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形容山的成語 推薦度:
- 描寫山的成語 推薦度:
- 春的散文 推薦度:
- 月亮的散文 推薦度:
- 雨夜的散文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無山的日子散文
淮河以北,山無棱,天地合。出差去臨泉,汽車越過淮河,憑窗遠(yuǎn)眺,視野里一望無際,遠(yuǎn)處天空矮矮的貼著地面,地面柔柔的親吻天空,看天無需抬頭平視即可,空中沒有藍(lán)色與云彩的分別,只是白亮亮的一大片,從遠(yuǎn)處天際一直鋪向頭頂。
臨泉座落于安徽省西北邊陲,人口180萬,是全國人口第一大縣。臨泉的天空依然矮矮地貼著地面,房屋的背景是白色的天空,樹梢的背景也是白色的天空,甚至連廣闊田野間麥苗兒的背景都是白色的天空。視線從腳尖向前,一直向前,無需仰頭,也無需抬頭,天空很快進(jìn)入你的視線。這里除了地面就是天空,除了天空就是地面,感覺在天空與地面之間缺少了一種支撐,缺少了一種實(shí)在,更缺少了一種高遠(yuǎn)與巍峨,心里空蕩蕩的,視線沒有落腳點(diǎn),精神沒有支撐點(diǎn),心情沒有激發(fā)點(diǎn)。
我生于江南,長于江南,開門見山,夜晚關(guān)門閉窗后山體仍矗立于房前屋后。藍(lán)色的天空橫亙于山頂,巍峨、宏偉的山體把天空襯托得更加高遠(yuǎn)、曠達(dá),白云在高空中飄蕩繚繞于山尖,日出日落都由山峰作主,地面上的房屋、樹木等物體的背景都是山,人們欲要看天,需抬頭將視線越過山頂,如果遇見高大陡峻的山,仰頭看天,帽子就掉山下。在山里生活了多年,早已習(xí)慣了山的博大、偉岸,高聳的青山在心中駐留長久占據(jù)了重要位置,將人的胸襟撐得飽滿盈溢,給人一種實(shí)在,給人一種踏實(shí),給人一種依賴。
此時(shí),我努力地回想江南,陽春三月的驚蟄時(shí)節(jié),山野處的草叢間已有了零星的淡淡的新綠……哦,原來臨泉沒有山,怪不得心里空空蕩蕩的沒有著落。臨泉的萬事萬物沒有了山的襯托與連接,地表與天空直接相連,天空矮矮的鋪天蓋地,地面寬寬的一望無際,道路寬廣,村莊星羅,民居錯(cuò)落,光禿枝丫的白楊樹一排排整齊地立于田野間,樹木間空曠的綠色是春天的麥苗兒。
到臨泉已是傍晚,天的顏色有些黯淡,西邊的太陽成了一個(gè)圓盤,紅彤彤的,掛在天地交接處,與人的小腿一般高,宛若落在腳邊似的。太陽沒有了溫暖,失去了光芒,只有一層淡淡的金色,夕陽的金色撒在屋頂、樹梢、麥苗兒身上,也撒在我們的身上。我們披掛了一身金色,徜徉在臨泉的`夕陽余輝中。一會(huì)兒,那圓盤似的太陽依依不舍地落入地平線下,天空更加黯淡了,慢慢地夜色襲上天空。我從沒有見過這樣的太陽西下,江南的太陽永遠(yuǎn)是落入山的那一邊,太陽下山意味著天空將要黑了,而太陽下山與天黑之間還有一段時(shí)間是黃昏,江南人在黃昏借助高山的遮擋約會(huì)、初戀,對“人約黃昏后”的美好銘記在心。而這里沒有山,太陽只有落入地下,讓夜色爬上來,成就晝夜交替。
臨泉沒有山,沒有山谷,沒有叮咚流淌的溪水,沒有嘩嘩潺潺的河流。臨泉人使用地下水,地下水經(jīng)過過濾,達(dá)到飲用水的標(biāo)準(zhǔn),與江南的溪水相比,仍有淡淡的咸味,喝慣了山里泉水的我們,感覺臨泉的水宛如海水。其實(shí)就是海水滲入地下水的緣故,聽說這樣的水非常滋養(yǎng)人,咸咸的地下水把臨泉人滋養(yǎng)得白白凈凈、嫩嫩潤潤。
江南的山在春夏花開時(shí)節(jié),山坡上姹紫嫣紅、艷麗無比,在秋冬枯歇時(shí)節(jié),山上的枯黃色、霜紅色、褐綠色,成就文學(xué)藝術(shù)上的秋色賦、秋色圖。而臨泉沒有山,沒有春夏秋冬的五顏六色,放眼望去,除了麥苗兒緊貼地面的綠意,就是天地相接處白白蒙蒙的煙霧,空曠的天宇間顯得非常單調(diào)、寂寥。
臨泉沒有山,沒有溪水,沒有黃昏,臨泉人喝著地下水,在夕陽的金色中約會(huì)、初戀,享受美好。無山的日子,讓江南人感覺沒有實(shí)在,沒有著落,沒有支柱。歸途中,當(dāng)汽車漸行漸入山里的時(shí)候,巍峨、高大、褐綠的山形撲入視野,鉆進(jìn)心腑,令人視線有了落腳點(diǎn)——巍峨的山體,精神有了支撐點(diǎn)——高山的博大,心情也有了激發(fā)點(diǎn)——漫山遍野的褐綠。江南人離不開山,還是有山的日子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