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鄉的記憶經典散文隨筆
年少時的記憶大多隨著時間的流失而隱藏,也有一些事情如陳年的老酒,一打開,便可聞到越陳越香的醬香。
春天里,一到星期天,我們會經常幫助大人們點播種子。“春雨貴如油”一場雨后,如果不是星期天,學校也會給放假,好讓幫忙先把種子種上。畢竟“一年之計在于春”。人們都知道“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點播花生是我印象最深的事情。春天里沒有大雨,一場及時雨后,墑情可以讓種子破土而出。為了保住墑情,不能精耕細作。我們幾個人則一人一個鐵锨,斜挎上書包,書包里裝上早已備好的花生米。父親在前面,哥哥在中間,我斷后。一人一行,行距大約30厘米,株距15厘米左右。父親左手扶掀,左腳用力一蹬,把鐵锨向前一推,右手非常麻利的從書包取出2-3粒花生米,準確的撒向鐵锨與地的縫隙里。然后抽出鐵锨繼續下一個坑的點播。緊跟上來的右腳會迅速將已經埋好種子的土踩好踏平。我和哥哥緊隨其后,愉快的勞作者。鄰塊的人家不時傳來爽朗的笑聲,和著暖暖的春風,聞著新鮮泥土的氣息,一陣陣沁人心脾。好一派美麗的田園風光。不幾天,那些嫩綠嫩綠的花生芽會破土而出,伸著兩個小瓣,似含羞的少女蒙著紅紅外衣。再幾天,外衣脫落,儼然一位亭亭玉立的舞女,在春風里舞動著。
夏天里,村南的小河成為我們孩子們的樂園。小河的中游是一個圓形的水池,河水靜靜的從水池的上面流過,池面平靜的像一面鏡子。小河的上下游則是人們洗衣服,澆菜,澆地的源泉。只要將小河的邊緣引一條小溝,平流的水會源源不斷的流向菜地,農田里。完全不用機器,不用電。一年四季,水流不斷,清澈見底,養育了我們村一千多人。中游的水池里,在炎炎烈日下,我們則盡情的嬉戲,時而魚蝦戲腳,時而蜻蜓點水,時而你追我趕,常常流連忘返。哪里顧得上家長的訓斥和老師的告誡。那天中午,水池里淹死了個啞巴,一連十幾天沒有人在水池里游泳。古人云“上善若水”天下至柔莫過于水。當它吞噬生命的時候,卻便成了野獸,它的柔情蕩然無存。
秋天里,秋收在望。人們都三五成群的往家里收拾花生,谷子,玉米等。雖已是仲秋,但秋老虎的威力依然存在。在那些水澆地的玉米田里,干皮的.玉米棒子仍直挺挺的向上仰著頭,下截的玉米秸葉子已經干透,無精打采的打著瞌睡,偶有一股熱風吹過,干葉子會“莎莎”的作響,像是奏起秋收的樂章,熱風吹著黃色的樹葉在田間地頭打著旋。雖然手上磨出了不少的水泡,但抱著沉甸甸的玉米,心里一陣陣暖意。為了減輕耕地時牲畜的畜力,大人們要求刨下完整的玉米茬子,像一頂頂頭盔,又像士兵整齊的躺在身后。
冬天里,到處也是一派農忙的景象,大人們忙著修地,整地,也有的忙著收拾散落的花生蔓,紅薯蔓,玉米秸。那可是冬季里牲口的好飼料,人們都認真的打理著,收藏著。我們這些學生們遇上星期天三五成群的,用摟扒背上挎婁去地里摟一些柴草,做過冬時的引火柴,或者倒入豬圈里漚肥,反正沒有一天是空閑的。在藍藍的天下,白云朵朵。扯上耙子來回的摟草,再吼上幾嗓子流行歌曲,看著山坡上奔跑的牛羊,偶有嘰嘰喳喳的飛鳥飛過,這就是冬天里特有的風光。有時為了玩耍,柴草摟的不多,為了不挨家長的數落,常常把半筐的柴草翻成亂哄哄的,其實下面是空的,到家里,忙碌的家長瞅一眼就過去了,心里僥幸的傻樂。
正如一首詩這樣寫道:
以前的家鄉很美麗
豐收很熱鬧
玉米清香
雞蛋滿滿
很單純的日子
風箱灶膛的煙火
煮出來的飯菜最香甜
出門的坐騎是一頭老牛一輛破車
晃悠晃悠一路去集市
沒有平板電腦
只有藍天白云草地
和小伙伴老鷹捉小雞
公雞在有凌錐的房檐下
曬著冬天的太陽。
【故鄉的記憶經典散文隨筆】相關文章:
有關故鄉的經典諺語10-28
月下的詩人經典散文隨筆07-26
故鄉故鄉經典現代詩歌02-02
記憶的日記03-03
故鄉情懷經典詩句(精選60句)04-14
夢見散文隨筆01-03
愛情散文隨筆01-21
關于散文隨筆10-13
關于故鄉的諺語03-17
我的故鄉作文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