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了聲聲的抒情散文
陽歷的六月中旬,小麥進囤,麥秸成垛。村前的場院里,不規(guī)則地排列著一個個的麥秸堆,像草原上的蒙古包,七高八低。
麥收后的地里,豆苗已經(jīng)竄出了地皮,一行接一行,一道接一道。玉米苗也已經(jīng)沒過了腳腕,一排接一排,一壟接一壟,綠油油的,與干枯的麥秸跟形成鮮明的對稱。早棉高過膝蓋,已經(jīng)著壟,春茬地瓜地里綠色鋪地。站在地里,無論往那個方向看去,都是一片碧綠的原野,那綠色很濃,很濁,很釅,似在流淌。天氣炎熱,太陽炙烤著大地,猛一抬頭,總會感覺眼前一黑,然后一亮,接著眼前金星四濺,而后星點亂竄亂閃,腦后根發(fā)緊,脖子后發(fā)涼,胃里一陣翻酸,趕緊低頭,待定一定身,再抬起頭,才又一次感到滿世界清亮。空氣很清新,艷陽高照,格外清亮,周圍綠意妖繞。如果從遠處傳來一陣知了的叫聲,便會有一種欣喜感,你會不由自主地轉(zhuǎn)頭尋找知了傳來的方向,或在地頭一棵高高的樹籠里,或在淹沒在遠處村莊的樹蔭里,在相對還算寂靜的野地里,那一陣知了的叫聲顯得有點格外的孤單,但是在十點之后的驕陽的光照下,又格外地清亮脆響,像地上濃濃的綠意,直到聲音停住了,你甚至期盼著,想象著下一陣是從哪個方向傳來,于是,知了便進入了人們的話題。
孩子們知道知了的到來,是先從聽到哨雀猴的叫聲響起開始的,那聲音忽高忽低的,一陣接著一陣,此起彼伏,我總感覺到那聲音像是水管上的水流一樣,忽緊忽慢,不過聽聲音,像是內(nèi)功很深厚,聲音似乎是從丹田深處發(fā)出的,我們小時候常常學著它發(fā)聲,有時把嗓子弄得很難受。
哨雀猴是一種小知了,這種小猴猴很聰明,也很狡猾,有時即使你找到它藏身的窩了,但是,一旦你用手一挖,它立馬會退到很深很深的洞里,如果你用鐵锨把它掘出來,你得細細地找,因為它渾身呈泥土色,而且它還會裝死,混在泥土里,很難看出來,你要么仔細地篩選,要么靜靜地等一會兒,別出聲,或許它以為安全了,稍微動動身,你再趁此機會認出它,捉住它。這種小猴猴很懶的,晚上鉆出窩不遠就蛻變出來,看樣子是怕被捉住,故意鉆出來的晚,或者因為躲得時間太長,來不及爬樹,就不得不就地蛻化出成蟲了。
它的成蟲顏色和樹皮很相似,特別愿意趴在裂皮的柳樹,榆樹上,有時專找樹皮上的突起處,很難辨認的,有時循著聲音走過去,它會很聰明地發(fā)現(xiàn)你的行蹤,你還沒有到跟前,它忽然就停住聲音了,如果你眼尖,你會從它逐漸憋氣,忽起忽落的尾部,發(fā)現(xiàn)它的蹤影,悄悄地走到跟前,但是,如果你是迎著它走過去的,你還未到跟前,它就會吱的一聲,竄了。你可以在了解了它趴的位置,從樹的背面,背著它走過去,到了跟前,猛一抬手,一把就把它捂住,任由它吱吱叫,翅膀亂飛,也不會逃掉的。當然也有的趴的位置很高,或者專找刺槐樹,你可以故意驚擾它,把它弄飛,等它再落下來,有可能就是矮處,或者可以得手的地方。
