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欲養而親不待優秀散文
樹葉又在飄零,李銘又來到了靜靜的楊樹林。
楊樹的葉子已經“簌簌”地往下飄落,樹上偶爾有麻雀“突——突——”飛起來又落下,擾亂了靜謐的樹林,也擾亂了李銘那本不平靜的心情。她撥開泛黃的蒿草,來到母親的墓碑前。看著那被雜草掩蓋凸起的墳包,李銘已經淚流成河了。
母親已經去世十個年頭了,她永遠忘不了十年前的那個讓她痛心疾首的夜晚……
那時,李銘高三的兒子正緊張地復習,準備迎戰高考。李銘為了陪伴照顧兒子請了半年的病假。
李銘的母親生活在她的農村弟弟家,她沒有時間顧及體弱多病的母親,李銘要好久才能抽空去看母親一次,雖然知道母親在弟弟家過得并不安逸,弟媳一來嫌棄這個藥罐子婆婆太費錢,二來嫌婆婆臟,總而言之咋看這個沒有勞動能力、吃閑飯的老太太都礙事,經常對婆婆指桑罵槐。李銘的母親是個老好人,是那種打不張口,罵不還手的老實人。有些事只能默默地記在心底,比如兒媳婦小倩在兒子李默跟前對她是百般體貼,可是李默前腳剛走,小倩當時就換了腔調。李默經常跟著工地走,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有三百天出門在外,可想而知李銘的母親過的是啥日子。李銘的母親怎能跟兒子說這些呢?當老人的,看著兒女過的和和氣氣的,那就心滿意足了,她在兒子跟前盡量強裝笑臉,她不想讓李默惦記她。
一次李銘擠出時間回來看望母親,剛一進門就聽見弟媳小倩的吵罵聲。
“我整天供你吃供你喝,你說你整天不干活也就算了,看看我剛剛擦的地,又讓你弄臟了,你成心想氣死我,這個家你是不呆夠了?你……”李銘不忍再聽下去,她推門進了屋,小倩看見李銘進來了,趕緊換做笑臉,把更難聽的話咽了下去。李銘不知該用何種表情來面對小倩,她真想大發雷霆,可是又不好發作,萬一跟小倩鬧翻臉了,她把母親攆出家門,母親能去哪呢?兒子現在需要安靜的環境學習,需要她的悉心照顧,若母親來到家里或多或少的都要影響兒子的學習,兒子的前途比任何事情都重要,李銘只好強壓怒火,偷偷安慰母親一番,扔下自己給母親買的營養品,就匆匆趕回家里照顧兒子了。
李銘整天挖空心思琢磨著怎樣給兒子補身子,補腦子,兒子是她的希望,老公已經離家三年了,三年來杳無音信,撫養兒子的重任壓在她的肩頭,她要堅強地把兒子撫養成人,現在是一刻也怠慢不得,放松不得。
李銘的母親最近的視力越來越不好,頭幾天她打電話告訴李銘:“銘,你抽空領媽去醫院看看吧!我的兩只眼睛要是看不見東西了,我離死就不遠了。”
她帶著母親到醫院一檢查,醫生告訴她,母親患的是白內障,需要手術治療,李銘心急如焚,兒子這邊放不下,可是如果母親要是手術的話,必須得照顧,要是讓小倩去照顧,怎么可能?她心里盤算著,兒子還有兩個月就高考了,等兒子高考結束,再帶著母親去手術也一定來得及。
李銘離母親太遠了,去一趟就要兩天的功夫,她已經好久沒去看母親了,只能打電話詢問一下。
“媽,你的眼睛還好吧!”
“沒事,沒事,你別惦記媽。”雖然李銘母親的.眼睛一天不如一天了,可是她怎忍心打擾外孫的學習呢?
“媽,你再等幾天,等你外孫考完試,我就立刻帶你去手術。”
“銘,媽沒事,你就安心伺候好我大外孫吧!”
“媽,那我掛了,你外孫快回來吃飯了。”李銘匆匆掛了電話,她哪里知道電話那頭的母親在偷偷地抹著眼淚呢!
