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自敘抒情散文

時間:2021-01-21 18:05:19 散文雜文 我要投稿

自敘抒情散文

  近來愛讀曹丕的文章。曹丕是太子,他文章之中的典雅,雍容,以及適度的傷感,令我十分神往。如筆記上面所評他的《典論自敘》:

自敘抒情散文

  “《自敘》瀟灑俊美,風采逸絕,朗朗如春泉激石,皎皎如面之涂脂,美文也。”

  這里的自敘,就是照搬他的題目。想到自己,有位朋友對我的評價,我很欣賞,常常無意間想起:

  “李頻:初次見你,禮貌,純凈,但總是透著淡淡的憂郁。此時我在倉橋直街259號,紹興,10月4日,2012年。現在我感覺很幸福,很滿足。想把這份溫暖傳遞給你。希望你能走出自己給自己作的繭,走出情緒的低谷,走向明媚。”

  這樣的評論,大約出自第一印象,也許正是浸入我骨子里的氣質。但我卻并不覺得自己那么憂郁,我有自己的快樂,明朗,只是少有人知道:

  “你的字寫得很好,我也很喜歡你對我的概括。禮貌,純凈,憂郁,如果我真有這些品質,那么我會很喜歡我自己。至于你說的憂郁,我想那不是對生活的失望,而是沉靜的態度,對我來說只有處在這種沉靜里才能真正體會到幸福。

  你讀過蘇軾紀念亡妻的文章,或者曹丕給吳質的書信嗎。那里面的情感都是憂郁的,但是讀起來很美好。我認為現在的時代,漸漸趨向平和,人的情感慢慢會由浮躁走向典雅。”

  由動蕩走向緩和,由浮躁走向典雅,是我對于社會的基本的判斷,可以說是生活的信仰。近來看看新聞,制度的建設,思想的活躍,經濟的發展,無不增進我這一個信仰。而人的生活觀念,亦將漸漸從單純追求進步,追求富足中擺脫,適應于歷史緩慢流淌的那一種“常”,尋求物質以外的.情感、人格、風采等諸多滿足。

  因此,近來常常看古時的書,借此尋找,從前的君子們,士人們,名流們,貴族們,是怎樣生活得富裕而又優雅,是怎樣應付不停流淌的時間的。換句話說,國家富強生活充裕之后,國民應當怎樣生活得有素養,生活得不空虛。

  古時候人們的思想,是以儒家為主導,待人仁愛,信義,以追求道德的實踐,作為人生的價值。這雖然很好,但社會的變遷,讓書生們治國平天下的理想落了空,儒學失去制度的保護:

  “傳統儒學之發生作用,在整體上有三個環節,即道德學說、生活日用、社會結構。道德學說在生活方式中體現,生活方式依附于社會結構。近代以來,中國的社會變遷,社會機構解體,生活日用改變,因此儒學貫徹不到生活日用中。”

  社會在變遷進步,古時候的東西再好,總不能完全照搬,應當是種取舍和傳揚的態度:

  “明哲之士,必洞達世界之大勢,權衡較量,去其偏頗,得其神明,施之國中,翕合無間。外之既不后于世界之思潮,內之仍弗失固有之血脈,取立復古,別立新宗。”

  我只是一個愛看書的小人物,無力扛起復古的大旗,但潮流所趨,將來必定有許多人來尋找古時人物的風采情懷,我則愿意在此之中做個逐波的小卒。

  通之于情,達之于理,而喻之以文。年華正好,只管盡力而為,不問前程,方不愧對自己的生命。

  十一月十九日,李頻白。

  附一:

  曹丕《又與吳質書》

  二月三日,丕白:歲月易得,別來行復四年。三年不見,東山猶嘆其遠;況乃過之?思何可支!雖書疏往返,未足解其勞結。

  昔年疾疫,親故多離其災。徐陳應劉,一時俱逝,痛可言邪?昔日游處,行則連輿,止則接席;何曾須臾相失。每至觴酌流行,絲竹并奏,酒酣耳熱,仰而賦詩。當此之時,忽然不自知樂也。謂百年己分,可長共相保;何圖數年之間,零落略盡,言之傷心!頃撰其遺文,都為一集。觀其姓名,已為鬼錄。追思昔游,猶在心目。而此諸子,化為糞壤,可復道哉!

  觀古今文人,類不護細行,鮮能以名節自立。而偉長獨懷文抱質,恬淡寡欲,有箕山之志,可謂彬彬君子者矣。著中論二十余篇,成一家之言,辭義典雅,足傳于后,此子為不朽矣。德璉常斐然有述作之意,其才學足以著書,美志不遂,良可痛惜!間者歷覽諸子之文,對之抆淚;既痛逝者,行自念也。孔璋章表殊健,微為繁富。公干有逸氣,但未遒耳;其五言詩之善者,妙絕時人。元瑜書記翩翩,致足樂也。仲宣獨自善于辭賦,惜其體弱,不足起其文;至于所善,古人無以遠過。

