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鄉的冬優秀散文
故鄉居于豫中,典型的暖溫帶亞濕潤季風性氣候,使得小鎮一年中的四季尤為分明。千百年來,鄉人們嚴格地依著二十四節氣的指導,在進行農業生產的同時,也在這季節的輪回里繁衍生息,感受四季的美麗和自然的贈與。
在這四時交替輪回的季節里,我才艷羨于小鎮山坡上百花盛開的春,又不得不去歷那大雨滂沱暑熱難奈的夏;在還未享受夠那令人醉心的天高云淡瓜果飄香金秋,卻又悄然迎來了寒風凜冽漫天飛雪的嚴冬。我不得不說,故鄉的冬是留給我最多記憶的季節,不論我走到哪里,我都會情不自禁地,去拿那里的冬與故鄉的冬做對比。也在感受異域冬日風景和風情的同時,去懷念記憶里故鄉那寒冷而又熟悉的冬。
按照節氣,冬天該是從立冬那天就開始的。此時的太陽位于黃經225度,該是每年公歷的11月7日或8日的樣子,這之后大地獲得太陽的輻射量便越來越少,但由于地表在夏秋季節獲得的熱量還有一定貯存,氣溫雖然已經開始慢慢變冷,但還并不是我們通常意義中所說的冬。
我認為真正意義上故鄉的冬,該是從冬至那天開始的。
其實,那時候我并不知道“冬至”這個詞,到底代表著什么意思,只是知道每年冬至那天,小鎮家家戶戶都是要吃扁食(餃子)的,傳言那天誰要是不吃扁食,誰的耳朵便會被凍掉。我雖并不相信這樣的傳言,卻會十分盼望過這樣一個冬至節。凍不凍得掉耳朵,我且不去管它,我所關心的,只是那天母親會為我們包什么餡兒的扁食。
冬至,在鄉人口中是被喚作“交九”的。因為,按著民間的習慣,人們從這天起開始“數九”,每九天算一個“九”。這冬至便是“一九”的頭一天,所以便被稱為“交九”。同時,這也是預示著寒冬的正式來臨。
鄉間民諺有云:一九二九,伸不出手;三九四九,凍死貓狗;五九六九,隔河看柳;七九河開;八九雁來;九九寒盡,春暖花開。這樣的民諺,是冬日節氣與物候的對照,更是先人們對冬日氣候特點的總結性認知。而我,不是大人,并不會去關心什么節氣,也不去想什么節氣該干什么。我只是個孩子,所關心的“大事”,無非也只是哪天會下大雪,什么時候河里會上凍結冰凌,雪后一早起來房檐兒有沒有冰喇叭。
于是,故鄉的冬,在我記憶里便固化成一種模式:有人,有房,有小河;有風,有雪,有冰凌!
其實,在回想記憶里故鄉的冬時,我便一直在想:最能代表故鄉冬天特色的景致,到底是什么?
我所第一個想到的,便是故鄉的肖河。雖然在夏天發大洪水時,它會濁浪濤天,順著河道浩浩蕩蕩呼嘯而過。而更多時候,它倒更像是有著婀娜身姿的女子,年復一年順著寨墻根兒靜靜流過。它是女人們的洗衣坊,更是孩子們的游樂場。而到了寒冬臘月天,窄窄細細的河面便會結上冰凌。
初時,那冰只是結在近水的石子上,一星星一點點地結,遠看去順著岸邊結成一長片,像是給水面鑲嵌上的兩帶錦緞。白天,河水流動時濺起的水花,常常就有意無意地將那冰凌沿兒輕舔。那沾了水的冰沿兒也就變得更加晶瑩透明,經不住那水花兒溫柔舔舐誘惑的,便自我融化一點兒,和那水花兒融為一體,結成水滴,吊在近水的冰沿兒上打著轉兒,若有陽光照在上面,便反射出鉆彩般的光芒。
河水依舊在河道中緩緩流淌著,只是,有了這“錦緞”的鑲嵌和冰沿兒水珠的點綴,再加上河面升騰起來如絲絲輕煙的水霧,這初凍的河面便讓你覺得生機盎然。
人們常說,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而肖河上結滿冰凌,卻總讓你感覺就是一夜之間的事情。