李銘此時顧不上許多,兒子是她的命根子,她要全力以赴做好兒子堅強的后盾,讓兒子高考發揮出最好的成績來。
李銘母親的眼睛已經很不樂觀了,她現在要做什么,都要憑感覺了,因為她的視線已經模糊了。
當李銘的兒子高考結束后,她又盼望著兒子分數的發布,接著又惦記著兒子填報志愿的事,最后李銘終于把兒子送上了全國重點的大學,她的心愿完成了,她繃緊的神經終于可以放松下來了。
當李銘滿心歡喜地把鄉下的母親帶到醫院時,她傻眼了,醫生告訴她,母親的眼睛已經沒有必要再做手術了,李銘的心碎了。如果當時及時手術,母親的眼疾是完全可以治愈的,可是由于自己的一時疏忽,給母親造成了無法挽回的痛苦。
李銘含著悔恨的淚水把母親接到了自己的家中,她想要讓母親余下的時間過得相對的舒適一些,盡她一個做女兒應盡的職責。可是萬萬沒有想到的是,更讓她心痛的事情發生了……
天氣晴朗時,李銘盡量陪母親出去曬曬太陽,雖然母親已經看不見外面多姿多彩的世界了,但她還能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就在那個樹葉飄零的秋季,李銘推著輪椅上的母親來到了公園,公園里紛紛飄落的樹葉偶爾打到母親的臉上,母親深吸一口氣:“銘,又落葉了?”“媽,落葉了。”“一青一黃的又過了一年,一晃你爸都走了三年了。”李銘知道母親在思念逝去的父親。
父親在的時候,身子骨一向硬朗,他悉心照顧著體弱多病的母親,最近這些年來,母親進了無數次醫院,每次都是父親精心照料,李銘作為女兒沒有盡到一個女兒該盡的責任。可是三年前父親卻意外地得了肝癌,扔下她的母親走了。父親臨終最放不下的就是她那身體羸弱的母親,他曾囑咐李銘一定要照顧好母親,李銘也曾堅定地點頭答應過。在父親走后這三年之中,母親已經變得沉默寡言了,讓李銘沒想到的是她把母親照顧得雙目失明了,她悔恨、自責,常常偷偷跑到父親的墳前懺悔著,自己沒有照顧好母親。
“銘,我來城里多長時間了?”母親的話打斷了李銘的思路。
“才一個多月,媽,你要干嘛?”李銘很不解。
“銘,明天帶我回鄉下住幾天。”
“媽,您在我這住著不舒服嗎?”
“不,我就是想回去看看,順便看看你爸。”
李銘明白,母親是在想九泉之下的父親。可是,一想起弟媳婦那兇神惡煞般的面孔,她真的懶得回去。
“媽,回去干啥?我懶得看小倩那副嘴臉,在這住著多好。”李銘勸著母親。
母親沒好再說什么,默不作聲了。
接下來的日子,盡管李銘寸步不離她的母親,可是她感覺母親并不快樂,她似乎在思念父親,又似乎在思念家鄉。母親的身體越來越弱,飯量越來越輕,李銘打算帶著母親去醫院好好檢查一下,可是母親直搖頭,一百個不愿意:“銘,你就讓媽在家消停呆著吧,可別往醫院折騰我了,我這輩子醫院都去膩了。”李銘只好作罷!
在一個月明星稀的夜晚,李銘的母親早早就上床休息了,半夜,李銘聽到母親大喘不止,她趕緊打開燈,抱起母親,母親用力睜開眼睛:“銘,我去陪你爸了,他一個人在下面沒人說個話,悶得慌。”李銘預感不祥,趕緊呼喊著母親:“媽——媽——”可是無論她怎么呼叫,都無濟于事了,母親永遠地離開了她。
李銘的母親走了,可是從她那沒有閉合的眼睛可以看出,母親似乎還有未了的心愿,也許是沒能在她有生之年帶她回鄉下看看,因為母親的根在那里。此時的李銘欲哭無淚,她知道母親在失明后壓抑得很,過著委曲求全的日子,才致使她的身體每況愈下,才致使她早早離世。
李銘的心潮翻滾著,如果早點把母親接過來,如果早點帶母親去手術,如果早點帶母親回鄉下看看……有太多的如果,可是那都是如果,現實是殘酷的,那些如果永遠都不能發生了。
李銘的心潮翻滾著,為了照顧兒子,她忽略了需她盡孝照料的母親,在兒子和母親這桿天平上,她選擇了傾向兒子。李銘作為母親,她盡職盡責了,可是作為女兒,她虧欠母親的太多太多了。
李銘的心潮翻滾著,母親需要她的時候,她沒有選擇盡力而為,等到她有精力,也有能力照顧母親的時候,可是母親卻離她而去了。
“子欲養而親不待”,留下的是太多的遺憾,我們要時刻銘記,有時間沒時間都要擠出時間陪陪父母,有時間沒時間都要擠出時間孝順父母,不要等到失去親人再嘆息。
父母的愛是世界上最無私,最不求回報的愛,孝敬父母是我們一生的責任。“身體發膚,受之父母”孝敬父母也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百善孝為先”,我們要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去看待父母,去孝順父母,因為這才會使世界更美好,生活更充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