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喜不報憂優美散文
清明節剛過,遠在外省讀大學二年級的兒子,打電話來說是病了,發燒,這可急壞了他的媽媽。一天幾次電話,全然不顧了長途資費,還吵吵著要請假,坐火車過去,不然她什么事情都做不下去,而且,還不時譴責我:心腸硬,什么辦法也不想。
我的意思是,頭痛腦熱是常事,過幾天就會好的,用不著大驚小怪,何況都近20歲的大小伙子了,這點事情還是讓他自己解決好了;再說了,已經到了醫院,又沒什么大礙,沒必要折騰;想當年,我到省城上學時,也就他那年齡,離家遠,通訊也不像現在這樣方便,小病小難誰還不是自己對付著?而且,也禁不住腹誹:這小子,難道就不知道報喜不報憂嗎?
哦,報喜不報憂,已是太遙遠的事情……
上個世紀80年代初期,我從冀東南的農村只身踏上了去往省城的汽車,開始了我真正意義上的獨自奮斗。那個年代,考上大學,“跳出農門”幾乎成為所有農村孩子的最高理想,我有幸成為這幸運中的一員。
臨行前,一向沉默少語,文文弱弱的父親,卷了支旱煙,幽幽地跟我說:“盡量不要跟同學們出去吃喝,要是真去了,就不要怕花錢;記著給家里寫信,沒什么大事,要報喜不報憂。”
當時的我答應著,并沒有多想。一直到當年的冬天,一場大雪后,我的第一次沒有親人在身邊而發高燒結束了,才稍稍摸到了點門道——覺得自己長大了,成為了真正的男子漢。正當我慶幸自己的堅強而驕傲時,在另一所大學的同村同學,不顧雪后路滑,蹬著自行車,跑了20多里路,來找我。我很驚異,但很快就驚呆了:我母親病了。到老師那里請了假,不顧一切往家趕,一路上,面對車窗一次又一次流淚。雖然同鄉告訴我,母親已經沒什么大礙了,但我知道,對于倔強要強的母親來說,對于明了事理的父親而言,如果不是大病,絕對不會告訴我的,也絕對不會用捎信這種方式。
母親趴在火炕上的被窩里,伸出皺皺的一只手,用我從來就沒有聽到過的微弱的顫音說:“好多了,今天可以跟你說話了……路上好走嗎?醫生說,死不了也要脫層皮,你看,還真是脫皮了……”母親伸出胳膊,枯瘦,多皺,表皮銀屑般干裂脫落。我哭著跑到屋外,父親跟出來,卷著旱煙,幽幽地說:“下大雪那天吃錯了藥,胃出血,今天是第16天,沒危險了,本來是不想告訴你,可是她……唉,還是報喜不報憂吧。”
報喜不報憂,我總以為那是父親對兒子的`囑咐,為的是盡量不讓家人為自己操心,殊不知,父母也一樣怕兒子操心,也在報喜不報憂呀,可憐天下父母心!
父親是我們村的“秀才”,寫一手毛筆字,每年的臘月靠近年節的幾天,鄉親們都卷著大紅裱紙,讓父親寫春聯。那是父親最忙的時節,也是父親最高興的時候。鄉親們坐了滿屋,寫好的春聯晾了滿世界。旱煙、茶水免費供應,筆墨也是早就準備好的,有時還要搭上幾張紅裱紙。我也樂得幫著研墨,裁紙,有時也能寫上幾筆,稍大了,也可以自己編寫幾聯。我想,至今我對文字方面的愛好,大概也是源于那時的熏染吧。
每年,鄉親們都要說到一個笑話,而且必然招來哄堂大笑:那年馬老清來寫春聯,他不認幾個字,寫完了,得問清哪張是貼在哪里的,然后排上順序,到家里挨個貼。有一個小輩兒的偷偷把順序動了一下,結果,馬老偏把“身體康泰”貼到了豬圈里,把“豬羊滿圈”貼到了炕頭上。后來他跟人說:“貼好了我就看,怎么炕頭上的有一個‘羊’字呢?”
于是,笑聲也就伴著裊裊的旱煙,彌漫了整個屋子。父親總會呵呵笑著挺一挺脊背,摘下老花鏡來,擦一下眼角的淚水。春節也就在這笑聲里悄然而至了。
2001年春節,我們家沒了笑聲,母親在春節前的一個月離開了我們。我回家過年,主要是為了陪父親。
除夕夜,早早關了院門,陪父親坐在電視機前看春晚。沒了火紅的春聯,沒了進進出出安排福禮的母親,沒了一撥又一撥趕來拜年的晚輩,父子倆也沒了喝兩口的興致。春晚的笑聲已經不合時宜,我們早早睡下。我睡在父親旁邊,那是我外出打拼后的唯一一次。那一晚,一向少言的父親流著淚說了很多……
那一年的9月中,父親被查出肺癌晚期,11月7日就離開了我們,可我不在父親身邊。哥哥告訴我:父親說你剛調動工作,不要告訴你……
——那一年,父親才79歲。
一晃8年過去了,我已是20歲小伙子的父親,想起“報喜不報憂”,想起父親,不禁潸然淚下,也不禁自責:兒子踏上自己的程途時,我怎么就沒有告訴他報喜不報憂呢!
【報喜不報憂優美散文】相關文章:
【精華】優美散文作文三篇02-24
高二優美散文800字作文大全07-30
期盼散文11-19
黎明散文11-18
山杏散文11-18
初戀散文11-18
水巷散文11-17
陽臺散文11-17
閑言碎語散文11-16
想你散文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