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靜水流深的散文隨筆
靜水流深的散文隨筆1
“我和誰都不爭,和誰爭我都不屑”,那是20xx年的5月,車窗外的雨淅淅瀝瀝地下著,當我讀到這一句,周遭仿佛頓然安靜,心靈深處滿是驚撼。那時,楊絳先生剛剛逝世,朋友圈一則又一則的推送都在悼念她的離開。或許正是這一則則推送將楊絳先生的一方一隅鋪陳開來,使我看到了一個令我欽佩不已的不爭不慌的優雅者
楊絳先生的光芒是她自己的,正如她的腳步是她自己的。讀她的文字,我仿佛能看到她的每一個腳印都是為了自己而留,她是要走給自己看的,不是受著牽制在向眾人展現自己。這些明白了很久卻又像恍然間才領悟到的大道理,對于那時的我,抑或現在的我而言都是彌足珍貴的。又或者說,為自己而活,不被周遭的條條框框所圍困,從來都是永恒的真理。
《我們仨》,一個溫暖至極的書名卻也有滄海桑田的.苦澀。楊絳先生用極其平和的語氣將她與丈夫、女兒如何在古驛道上相聚相失,如何一個人思念她們仨娓娓道來。她們仨熱愛閱讀且筆耕不輟,她們仨擁有超然物外的心境。楊絳先生習慣用“不要緊”安慰錢鐘書先生,錢鐘書先生在生活中能忍耐也肯委屈,錢媛在病床上動筆試著完成她心中的《我們仨》。在楊絳先生《我們仨》中,我遇見了她們仨的從容與淡定。
“我和誰都不爭,和誰爭我都不屑”楊絳這句翻譯蘭德的詩句,像是解開楊絳如何成為楊絳的謎團。時光永逝,而靜水卻能流深。
靜水流深的散文隨筆2
看過趙萬里寫的一句話:我們的母親河并不總是奔騰咆哮的。在黃河的中游有一段,看上去就是凝滯不動的渾濁的泥漿,然而,連搏擊過激流的黃河船夫,也不敢在這里放船,因為河心是活的,沒有誰能說清它究竟有多深……
一平如鏡的水面,無風無浪,你無法窺知在表面的深層隱藏著什么,是暗流涌動,或是表里如一的沉靜。偶有淘氣的頑童拾一石塊,扔向水面,只聽一輕微的破水之響,隨后毫無聲息,連漣漪都不曾泛起。
在它經過上游的一瀉千里的壯觀,挾著黃沙與塵土,從歷史的深處滾滾而來,那里有著大唐最昌盛的鐘馨聲響有著大漢王朝萬馬齊奔的馬蹄急亂。就這樣無憂無慮歡快的奔騰,忽然眼前就出現了一座青黛的山巒,曲轉流回的數道河彎,那氣貫長虹行程便在最燦爛之季戛然停止,不羈的黃河水也安靜下來,所有的喧囂與繁華在此刻都變成了從容與淡然。
四季更迭,萬物輪回。在一年當中,春是多彩的,夏是摯烈的,秋是沉穩的,冬是無聲的。每一個季節都是有著它獨特魅力,而在這四季當中一直偏愛的當屬秋天了。
秋季與春季相比雖然氣溫比較相似,但是少了那種偶爾剌骨的寒意,更多的是有了一種能平息浮躁的溫情與柔軟。秋天的色彩是繼春天的初綠、夏天的碧綠之后,從深綠轉向微黃,在眼簾可及的范圍之內,生命已呈飽滿。遠方的山與近處的莊稼構成了秋的成熟與韻味,歲月在此刻如流水潺潺,書寫著淡泊光陰。秋天的風是不溫不火的,在秋風撫摸下,那些金黃的色彩悄然離開樹的枝頭,在風中打幾個旋轉,溫婉的和歲月道別,奔向大地又開始孕育著另一個生機。秋雨是溫存的,斜斜的飛紛,沒有春雨的纏綿、夏雨的粗暴以及冬雨的凄苦,行走在這樣的季節,最容易使人安靜,會在匆匆的步履之中思念著家,思念著親人,那里最容易放下所有的偽裝,也可以剝去勉強的堅強,這樣的雨季能使人感受到博大的胸懷與上善如水的純凈。
迷戀一座城,迷戀城里的一道風景。挾著一本書,在七月初七的日子從江南走出,在靜水流深的歲月里去尋找那座青黛的山,那一份寧靜致遠的情感。
推開小城的門扉,見你正用修長的指端起一壺茶,緩緩將第一道茶倒入圓潤的茶盞之中,叮咚之聲如空山鳴響,撲鼻的茶香迎面而來,心便有了前所未有的滿足與空靈。
【靜水流深的散文隨筆】相關文章:
包含深文的成語摘錄04-19
深的深處不能遺忘散文04-30
《禮記》禮記·深衣06-14
《全宋詞》陳深07-04
為什么海洋那么深05-10
淺閱讀與深閱讀02-15
日久歲深成語解釋05-16
故里草木深高一作文12-19
元曲精選:撥不斷·酒杯深12-10
夢見散文隨筆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