  昔伯牙絕弦于鍾期,仲尼覆醢于子路,痛知音之難遇,傷門人之莫逮。諸子但為未及古人,亦一時之雋也。今之存者,已不逮矣。后生可畏,來者難誣,恐吾與足下不及見也。

  年行已長大,所懷萬端,時有所慮,至通夜不瞑。志意何時復類昔日?已成老翁,但未白頭耳。光武有言:年三十余,在兵中十歲,所更非一。吾德不及之,年與之齊矣。以犬羊之質,服虎豹之文;無眾星之明,假日月之光;動見瞻觀,何時易乎?恐永不復得為昔日游也。少壯真當努力,年一過往,何可攀援?古人思秉燭夜游,良有以也。

  頃何以自娛?頗復有所述造否?東望于邑,裁書敘心。丕白。

  附二:

  曹丕《典論自敘》

  初平之元,董卓殺主鴆后,蕩覆王室。是時四海既困中平之政,兼惡卓之兇逆。家家思亂,人人自危。山東牧守,咸以《春秋》之義,衛人討州吁于濮,言人人皆得討賊,于是大興義兵。名豪大俠,富室強族,飄揚云會,萬里相赴。兗豫之師,戰于滎陽。河內之甲,軍于孟津,卓遂遷大駕,西都長安。而山東大者連郡國,中者嬰城邑,小者聚阡陌,以還相吞并。會黃巾盛于海岳,山寇暴于并冀。乘勝轉攻,席卷而南。鄉邑望煙而奔,城郭睹塵而潰。百姓死亡,暴骨如莽。

  余時年五歲。上以四方擾亂,教余學射,六歲而知射。又教余騎馬,八歲而知騎射矣。以時之多難,故每征,余常從。建安初,上南征荊州,至宛,張繡降,旬日而反。亡兄孝廉子修、從兄安民遇害。時余年十歲,乘馬得脫。夫文武之道,各隨時而用。生于中平之季,長于戎旅之間,是以少好弓馬,于今不衰,逐禽輒十里,馳射常百步。日多體健,心每不厭。建安十年,始定冀州,(氵歲)貊貢良弓,燕代獻名馬。時歲之暮春,勾芒司節,和風扇物,弓燥手柔,草淺獸肥,與族兄子丹,獵于鄴西終日,手獲獐鹿九,雉兔三十。后軍南征,次曲蠡,尚書令荀彧奉使犒軍,見余,談論之末,彧言:“聞君善左右射,此實難能。”余言:“執事未睹夫項發口縱,俯馬蹄而仰月支也。”彧喜笑曰:“乃爾。”余曰:“埒有常徑,的有常所,雖每發輒中,非至妙也。若夫馳平原,赴豐草,邀狡獸,截輕禽,使弓不虛彎,所中必洞,斯則妙矣。”時軍祭酒張京在坐,顧彧拊手曰:“善。”

  予又學擊劍,閱師多矣。四方之法各異,唯京師為善。桓靈之間,有虎賁王越,善斯術,稱于京師。河南史阿,言昔與越游,具得其法。余從阿學之,精熟。嘗與平虜將軍劉勛、奮威將軍鄧展等共飲。宿聞展善有手臂,曉五兵;又稱其能空手入白刃。余與論劍良久,謂言將軍法非也,余顧嘗好之,又得善術,固求與余對。時酒酣耳熱.方食芋蔗,便以為杖,下殿數交,三中其臂。左右大笑。展意不平,求更為之。余言吾法急屬,難相中面,故齊臂耳。展言愿復一交。余知其欲突以取交中也,因偽深進,展果尋前,余卻腳剿,正截其顙。坐中驚視。余還坐,笑曰:“昔陽慶使淳于意去其故方,更授以秘術。今余亦愿鄧將軍捐棄故伎,更受要道也。”一坐盡歡。

  夫事不可自謂己長。余少曉持復,自謂無對。俗名雙戟為坐鐵室,鑲楯為蔽木戶。后從陳國袁敏學,以單攻復,每為若神。對家不知所出。先日,若逢敏于狹路,直決耳。余于他戲弄之事少所喜,唯彈棋略盡其巧,少為之賦。昔京師先工有馬合鄉侯、東方安世、張公子,常恨不得與彼數子者對。

  上雅好詩書文籍,雖在軍旅,手不釋卷。每定省從容,常言:“人少好學則思專,長則善忘。長大而能勤學者,難吾與袁伯業耳。余是以少誦詩論。及長而備歷五經四部、史漢、諸子百家之言,靡不畢覽。所著書論詩賦,凡六十篇。至若智而能愚,勇而能怯,仁以接物,恕以及下,以付后之良史。

【自敘抒情散文】相關文章:

《自敘》杜荀鶴的唐詩鑒賞02-04

抒情散文:隨記01-24

春抒情散文08-23

高一抒情散文01-11

芬芳的美麗抒情散文02-05

語文初一抒情散文01-10

你在,幸福在抒情散文02-02

田園詩人酷酷拽老頭抒情散文08-11

從唐詩宋詞里走來的鄱陽湖抒情散文06-28

真人一级一级97一片a毛片√91,91精品丝袜无码人妻一区,亚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亚洲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中文成人字幕 | 日本中文字幕在线视频播二区 | 色婷婷六月亚洲婷婷 | 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欧黑人 亚洲第一国产综合 |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不卡 | 思思热免费精品在线看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