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化神秀云臺山經典散文
見其影,但聞其名便足以讓人遐想聯篇。
悠然天地間,一山如柱聳入云。山頂平若鏡臺,四圍云霧繚繞。風起處,柏聲松濤曲交響;云止時,紅肥綠瘦浴艷陽。時有錦鳥翔集,偶見麋鹿成陣。遙觀已心馳神往,入境則仙風道骨。觀山歸來,月照窗欞,任是何人早已心無雜念,唯有慨然一嘆:好一處造化鐘靈的神秀之地啊!
說起我與云臺山的緣分,真的像是與心儀紅顏相識、相知至相許的美麗過程。
初識
如果說要將那些名山秀水比作明眸善睞的“絕色佳人”,那我就是一個不折不扣的“風流才子”了。多少年來,我為這些儀態楚楚的“佳人們”魂牽夢繞,相思縈懷,以一顆癡迷不悟的情心將她們苦苦追求。
我用貪婪的目光,一次次撫摸她們七彩幻化的四季霓裳,觸覺那細膩肌膚綢緞般的光華。我用勝似閑庭的信步,幾回回躑躅她們橫程的迷人玉體,聆聽那如歌如呤的跳動心脈。
面對我感天動地的癡癡情意,她們則以春山雨后的清新,以秋水盈盈的明艷,以云遮霧掩的迷離,以云水相依的淡蕩,風情萬種地回報于我無限似水柔情。
徜徉在眾多風姿綽約的“佳人”中間,我總是樂而忘返,甚至意亂情迷。直到有一天,我幸遇云臺山,經了初識、相知和相許的過程,方真正懂得天外有天、造化神秀果不虛妄!
初識云臺山,是1997年春天。
千樹萬樹雪梨花盡展笑顏的時節,我卻憂樂參半甘苦相依。樂的是我在這一年再逢曉虹,苦的是曉虹婚姻正遭遇風刀霜劍。曉虹是我15年前單戀的初戀情人,我把最真、最純、最癡、最美的戀情悄悄獻給了她,她卻從不知曉。因為年輕那不堪一擊的脆弱矜持,直到分別,我依舊把那份驚天動地戀情偷偷隱匿在心底,她依舊一如既往無憂無慮著飄逸的美麗。從少男少女到人已中年,再次相逢時則為人夫為人婦了,雖然各自的婚姻都經營得支離破碎,但卻早已無可挽回地相互錯過了花期。當我告訴了她當年那份純美的愛情,她黯然神傷,良久才幽幽和淚輕嘆:是你那年輕的自尊斷送了一段美好的情緣……
有一天,她在無人處將我攔下。面對我問詢的目光,她低眉相答:“我真的累了,無法自己治愈心頭千瘡百孔的傷痕,只有寄希望于虛無的神靈了。聽說云臺山云臺觀是張天師得道升天之處,香火極旺,求神問卦很是靈驗,你陪我去吧。”
常聞縣城東十余里的云臺山是道教名山,早有一睹其仙容的意愿,只為俗事纏繞,竟一直未能成行。如今既然曉虹有意,我當然求之不得。為悄然成行,我借來朋友的`摩托車,載著曉虹第一次向云臺山進發。沿途山嶺成雪,溝壑浸月,那是一樹聯一樹盛開的雪梨花。因為都心事重重,我們一路無語,只有嘶啞的馬達與呼嘯的山風在殷勤拉近我們與云臺山的距離。
車行近一個小時,經過一道險峻的山脊,我們終于到了云臺觀。云臺山不大,山頂的確是平如鏡臺。初識云臺山,感覺無奇峰異嶺,無飛泉流瀑,只幾處簡樸農舍,數株朦朧煙樹,沒有絕色佳人的沉魚落雁,但卻依稀有一種神秘小家碧玉的莫名清麗。
相知
在我疑惑的目光里,曉虹卻決絕地走進觀門。
亦步亦趨跟在曉虹身后,我見觀內并不寬敞。略低的兩廂房內,塑著幾尊不知名的泥像,有散亂的錢幣與香灰飄落其間,正面大殿地基略高,其泥塑神像也高大威猛不少。有一個綰發的灰衣道士端坐一張粗陋木桌前,桌上擺了本線裝古書,還有一個圓圓的紙盤。
見我們至前,道士高深莫測地道:“兩位請先凈手去燒兩柱香來!”
曉虹依言。回到桌前,道士指指圓紙盤:“二位不用先說,只把眼光盯在想要測算的地方就行了!”
我這才仔細看那圓紙盤,見上面從圓心向外畫了十二個條框,每個條框內各寫著求財、問福、事業、婚姻、出行、紅喜白事等內容。我同曉虹不約而同將目光盯在了婚姻那欄,默默對望一眼,心頭同時涌起一縷酸痛。
道士問:“想好了?”
我們點點頭。
道士用不容置疑地口氣說:“二位是想問婚姻嗎?”
我們驚異地對望了一下,同時點點頭。想不到,見我們默認后道士說出了讓我們更為驚異地話來:“二位本不是夫妻啊!不是夫妻卻要問婚姻,說明你們各自的婚姻都出現了危機。二位可要好自為之,弄不好就要家破人亡的!”
