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不掉的回憶散文
這座城市挺大,大得生活在同一座城市里的兩人居然30多年不曾相見,這種不成即散的方式也許可能是為了更好地體現真正意義上的“分手”,絲毫也演繹不了分手還是“朋友”的續集。可是在這個年代多種形式共存也不是什么不可能的事情,不是每天早上和晚上都在上演著不同的故事嗎?只不過她現在一直在精彩故事之外,所以仍然懷念22歲婚前3年的日子。
19歲以后的三年里的她,總在重復著明星們一輩子都在重復的美好事情,那就是頻繁戀愛、頻繁分手,雖然都不是那么刻骨銘心,但是也有時候耐人尋味,其中多以自己認識的記憶深刻,至少現在作為階段性回憶還是那么清晰美好。正是那時她學會了審視不同的男孩,她知道什么樣是她該迷戀的,最冗長的算是與彤的交往吧,春天認識秋天就結束,于中秋節的晚上。
在認識彤以前,她心里一直揣著同學三年的平,后來工作的關系她淡忘了平,遇到了同齡的彤。說起認識的方式還是很特別的,不是人們傳統的見面而是從聲音開始的,跟現在的互聯網相遇差不多,只不過那時候還沒有網只有線,是電話線。盡管一個人在電話里遇到另外一個人的幾率很小,但她們還是認識了,并且當時彼此感覺相當不錯。其實這里有她主動的成分比較大,她是做話務工作的,每天接觸到的電話里的人數以百計,看不見摸不著只管聽聽聲音而已,當然頭腦里也要記一些常用號碼,有工作中必須的,也有自己認為有用的,再有就是可以看見對方再撥電話過去,看見人家跑來跑去接電話看熱鬧的。
彤的二層樓單位與她們四層樓的單位近在咫尺,遠遠向下望去可以互相看見窗口,他們同事都有一個習慣,那就是趴在窗口對著街口了望,她們單位一群小姑娘當時發現這個有趣現象后,就發明了一個打他們辦公室電話,他們接起來她們馬上放下看他們腦袋來回晃動的游戲,他們單位的電話號碼與她們單位電話只差一個號碼,當然她們是不敢輕易露頭的,只是偷偷躲在樓上看他們,究其她們同事盯上他們的原因可能是因為他們是政府機構吧。
據說后來她們單位有人把這個秘密告訴了他們,從此這樣的游戲就不靈了,等不明就里的同事再那樣撥人家電話搗亂的時候,她們就會被他們投訴了,所以就沒了那幸災樂禍的樂趣了,他們再也不看街上南來北往的人群而改監視她們了,尤其是只要他們電話一響都不敢冒然去接,而是先看看她們樓上是不是有人在惡作劇,久而久之雙方都沒了興致。
等不久后有一天,她在電話里遇到彤的時候,她就把這個故事又抖給了他,他一面好奇一面想見識一下電話里的接線員的她,其實那些撥電話的人里根本沒有她,她也沒那膽量,但是他的執意還是把她從電話線里拉了出來,她就在春天里的一天,下班見到了等在大門外的彤。他事實上并不是她心里早已勾畫好的型男類型,既不高大也不濃眉大眼,甚至頭發、眼睛都體現不出青春的棱角,尤其是一副弱不禁風的樣子,穿得比她厚一層、還患著感冒,特別是跟她走在一起一樣高的個頭真是沒有可以值得向同事炫耀的道理,可是她還是有一點喜歡他的感覺。
那時候年齡也小,屬于那種青春故我的年齡,感覺一前一后地走在一起也沒什么了不起的,剛好單位就在站前,也就會走到那灌木叢生的轉盤中,那里雖然準備了一些座椅,但是由于那里情侶太多都占去了位置,她們只好走著去了另外一個市府廣場轉盤,自然有了朦朦朧朧的情調,她不記得當時她有沒有被拉一拉手或者被擁抱一下的欲望。
后來不真切的是經常打電話聯系,無外乎電話里聽聽彼此工作時的情景,然后就是說些他同學里有她同事之類的閑言碎語,她也告訴他同事里有她同學這類的話題,但是她們誰也不愿意去同事那里求證彼此,好象很怕別人知道她們的相識,悄悄的感覺一直這樣維系著。
她好像還有一次利用休息時間,去了他單位看他一眼,當時只有他自己在,然后就遠遠地等他下班,那次晚一點的緣故,大概是去看了一場電影但是沒什么進展,是她單位發的電影票,她是鼓足勇氣叫他去的,黑暗中他也沒有大膽的舉動,一直都中規中矩,盡管也許她有了被親近的欲望,散場之后就那么不咸不淡地各自坐車回家了,她甚至有些失望。
