時用鐮刀,累得腰酸腿疼的日子一去不復返了,繁重的體力勞作早已被先進的聯合收割機替代。可兒時麥收的記憶在我心底永遠也揮之不去,成了我生命里不可或缺的回想……
【回憶兒時的麥收散文】相關文章:
回味兒時的“五豆”回憶散文11-04
庫倫的回憶散文05-01
走錯門的回憶散文11-15
那段回憶散文欣賞05-02
高三的那些回憶散文11-03
等待回憶的日子散文欣賞04-30
回憶過去的咸菜缸散文04-29
回憶在江南的歲月散文04-29
即使回憶都蒼老散文11-05
在回憶里感謝你散文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