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灞河嗚咽向西流散文
牛娃的故鄉藍田縣有條河,發源于霸塬鄉麻家坡,叫灞河。灞河全長104公里,古代叫滋水,春秋時秦穆公不斷向外擴張,稱霸西戎后改名霸水。人常說,一江春水向東流。不過陜西藍田的灞河是向西流的。
牛娃的老家就在沿秦嶺坡兒奔流的灞河邊。父親家住河北邊的安溝村,母親娘家住在河南邊的羅圈村。河南河北兩個村子很近,青天白日,隔河相望,裊裊炊煙清晰可見。河沒有架橋,平時河水不深,縷縷綠苔隨水擺舞,小魚兒在沙石縫里自游。只要山里不發水,灞河兩岸的人挽褲腿就可以涉水往來。如果山洪暴發,河水便像脫韁的野馬、發瘋的公牛一樣兇猛無比,誰也不敢招惹它。
牛娃在西安實驗小學上學時,老師問:“哪位同學能說出我國兩個省的名稱?”
牛娃立即作答:“河南、河北。”
老師笑了。
學校放寒假暑假,牛娃常回故鄉。
有年,河南羅圈村牛娃的三舅戀愛了,對象是縣上某學校的老師,叫秋兒。母親讓牛娃叫秋姨。她人長得很俊俏,黑眉毛彎彎的,水汪汪的大眼睛還會笑。每逢節假日,秋兒都要到牛娃家里坐坐,再過河去牛娃母親的娘家與牛娃的三舅相會。
如果秋兒在家遇上牛娃,牛娃不但要掏她兜里的水果糖,還要糾纏她猜謎語。
“猜不出的話,下回還得帶糖來。”總是逞能的牛娃先來,“一個碗,撂過澗,你拾去,我嫌遠。”
秋兒笑著搖頭表示猜不出來。
牛娃樂了,“笨,笨笨笨,打一月亮都不知道啊,嘻嘻……該你出謎了。”
“千條線,萬條線,落到河里不見面。”秋兒張口就來。
“還是下雨呀,要不就是麻屋子,紅帳子,里頭坐個白胖子的花生,你就不會出一個一扭兩扭,家家都有的抹布啊。”
秋兒一點牛娃的額頭,笑了:“誰讓你老拿月亮難秋姨哩。”
這一回,秋兒來的不是時候,河南的王順山帶了大帽子,大人說是山里下了雨,河要漲水。“不要緊,我現在就過河去。”家里人拗不過秋兒,她還是要過河去。
秋兒走到打麥場邊,牛娃便從麥莧堆垛邊兒竄出來,冷不丁喊了她一聲:“三妗子。”
秋兒一怔,忽地漲紅了臉。“誰教你的?”
秋兒舉著小拳頭,狗攆兔子似地追,兩人圍著麥莧堆垛兒轉圈戲逐。牛娃不停地叫著,笑著,瘋跑得氣喘了,實在跑不動了,被秋兒攔腰抱住了。
秋兒舉拳輕輕擂牛娃的背,“不許叫,你再嚷嚷?看我真的要打你的。”
牛娃腳底一打滑跌倒了,順勢倒在秋兒的懷里,那兒又柔又軟又暖。聽著她胸脯子一起一伏的心跳聲音,真的,牛娃不想動了。“打呀。打呀。怎么不打了?”
愛笑的秋兒把嘴湊到牛娃的耳畔,鼻尖的汗珠兒黏了他的臉頰,輕聲地:“現在你叫吧。”
“三妗子。”牛娃甜甜地叫,“三妗子,三妗子。”
“噯。”秋兒把牛娃抱了個緊,眼睛在笑。
秋兒走了不久,牛娃的三舅就繞了十幾里的公路過橋來找她。一聽說,瘋也似地返身就往河邊跑,嘴里不停地喊:“發大水了,山水來了。”
秋兒這趟過河就再沒有回來。牛娃是哭著和大人們跑到河邊的,秋兒被牛娃的三舅從河里撈了上來,軟身背靠石頭靜靜地躺著。在牛娃三舅的嚎啕聲里,她眼睛很大、很大,一眨也不眨,仰望著多云的天……
唉,很長很長的一段時間里,牛娃恨他三舅為什么不再早點來,更恨自己為什么不在她的懷里多躺一會兒時間?牛娃怨灞河,更怨母親的娘家為什么非得住在河南的那個什么羅圈村?
【灞河嗚咽向西流散文】相關文章:
水向西流-哲理散文范文03-18
悲傷流成河07-13
嗚咽解釋造句01-17
源源的思念流成河作文12-01
小原流是一種心流嗎散文09-30
流云贊散文(精選18篇)07-27
故鄉的河散文欣賞09-09
散文詩:烏河05-07
散文詩:烏河05-07
北汝河以北散文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