某夜,一陣陣讓你要捂了耳朵、蒙著頭鉆進被子里才能入睡的,那種嚇人凜冽北風刮過之后,你極不情愿地從熱被窩里被叫起來,穿好衣服喝碗玉米糝糊糊早飯,順著河道去上學時,你才發現昨日還冒著水氣的河面,今天就全結上了白白的冰。
此時的河里,已經再看不見一點兒水。往日蜿蜒的河道里,只剩下一條曲折的白色冰帶。雖不見水,卻能聽得到“嘩嘩”的聲響。那聲響來自冰層下方,河水透過它上面那層薄而空洞的冰層,用聲響來展示它不屈的流動。
肖河的河道,由山上沖下來的大小石塊加上淤積的沙子組成,河水在這樣的河道里流動,難免就要經歷起起伏伏,水流沖到石塊兒上面,水花飛濺復又落下。天氣晴好倒不說,這水花重又歸于水里,依舊東流去。可在冬日的寒冷里,這飛濺起的水花沾到岸邊的冰上,自然也就被凝結吸收,結為冰體。于是,這些冰就一點點連接起來,搭在水面的上方,成了河面上的冰蓋。因為冰蓋對冷空氣的阻隔,外界寒冷,而冰下的河水依舊可以自由流動。
這個時候,你過河踩在列石上,聽到從冰下傳來那美妙的“嘩嘩”或是“叮冬”聲響,心情便不由得歡快起來,那聲響便是這冬天里肖河水最動聽的歌唱。
此時,我才明白,故鄉的冬所展現在肖河上的,并不是那水面上的薄脆冰晶,而是冰面之下,河水流動時所發出的那一聲聲“嘩嘩”或“叮冬”。
說起冬天,自是離不開下雪的,故鄉的冬天更是這樣,若每年不下上三四場大雪,都感覺不好意思叫作冬天。至于那雪下得到底有多大,雖不至于像李白《北風行》中所描述的,“燕山雪花大如席”那么夸張,卻也常常會有象棉花團一樣的大團雪花從天而降,使你不由得就會想起“鵝毛大雪”這樣的夸張詞語。
故鄉的冬,陰天多,晴日少。在這陰沉的冬日里,你便不知道那灰白的天空何時就會飄落起雪花來。也許是清晨,或者是傍晚,抑或是你睡了一覺醒來,掀開門簾,外面就已經是白茫茫的世界。
雪,就這樣來得悄無聲息,也下得你措手不及。你站在院子里,有些調皮的雪花,就不偏不倚地落進你的脖領里,在你感受到涼意的同時,便不得不縮了手腳,將衣領拉得更緊些,以免有更多雪花會鉆進去。
大人們忙著在院子里鏟雪,我則拎只木锨去院門外,負責鏟出一條通往外界的小路。雪在下,無聲無息。那漫天飛舞的雪花像極了少女的'夢,潔白而輕盈,從天空緩緩落下,一片片、一點點、一層層去鋪滿整個大地。
院子外面,有小麻雀和灰喜雀在冒雪蹦跳著覓食,生恐再稍遲一些,雪就會將整個世界掩埋。這些雀兒們留下它那三叉形的爪印在雪上,在我看來,倒有幾分像我在白紙上畫就的竹子葉。我不忍打擾它們覓食,在鏟雪的同時,不忘去欣賞那遠處的雪景。
我家的房依地勢而建,因是在南山坡上,只得座南朝北。因地勢高的緣故,站在我家的院門口,就可以俯瞰整個小鎮。鎮內近處的民房得以全見,遠處有祖師廟的北山,卻早已經被茫茫雪花織成的幕簾所遮掩;往東看去,東山依然巍峨,山脊上那些原本暗綠的松柏,此時在白雪的映襯下已然變成墨色,仿如一幅山水畫卷,清新而淡雅;屋后的南山因為離得近的緣故,相比其它幾座山來,此時看它最為清楚,茫茫原野將黛色山巒襯托得愈發青峻,山陰面的皺褶都變得清晰直觀,崖畔上長著的幾株灌木也因落雪而白頭。
看著屋后南山的雪景,我不由得便會想起那句“窗含西嶺千秋雪”的詩句。暗暗生氣自家的后墻上怎么可以沒有窗,不然那西嶺雪就完全可以含在我家窗里了。而現在,我卻只能邊鏟雪邊欣賞那雪中的西嶺了。
雀兒們仍舊專注地找它們的食物,那雪也一直在下!