不過,我們逮住小小的哨雀猴,只是鬧著玩的,圖樂子。小哨雀猴的叫聲響了半月十天后,就聽了我們心目中真正的知了叫聲了。
開始的時候,只能聽到樹上逐漸增多的知了的叫聲,由單到多,逐漸交織成籠。偶爾在地上發(fā)現(xiàn)一兩個知了鉆出去的洞,醒目地瞪著眼,沖著我們驕傲地笑。傍晚,黑天,甚至漆黑了以后,我們會從地上尋到樹上,轉(zhuǎn)暈了腦袋,無非摸一堆附在樹棵子上交歡的夏蟲,偶爾弄到一兩個知了猴猴,有時甚至為著一個小猴猴,小伙伴們鬧得面紅耳赤,不可開交,甚至動粗動手。
一場大雨過后,第二天早上,在樹下,路旁,你會發(fā)現(xiàn)滿地數(shù)不清的知了窩,有被雨水淤泥堵死的,也有直勾勾地瞪著眼的,地上,散落著一些潮濕的蟬蛻,也有數(shù)不清的蟬蛻附著在樹干上,樹枝上,甚至樹枝尖尖的頭上,一片小小的樹葉的背面,博得小孩子們一陣陣羨慕的評說。如果你起得夠早,你會幸運的在樹干上發(fā)現(xiàn)一兩個滿身鮮嫩,還半透明的沒有完全變黑的知了,甚至還會有幸捉住幾個,滿身嫩綠,翅膀已經(jīng)乍開成形,翕和自如,表皮已經(jīng)發(fā)硬,不一會兒,太陽一出,就會自然變黑。當然,你也會在樹底下,樹干上,發(fā)現(xiàn)幾個尚未完全蛻出知了猴,它后背弓起,黝黑突出,尾部,翅膀被緊緊地固著在殼內(nèi)難以脫身,渾身發(fā)顫,哆哆嗦嗦。小心地為它剝?nèi)ネ鈿ぃ銜l(fā)現(xiàn)它翅膀仍然卷曲蜷縮,尾部渺小短細,它腿上的殼很難剝?nèi)ィ绻恍⌒模銜阉恢葎兊簦斎唬词篂樗鼊內(nèi)ネ鈿ぃ^不了一會兒,它也不會逐漸一動不動。
于是,放學之后,孩子們就有了去處,滿樹林子都是挖知了猴的,還有一些上了年紀的。
知了猴有的出來得早,有的'出來得晚。剛剛下過雨,地面較潮濕,非常適合知了猴鉆出。黑天之前要在地上挖,黑天之后圍著樹干找,漆黑之后要用手燈往樹高處照。
太陽還未下山,孩子們便彎著腰,有的拿著小鏟子,有的拿著一個小罐頭瓶,在大樹底下,在路旁,你搜過去,他又搜過來,一邊一邊地搜尋著,偶爾還互相探尋著是否有收獲的信息。
知了猴在地上挖出的小洞別有特征。開始的時候只是略微有一點縫隙,縫口的土略微有點突出,但是不仔細看根本看不出,而且夾雜在一些其它的小洞之間,不易分辨,過一會兒,它會把那條縫隙逐漸開大,類似兩個螞蟻口大小,呈小柳樹葉狀,而且洞口略微突出,這時候,由于它與其它的小洞有所異同,極易辨認,接著,它便會把洞口挖成橢圓,縫口的土極薄,它會躲在洞里一指頭或者更深一點的地方靜靜地等待著。此時,太陽已經(jīng)落山,這是最好的時機,把食指頭往小小的洞口一放,往左猛挖一下,往右猛摳一下,洞口大開,有時候,知了猴會自己快樂地往外爬,大多數(shù)時候,等一會兒,等它自以為安全的時候,它會自己鉆出來,不過,你可以把食指探下去,慢慢地會摸到它的頭,它不動,裝死,你連續(xù)戳它兩下,停止不動,漸漸地他會用它的爪子抓你,你還是不要動,就靜靜地等著它抓住你不放時慢慢把它從洞里拉出來,當然也有時候,它會快速地退回底部,需要用鏟子鏟出來。
