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和尚與道士抒情散文
和尚與道士之間,我更信奉道士,因為道士能羽化成仙,又可長生不老,李太白不是有“白首臥端云”的美句么?道士的鼎盛時期是在唐朝,唐高祖父子都主張尊道抑佛,因為南北朝時期曾經出現我和尚尼姑泛濫成災的事。
和尚,看了歷史才知道,是從西漢末年傳入我國的,到了魏晉南北朝才發揚光大。我有些困惑,那個時代人們連飯都吃不飽,竟還有興致去信仰佛教,經過高人指點才總算弄明白了:正因為生長在地獄,所以才不顧死活地想要接近天堂。看來先有物質文明而后才能有精神文明這句話并不確切,和尚這件事便是很好的例證。至于道士,據說也是東漢末年才興起的,張角發動的黃巾起義就是打著道教的牌子。和佛教一樣,也是經過魏晉南北朝才發揚光大的。我嘆,原來中國的兩大宗教是同一時期被發揚光大的,這實在是很巧的事。
和尚與道士之間,我更信奉道士,因為道士能羽化成仙,又可長生不老,李太白不是有“白首臥端云”的美句么?道士的鼎盛時期是在唐朝,唐高祖父子都主張尊道抑佛,因為南北朝時期曾經出現我和尚尼姑泛濫成災的事,為了“滅佛”,所以把道士推了出來。然而武則天偏偏又喜歡和尚,大興和尚廟,一個男寵都不是尋常人,乃高僧,和尚也。我對于和尚的評價向來不高,當然這評價是在心里,對自己說的,因為我并沒有去對人評說的資格。道士說好了,起碼能學會吐吶,學會“修身”,而和尚只不過高喊一句阿彌陀佛,勸世人多行善事,教人因果循環,完全是放屁。但不管怎么說吧,佛道兩家自此便開始無休止的纏斗,碰上一個信佛的,便大興佛法,碰上一個信道的,便有了終南捷徑,道士們一步可登天了。
最有名的和尚要屬唐玄奘了,留過洋,還是個傳播文明的使者,國家當然不會虧待了他,為他修了座廟請他去做主持。即便是死后,也被后世吹捧得不行,說他西行求法著實不易,到了明朝還傳出了一部西游記,你看看,隔了多少年吶,還有人記得這事兒。至于道士,似乎沒有能和玄奘相媲美的人,傳說老子是道教的始祖,但那是后人封的,他并不是道士;又傳說呂沿賓稱“呂祖”,但是不是有這么個人,還很難說。這樣一來,道士似乎略處于下風,沒有佛教似的輝煌。
記神搜鬼抓妖的書不知是什么時候有的,但抓妖捉鬼的大多是道士,《聊齋志異》里寧采臣不是遇見了道士,畫皮的怪物不是被道士收拾的么?至于和尚也說是能降妖除魔的,但耳聞的并不多,不如道士似的有案例。哦,對了,和沿捉怪的案例還是有的,法海就是個不錯的和尚,盡職盡責,壓了一條白蛇在雷峰塔底下,這事還被后世傳頌了好多年呢!看來我想把道士們的地位提起來,一點也不容易。
到了現在,道士似乎被人們遺忘,和尚卻大行其道,因為和尚會功夫,少林寺成了武林圣地。經過金庸先生一番描繪,和尚們的光彩又增添了不少。按記載,道士也會功夫的,張三豐不是創出了太極拳嗎?然而道士的聲勢卻始終沒有和尚的大,大概張三豐的那個太極拳只適合來健身卻不適合用來傷人,這或許就是道士們沒落的原因了。
可是我仍然喜歡道士,因為道士是國產的,道士們能成仙,能站在白云上和上帝對話,還能駕鶴,多浪漫啊!
【和尚與道士抒情散文】相關文章:
小和尚09-20
老和尚和小和尚的寓言故事03-28
道士的詩詞典故09-20
夢中做和尚07-14
不怕鬼的和尚09-21
玄奘和尚取經09-15
“和尚”小傳作文09-27
有感與余求雨的《道士塔》07-06
嶗山道士原文及翻譯07-20
和尚的經典歇后語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