也許是一種欲罷不能的感覺慢慢在升騰,也許是他覺得欠她一場電影,他不知道從哪里弄來的輕歌舞票,鄭重其事約了她一次到勝利會堂。大概那時他認為她做他表面上的女朋友還算合格的份上,在開演前他還特意與離她們三排遠的他的同事打了招呼,她也一直默認的態度陶醉著,直到今天她仍然記得那激動人心的歌曲的名字《站臺》,也許當時勾著她某些不敢表達的心跡。可以的是中途除了他買了兩包小食品供她品嘗之外,再也沒有什么令她期待能實現的舉動了,所以他對她說過什么她至今統統不記得,像是同學之間不冷不熱的交流,沒有半點情侶的味道。可以肯定的是,她一開始也沒把他當什么男朋友之類的,當時好像是一場實習,一半進入真實一半還在憧憬,就是用吃鍋望盆來形容更合適一些,唯一感覺挺準確的就是跟他在一起比較安全,尤其是他的職業也是她很欣賞的工作之一。
有了他這個安全男孩陪她之后,她天天想著怎么跟他呆在一起時間長些,很少有早回家的時候。家里再也裝不下她了,她的心和人一樣愿意盡可能地把自己釋放在外面。他好像很戀家偶爾會問她怎么不著急回家,她感覺跟她在一起沒道理回答那么直觀,她總不能說很希望跟他在一起吧。現在想來也許他認為她是一個夜不歸宿的女孩也說不定,當時沒意識到這點,自然現在也沒辦法去求證,問題是她不太理解他家里人對他這個工作男孩還是那樣地呵護。
那時候消費的清靜的地方實在很少,免費就坐的地方也不是很多,她們就大多數時間站在路邊甬道上。只有一件事她們能達成共識,他說他不喜歡張狂的女孩,就是大街上那嘻哈族,她說她也不喜歡張牙舞爪的男孩,潛意識都好象是在向對方表明自己是符合標準的,他在向她暗示他欣賞她這種類型的同時把他自己劃到標準男孩的行列里了,她也是在極力表明她喜歡他的穩重的同時仿佛自己就是一個典型的淑女。其實她心里想象出的戀愛對象要比他強多了,不知道他心里的情人是不是如她狀,也許他根本就不敢奢望她,也許他對她也壓跟兒就沒有來電的感覺,他好象說他家里人不希望他戀愛那么早,早嗎?遇到她也不怕失去?
問題是當時兩個即使沒有特別感覺也沒有特別舉動的人,居然可以在一起相處半年之久沒生出事端來,也許剛剛擦出的火花被她自己掐滅了,可是她自己也會有燃燒的欲望,關鍵是他卻沒有助燃的辦法,否則她會更加深刻地回憶他一次,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她們不會走向戀愛的長久,也許是渴望與異性在一起的感覺比實際戀愛要強得多。
說真的,她當時還是比較迷戀他那白凈的面皮的,還有不太整齊的牙齒。微黃的頭發也在她的順眼范圍之內。還有很羨慕他有姐姐而她沒有,不過對于一個男朋友家族來說他的姐姐并不是她所要希望的。其實她是喜歡他在他家里被寵的感覺,她一直沒有享受過那種待遇,只知道家里一個男孩該有多么幸福的感覺,他流露出的就是那種被大家關愛的氛圍讓她向往。
對了,她還有陪他去夜校學習讀文憑的欲望,可是他一直沒有給她機會,他學習的地方離她家很遠,就是要倒車晚上還趕不上末班車的那地方,她很無奈也不好意思向他提起,時至今日她仍然記得那學校的名字,不過已沒了當初的情懷,思念一個人是什么都可以聯系的,確實。
這些就是她跟他在一起的點點滴滴,再也想不起關于他的什么其他事情了。
她想最終敘述的還是她們分手的故事。那是認識他當年的那個中秋節,她滿懷豪情去他單位等他下班,想一起跟他好好享受那個有姣潔月亮的夜晚,確切地說是半個晚上,因為她家里規定她在晚上8點半鐘以前必須回家,也就是通到她家最后一班公共汽車的時間。
哪里會知道,17點半剛跟他一見面,他就很快告訴她:“我今天要早點回家,我家里人等著我回家過節!”她一聽心里一緊,她不是很重要,也不是電影中描述的女朋友那樣,他更不是為了她可以破例陪她過浪漫主義的男孩。她實在不情愿,他好像也看出了她的依依不舍,只能是應負差事一樣,推著自行車一起走到了市府廣場,暫時成為了寥寥無幾中的一對。