天開始朦朧,知了猴們圓圓的嘴堵在洞口,毛絲絲的,準備出洞,一霎的功夫,你便會看到地上一個個的知了猴快速地往前爬,有時候一步一個,剛起身,又彎腰,一起一落,走幾步便是一把,開始還一個兩個地數(shù)著,最后手里都抓不了了,那快樂勁,甭提了。
知了猴在手里翻來覆去,抓手撓肉,你會不得不轉(zhuǎn)動著手指頭,來回地攪著,恨自己忘記帶瓶子。
天快暗下來的時候,知了猴上樹了,孩子們就會圍著樹轉(zhuǎn)過來轉(zhuǎn)過去,有時這一邊找不到,再轉(zhuǎn)過來就會找到好幾個。有時候想圍著樹轉(zhuǎn)轉(zhuǎn),無意中把手往樹上一放,會正好摁在一個知了猴上,那種巧合的收獲,是孩子們好長時間驕傲的炫耀資本。
天完全看不見的時候,傳來孩子們呼朋喊友的聲音。孩子們一個個地帶著自己的收獲,相約著要回家了,一路上,有說有笑,交流著自己的所獲和心得,約定著明天的見面時間和地點,只有幾個帶著手燈的人還在圍繞著樹身上下照著。空氣中彌漫著潮氣,一片黑暗,偶爾閃過來幾道手電燈的光束,人聲逐漸稀了,寂靜了。
到了家,孩子們會把知了猴放在盆里,泡上水,撒一把鹽,第二天便會吵嚷著要母親給做做吃,要么放在鍋里煎一煎,要么放在油里炸一炸,不一會兒,一盤美味便進了肚。
收獲頗豐的日子也就是在雨后的幾天。漸漸地,村前村后,田間地頭,老少爺們,晚上出來的人也多了,搜尋的面也廣了,時間也長了,但是,知了猴也越來越少了。
孩子們晚上挖到的知了猴越來越少了,逐漸失去了興趣,第二天中午放學以后,便會在家里偷拿出一捧白面,扯拉著一根竹竿,相約著到村外的樹林子里去。
太陽毒毒地烤著大地。樹上的蟬使勁地喊著“熱啊---熱啊”,滿世界的蟬鳴,蟬鳴如織,如籠。蟬叫聲鋪天蓋地,像一個罩在頭上的大鍋蓋,沒有一點縫隙,讓人透不過氣起來。
孩子們用兩手捧著小麥面,放在河水里,輕輕地淘著,用河水逐漸把面稀釋,成團,瀝出面湯,沉淀出面筋,使勁攥一攥,團一團,然后放在一塊荷葉里。再在竹竿上系上一段長長的細柳條,在柳條頭上抹上一點面筋,然后舉著桿子,去粘鳴蟬。
枝頭上,蟬在起勁地叫著,拖著長長的音,叫一陣子,先是尾部輕輕翹起,然后起勁地鳴叫,接著尾部緊貼樹干,聲音略緩,腿伸直,身子外抻,向前猛爬幾步,接著倒退幾步,向左爬幾步,向右爬幾步,最后似乎又回到了原處,再一抻勁,脊梁骨猛窘,又是一陣起勁的鳴唱。
炎熱的中午,鳴蟬一般趴到樹的低處,很容易被捉到。孩子們悄悄地靠近鳴蟬,走到合適的位置,站住,彎著腰,緊緊地盯著鳴蟬,舉著竹竿,找準了樹空,小心翼翼地往前探,盡量地穩(wěn)住竹竿前頭的柳條,不至于晃晃悠悠。鳴叫著的禪忽然停住,也許是稍微晃動的枝條驚擾了它,也許是晃動的人影嚇著了它,蟬吱的一聲,飛了,于是,一連串的吱吱聲,嚇跑了好幾個,分別又落在了不遠處,有時會落在更矮或者更高的地方。