看著那雪,我便一直在想那句“今年麥蓋三層被,來年枕著饅頭睡”的農諺。屋后地里的麥子,此時已經被雪蓋得只剩了幾根青尖苗頭。我不知這雪到底要下到幾時,會不會將麥苗完全掩埋,也不知道今年到底能下幾場雪,我只希望這冷而潔白的雪,真的能給田地多一份滋養。我不指望可以枕著那饅頭去睡,卻是希望天天所吃的那玉米面饃饃,能夠換成軟軟綿綿的白面饃。于是,帶著這樣的美好幻想,我便希望那雪可以下得更大些。
故鄉的冬雪,給平素古舊青灰的小鎮罩上了一層潔白,人們縮在青磚灰瓦的房里生火煮飯,裊裊炊煙從房檐下緩緩升騰起來,這雪后的小鎮便顯現出一絲絲生機。因為屋里熱,屋頂的雪開始慢慢消融,雪水順房檐的滴水瓦檐一滴滴淌下來,遇了冷又重新結成冰,就結在那瓦檐下,慢慢就會凝結成一只只冰喇叭,成排成串地吊在各家房檐上,甚是好看。
而孩子們就喜歡了它的晶瑩和好看,找一個梯子或高馬扎,站上去摘一支冰喇叭玩。這摘下來的冰喇叭,便成了孩子手里的匕首或長劍,捉在手里比較著玩。有受不了那晶瑩誘惑的,就把尖端放進口里嗍上幾口,或是咬下一截兒,權當是夏日里的冰糕來解饞。而你根本就不用擔心那冰是否干凈,那晶瑩剔透已經說明了一切。好看,好玩,好吃,在孩子們眼里,這才是硬道理。
愛玩是孩子們的天性。下了雪,若不在雪地里玩上一場,那這雪算是白下了。打雪仗可能是大些的孩子才會喜歡的游戲,而我們這些稍小些的,則更喜歡踩雪和滑冰。
在潔白的雪地上,沒有什么比留下一串自己的小腳印更有意思的事情。于是,沒有被人踩過的雪地,就成了小腳丫的繪圖場,也不管那雪是否會從鞋幫兒里鉆進去,更不在意雪水會否打濕棉靴的千層底兒。
踩夠了雪,一群小家伙兒就會找一處斜坡,把上面的雪踩實,在上面來回滑一陣兒,就自制成了一處滑冰場。你從坡上方站著,往壓實的雪面上慢跑而后一滑,人就會順了那滑道自行滑下來。那小小的一段滑冰場,就可以讓我們玩上小半天。待你玩夠了,才會發現自己的棉靴已經濕了多半。
好在小鎮各家的灶火臺上,都會砌有一個專門炕鞋的籠盔洞兒,晚上只需要把玩雪跳濕了的棉鞋塞進去便可。第二天一早,等你起床時,母親就會把那雙經灶火烘烤了一夜的棉靴拿過來,暖暖和和地套在你腳上。可以說,這是故鄉冬日里最可暖心的記憶。
多少年過去了,故鄉冬天的這些平常記憶,不時會涌現在我的腦海里。我也說不清,它與別處的冬區別在哪里,卻總也無法將它忘記。
細想想來,故鄉的冬,其實就是小鎮田野里草葉上清晨所結的白霜,是“嘩啦啦”流淌著細細清流肖河水面上的薄冰,是老家院子里印滿喜雀爪印的白雪,也是瓦屋頂上雪化成水滴淌下來結成的冰凌,更是清晨媽媽從灶臺籠盔洞兒里掏出來的那雙,被炕了一夜暖暖的老棉靴。
而在這樣一個季節,這樣一個冬夜,我寫這樣一則關于故鄉冬天的小文,便是對故鄉冬日那段美好過往的深深懷念。
【故鄉的冬優秀散文】相關文章:
故鄉的冬作文800字優秀2篇04-21
冬意闌珊散文11-19
故鄉江南散文04-30
陌生的故鄉散文欣賞11-13
故鄉的老瓜瓢散文12-15
故鄉,蕭條是你的含義散文12-01
問優秀散文12-11
幸福優秀散文11-10
故鄉與我初一優秀作文03-21
冬殘奧會閉幕式優秀的觀后感范文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