當時她很羨慕別的一對對情侶,她還不知道她們算什么,別的'一對對可以拉手、可以擁簇,她們什么也不可能,他不知道是沒那跟弦還是沒那跟筋,抑或是沒有那勇氣也說不上,她也沒有可能說你怎么怎么我之類的話,就那么并排僵持著坐在欄桿上,有心無心地說著話。
他說:“這設計燈的人真高明,燈光沖外,轉盤外面挺亮,里面黑乎乎的正好。”不知道他說別人正好,還是他也感覺正好,反正他是沒充分利用。也許是為了暗示她主動也有可能,可是她也是故作姿態的主兒,根本沒有可能放下矜持去迎合他心里想象的事情。
她只附和著說:“是!”或許是為了轉移他分散的注意力,她在一旁揪著身邊的草,一邊還擔心他很快走掉。那時候他們家里人都不知道她的存在,他也想掩飾得很好,甚至根本不可能為了她在外面多呆上一些時候,時間長了怕他丟了也說不定呢。
她只能在不情愿中沉默不語,以期達到他重視她可以多陪她或者升溫感情的目的。可能他也怕耽誤時間,想讓她先說沁人心脾的話,尤其是隨著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他一定覺得他家里人一定著急等他回家團圓,而他卻在做出無畏的沒有結果地耽誤著時間,于是就顯得不耐煩,說話的口氣急而且沒有方法,她更是用沉默打發他的情緒。
他實在沒辦法,就問她:“你怎么不說話呢?”她還是沉默。他又說:“你想對我說什么?”
她心里說:我想對你說什么呀,你想對我說什么你就說好了,我怎么好意思對你說。后來他又問她:“你不想對我說什么嗎?”順勢摸了她一下臉,然后沒了下文。她說:“沒有!”其實她當時心里一動,有一種想被寵愛的欲望,心想,你怎么不擁我入懷讓我心率過數呢,不會給我一個戀愛的感覺嗎?但是她期待的事情沒有出現。她于是非常失望地站起身來說:“我走了!”
其實她是想激起他的神經,讓他感覺怕失去她的情景才對,可是他沒有理解她的意思,也許是他比較遵守他家里的紀律不敢貿然在外面呆得太久,真以為她要走也無可奈何,接著他就說:“那我送你回家吧!”她說:“不用!”一扭頭就走向了離家相反的方向。
他在背后喊:“你不回家嗎?”她說:“不!我去同學家!”他又說:“都7點了你回家吧!”她說:“你走吧!”她沒有回頭,估計他急忙回家報到去了。她心想,時間還那么早,回家多失落,這么好的夜晚,沒人陪,那她就陪別人去吧。她當時去了一個同學家的樓下徘徊了大約20分鐘,感覺去串門是有點晚,不過離回家時間又有些早,最終決定走一段路再說。
那個晚她自己漫無邊際地大概走了將近半個小時,用這半小時慢慢平息了她對他的一些留戀,也用這半個小時結束了她一次沒有激情沒有結果只有淡淡回憶的緣分,至今她都說不上那次算不算一次戀愛。之所以現在都記得,是因為成年以后的情感遭遇遠比不上那個年齡的情感味道純正,她反而更加懷念起那種欲罷不能的感覺來。
如今這些事情已經過去差不多過去近30年了,每當她看著城市的變遷,看到不復存在的某些標志性建筑,心里就會回憶起往日的情景,尤其是那些與她青春年代有關的事情。人年歲長了,記憶不如從前,新的東西也許瞬間即逝地忘掉,可年代久遠的事情卻清晰地沉淀下來了,也許那些印象不是記憶在腦海中,而是時刻刻在心里的烙印,所以回憶回憶年輕順便再回憶回憶他也沒什么不好。
【忘不掉的回憶散文】相關文章:
庫倫的回憶散文05-01
走錯門的回憶散文11-15
那段回憶散文欣賞05-02
高三的那些回憶散文11-03
等待回憶的日子散文欣賞04-30
回憶過去的咸菜缸散文04-29
回憶在江南的歲月散文04-29
即使回憶都蒼老散文11-05
在回憶里感謝你散文05-02
回味兒時的“五豆”回憶散文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