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稻谷散文隨筆
重陽節前后,江淮流域的稻谷熟了。艷陽下,廣袤的稻田泛著金黃的波浪。那沉甸甸的穗頭,壓彎了稻谷的腰,像人在作揖,恭迎著我,恭迎著鄉人。
信步鄉野,你會聽到收割機“轟隆隆”的響聲。當你看到收割機匆忙的身影時,你會覺得它像賽跑的運動員在奮力前行,又像水里活潑穿梭的魚兒一樣悠然自若……
收割機的身后,是齊刷刷躺倒在地上的秸稈。桿梗青青的,泛著生命的顏色。此刻,你會蒙生出新奇的想象:它們生長了三、四個月,肯定站累了,終于可以舒服地躺下了,伸展一下懶洋洋的腰腿,睡它一個長長的舒心覺。
那些來收稻谷的鄉人,他們衣著顯亮、干凈;立于田頭,或閑聊,或悠閑地抽著煙。面對著藍天下金燦燦的田園風光,他們更像似游客。他們臉上掛著笑,眼里流溢著喜悅。只有當你留心他們手里那一卷卷的蛇皮袋,你才明白他們是來收稻谷的鄉人,不是來賞略風光的游客。他們當中,不少是在這附近的廠里上班的人。他們是利用閑暇的時間來收稻谷的。
收割機不時地開到路邊早已侯著的三輪車前,將那黃橙橙的稻谷潮水一樣地傾瀉到車斗內。有時斗內存不下,需要加高,他們手里的那些蛇皮袋就用得上了。
面對著三輪車上的稻谷,你會生出憐愛的念頭。一粒粒,金燦燦的;一顆顆,飽滿著,蓄足了營養。它們聚在一起,只待碾成米、煮成飯,那時,掀起鍋蓋,你微翕著鼻孔,立即會由衷地脫口而出:“呃一一真香!”
這香,緣于農人們平時汗水辛勤的'澆灌。正是這些純樸的人們,為千家萬戶送去了香噴噴的米飯。
今年的收割機收稻谷的價格是80元/畝,不貴。剛收下的稻谷價格是1.20/斤,一般產量為1500斤/畝,若有幾畝地稻谷賣,一沓子的佰元大鈔凈賺是不成問題的。
現代化的收割,十幾分鐘就能收一畝左右的田。鄉人們省去從前諸多的程序:割、捆、運、打、揚、曬,……少了這些繁忙,也就如同卸了一身重荷;滿是輕松愉快的感覺。那嘹亮的歌聲,代表著心聲,響徹在白云端,飄蕩在鄉村的上空,傳遞著今年這豐收的喜悅,……
鄉人們在輕松的氛圍里,就打發了這曾經的辛苦累人的秋收。真是今非昔比了。可曾經的繁忙,早已烙上了我的記憶。我寓情其中,不能自拔,又怎會忘記?
我啊一一難忘那“霍霍”的磨刀聲;難忘那鐮刀飛舞時閃爍在陽光下的那一幕;難忘那鐮刀割稻谷時的“嚓嚓”聲;難忘那裝得稻把小山似的手扶拖拉機;唯忘那打稻輥打稻時的場景:男女老少,左鄰右舍,互幫互助,融融泄泄,……難忘曾經那揚場的好手,嫻熟地揚著木锨……難忘父母吃辛受苦那曾經的身影……
再回首,往事逾千年。
事情總在向更加美好、更加完善的方面在發展。曾經的鐮刀揮舞的時代,最終被現在的收割機所代替了。或許要不了多久,又將來一次蛻繭成蝶,將出現一種融收割播種于一體的收割機一一那時的鄉人,將更灑脫,活得將更滋潤。
有時我在想,那些曾經飛舞著鐮刀割稻谷的鄉人,若能活到今天,目睹著時代的進步,體會著秋忙變得如此地輕松、自在、亨福,他們的感觸肯定會更深,更久遠。可惜他們中間的不少人過早地走了,這其中也有我的父母親。
【收稻谷散文隨筆】相關文章:
描寫秋天稻谷的比喻句12-15
五年級稻谷日記500字12-15
《舊唐書·薛收傳》閱讀10-20
對宿煙收宋詞賞析05-25
舊唐書薛收傳言文翻譯05-16
夢見散文隨筆01-03
愛情散文隨筆01-21
關于散文隨筆10-13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唐詩鑒賞02-06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優秀說課稿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