我向來不大信神奉道,見道士如此,就有些面露不悅之色。曉虹暗暗扯了一下我的衣襟,我默然不語。曉虹問:“請問道長,我現在的婚姻結果如何呢?”
“你雖竭力想保住這段婚姻,但終歸要家庭解體,且時間不會超過一年半載。這是天意,不可違啊!”
曉虹指指我,再問:“那他呢?
“他一心想離,但最近幾年離不了。”道士看看我,猶豫了一下還是這樣說。
“那我們倆能結合嗎?”
道士閉目,良久不語,我們只得惴惴不安地離開。
后來,曉虹與我的經歷同道士之言確實大同小異:2年后曉虹婚姻解體調離了蒼溪,不久就在異地他鄉再組家庭,我的婚姻則在又拖了7年后方灰飛煙滅。
于是,對云臺山的神秘感便愈加莫測,想走近她引為知己的愿望也愈加強烈。詳查縣志,博覽群書,隨著了解的逐步深入,我不由大吃一驚。云臺山已在我心里去荊釵,著霓裳,由一位清麗噙羞的小家碧玉變成了光彩照人的傾城美人!
相許
再去云臺山,已是10年后的又一個春天。云臺山頂,山勢臺地依舊,當年的農家大多改建了成漂亮的小樓房,云臺觀也建設得頗具規模了。
歷經了滄桑,我已不再去尋覓曉虹當年留下的淡淡芳影,也不再去依靠虛無的神靈來主宰自我的婚姻。心中有了云臺山翔實的史料,就把她列于道教文化濃郁的另類名山,想從歷史的長河掬起張道陵與他的弟子們在此得道的幾朵浪花來。
在觀前的碑上,我得知東漢時期道教創始人張道陵選擇了蒼溪縣云臺山,作為悟道、傳道的圣地,從那時起就賦予了此山無比的靈氣。觀內那位當年曾預知曉虹與我婚姻命運的道士已不知所蹤,如在,我倒想問他可曾會預知他自我今日的因果?
行至云臺觀南,去200步便是公元1182年所建云臺觀白鶴樓的遺址,如今樓宇早已蕩然無存,只有關于此樓的優美傳說在云臺的山水間流傳——此樓完工“前三日,有鶴東來,集樓基之前檜樹上,復遠翔碧空,往來數匝。越一日,復來,有二,朱頂雪羽,徘徊鳴唳,馴而近人,雖不能言,意若有所喻。及當夜靜月明,隱隱返西北而去。自此往來以為常。謂此門樓得靈秀之氣,邀天人之祥應也哉!說者每謂天師降靈,故名曰白鶴樓。”
思緒尚徜徉在古舊的傳說,我從白鶴樓舊址轉向云臺觀后面,當年清泉激涌的八角井也沒有絲毫蹤跡了。離八角井舊址約半里,有一座古墓,墓身已消,只剩下被土淹埋的半塊墓門,當地老百姓叫它龍洞,或說為張天師墓。墓外有一處建筑物地基,寬2.9米,進深7米。
走馬觀花經老君洞、亭子洞、灶兒洞至云臺觀西北,就是舍身崖了。相傳當年在此“山有一桃樹,三年一開花,五年一結實,懸樹高七十余丈,下無底之谷。”天師七試高徒趙升亦在此處,眾弟子皆不能得桃,唯趙升能投身懸崖絕壑以取仙桃。
從西北再轉至東北,有一處高高的土棱,便是1995年山西師范大學美術系教授袁有根先生實地考察云臺山時有驚人發現的地方——云臺山全貌竟與“太極陰陽八卦圖”相似!站在這里,縱觀云臺山全貌,只見山勢高出的山體呈魚形,舍身崖就是魚頭,云臺觀為“魚眼”;白云飄浮的空谷亦如魚體,山谷低處一眼天然清泉則為“魚眼”。兩“魚”一實一虛,一陽一陰,首尾相銜,渾然相合。在主山體四周正好分布著八個山腳,從正北順時針依次是紫陽山、銅鼓山、博樹崖、文成山、雙山埡、文筆山、北斗山、冒火山,配上兩個“陰陽魚”正好形成了八卦。
張天師選擇云臺山作為悟道、傳道、煉丹及白日飛升成仙之所,并不是一時心血來潮,而是依其地形融其高深的道家思想在內了。
云臺山,你是造化鐘秀的靈山,維系了太多大自然的醉人風情與道教文化的神秘遺韻!對于這樣一座具有濃厚道家色彩的靈秀之山,我何妨從此移情別戀以心相許對她情有獨鐘了呢?
【造化神秀云臺山經典散文】相關文章:
經典散文日記11-20
經典散文日記11-20
云臺山游記——靈氣之水03-21
經典散文日記模板11-20
【推薦】經典散文日記11-20
【熱門】經典散文日記11-20
經典散文日記模板11-20
有關經典散文日記11-20
經典散文日記范文11-20
關于經典散文日記集合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