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痕的抒情散文
我曾不止一次的在心里發問,忘卻,是一種痛苦?還是一種快樂?我想,也許沒有人去琢磨個真正的定規。不過,我又會在過多的時候,為忘卻和記著而陷入沉思。想在已往紛繁雜亂的章節里,找到一個恰當的釋義。寫到這里,使我想起采石磯。
那是一個午后,我們一路奔波到達采石磯。沒等安排完畢,同伴們就倒頭便睡了,唯有我與老李師傅不顧旅途勞累,悄悄走出酒店。
在采石公園,我們在一位清潔工的指點下,沿著一條狹窄、曲折的小路,向江邊走去。天空中的云層越來越重,風帶著江水的咸腥和潮濕撲在臉上覺得格外寒涼,我們不去理會這些。那是一個有著神奇傳說的地方,陌生與向往,已點燃心中的火苗,幻化成一種能量。什么也不能阻擋,一切阻擋都會被踩在腳下。
當我真正地站在江邊,看到濁浪滾滾,天水一色,不覺一種失落與渺茫襲上心頭。李白墜江撈月,采石磯驚天動地殺喊,連同鷗鳥翻飛,點點白帆都早已淹沒在波濤里了。我唏噓時光的無情,誰也無法挽留。也感慨人生的短暫,短暫的猶在夢中一般。江水奔流,青山依舊,往事不忍問詢。想人在這滄桑、高遠的舞臺上,扮演著不同的角色。有的,也不是自己的心愿。威武者,高貴者,卑賤者,誰不想在短暫的時空里,演繹出一幕幕有聲有色的大戲?勝者為王,敗者為寇。沒有規律的開場,只有永恒的定局。流逝無法改變,我們可以讓流逝驚天動地,英勇悲壯。這些,歷史都給予了那些推動社會前進的巨人們。他們的豐功偉績及人性的光芒,是與山河同在,與日月同輝!
我撫摸著采石磯上那一方古老的大腳印,情感在想象描摹著古人的神武。似乎那令鬼哭神泣的喊殺聲,又裹著江濤的咆哮,和著江風的嘶鳴,正翻卷撲面而來。懷遠常墳的常玉春,早已隨著那慶功樓的烈焰升天,而將士們浴血奮戰換來的`朝代,早已是灰飛煙滅。只有在發黃的史冊里,或在今人的著述里,看一看明朝的那些事。人創造了歷史,發展了社會。用人的智慧、力量,使得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都朝著和諧,朝著融洽邁進。古人與今天,雖時空遙遠,幾經變遷。仍有不變之處,更有許多相通。
江風漸漸地大了起來,江面的波浪也格外的洶涌澎湃。不知何時,天空竟撒下稀疏的雨點。不緊不慢地雨點,在不慌不忙地敲打。就在這有節奏的敲打里,我似乎聽到六朝古都的笙歌,烏衣巷里的燕語。一種幻覺讓我的思緒沉潛,整個身子懸浮起來。那不是夫子廟前的燈籠,也不是秦淮河上的畫舫。是時光把流逝相串,在特殊的定格里,鑲嵌著那久遠的畫面。那應是時光的痕跡,年代的步履。誰也不會去刻意營造,往往很多的東西,都在不經意間為歷史留下漂亮的一筆。
望著江面,激流東去,氣勢磅礴,猶如千軍萬馬鋪天蓋地。聽著江風呼嘯,疑似將士鏗鏘高歌。此時此刻,天穹高遠而又狹小,江巖聳立像在震顫。我茫然四顧,感到自己是那樣的渺小,那樣的微不足道。從平淡中走來,在平淡中站立。沒有顯赫的背景,更沒有炫耀的資本。在匆忙中奔波,小心翼翼地留意腳下的道路。自己真的好像這眼前的一滴雨,落下便難以尋覓。忽然這時,我的眼睛一亮,心境也豁然開朗起來。
我看到了雨的痕跡。那不是嗎?微小的一滴雨。它打在岸邊的巖石上,一滴接著一滴,連成一條蠕動的線狀。這一道道線條,順著巖體下滑,積聚在一個個淺淺的石窩里。稍頃,石窩里的水滿了,向外溢出。這些溢出的水便形成一道細細的水溜,慢慢地流入江中,匯入波濤。哦,那波瀾壯闊里,不也有微弱渺小嗎?一滴雨融入江河,那就有了延續,也擁有了無法抹去的痕跡。人何不像那一滴雨,學會積聚、融入。融入,便給了追求一個滿足的答復!我為平淡坦然,也為微弱釋懷。因為,我追求寬廣,向往波瀾壯闊。是微弱、渺小,卻沒有遺憾。
多少年過去了。當我推開時空的門窗,去尋找歲月的痕跡,只能在“流逝”二字上想象、回憶。流逝是一種空靈與飄渺,無法去觸摸和擁抱。也許這樣更好,我們界定在一片虛無里,與空靈、飄渺細語,再淡出那個界定。可以找到的將會是一種支撐和依托,即使再微弱、渺小,不過,那也是我生命之泉里的一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