孩子們繼續(xù)尋找目標,靠近一只正在鳴叫著的蟬,然后慢慢地,往前伸竹竿,讓竹竿前頭的小枝條慢慢地靠近蟬的翅膀,孩子們彎著腰,翹著頭,眼睛緊緊地盯著鳴蟬,一刻也不離開目標,屏著氣,大氣不敢出,小心地,舉著桿子,往前靠近,快靠近了,蟬乍起翅膀了,想飛了,瞄準目標了,猛地往前一伸,哇,粘住了,桿頭上,蟬一陣急急的叫聲,和起勁的掙扎,撲棱著落在了地上,孩子們跑過去一把抓住,清理一下蟬翅膀上的面筋,把它扔到了瓶子里,再弄一點面筋,涂到桿頭,尋找下一個目標,當然,幸運的話,會發(fā)現(xiàn)成對的蟬在樹上糾纏,稍微一踹樹,它們便會吱吱地叫著,落下來,一抓一對。
一個中午頭的功夫,孩子們能粘住數(shù)十個蟬,弄夠了,帶著盛蟬的瓶子,來到灣邊,泡個澡,舒爽夠了,于是,快快樂樂的回家,瓶子里的蟬,你一陣,我一陣,吱吱叫著,田園牧歌一般。也有的干脆用一根細柳條把粘到的蟬串起來,掛在腰間,回到家,幸運的話吃點剩飯,趕緊上學,偶爾也會被大人訓斥一頓,或者因為又偷偷地下水了,被老師發(fā)現(xiàn)了明顯的下水的印痕,挨一頓批評,或者被罰站一下午。當然,有時候,因為經(jīng)常去粘鳴蟬而失去了興趣,或者在家里偷不到面的時候,也會被同伴們招呼著去地里偷瓜,僥幸的時候也不會被發(fā)現(xiàn),還會在同伴們之間吹噓炫耀幾天,不幸的時候會被捉住,當場挨上幾腳,或者被告知家長老師的,難免會難受幾天,還被小伙伴們恥笑。
最熱的時候是陽歷的八月,三伏天,在最熱的三伏天里,有時孩子們也會聽到“伏了”的叫聲,那聲音特響,一陣接一陣,一陣急,一陣緩,聲音獨特,別具一格。孩子們會循著聲音找過去,甚至小心翼翼的爬上樹去,窺伺機會去捉,常常空手而歸,甚至,由于樹高難捉,便會投擲土塊,攆跑了事。
連續(xù)幾天的悶熱,熱得人實在受不了,越是最炎熱的時候,蟬叫的越歡,滿世界的蟬聲,鋪天蓋地,像個籠子,又熱又震得耳朵慌,籠得人透不過氣來,又沒有風,大人們睡不著覺,圍在大門底下,或者村前的樹蔭底下,扇著扇子乘涼,拉著新鮮事,孩子們?nèi)藲g馬炸地涌在灣里不上來。
晚上,沒有風,天底下狠勁地熱,有時到了接近十點,人們還是不愿意去休息,蟬聲一陣一陣的,一片一片的,知啦知啦地叫,有時候孩子們也會提著煤油燈,來到村外樹林邊。周圍一片漆黑,知了的叫聲也熄了,孩子們把燈點著,放在樹底下,或者在樹下點一把火,于是小伙伴們在這棵樹上猛踹幾腳,又在那棵樹上猛踹幾腳,就聽見,這兒吱一聲,那兒吱一聲,接著噼噼啪啪,數(shù)不清的蟬往地上撞落,有的吱一聲,飛起來,啪的一聲,又落在了遠處,孩子們搜尋著落地的蟬,往火里一扔,憤憤地喊著:“點天燈了,點天燈了。讓你再叫,讓你再叫。”于是你喊我炸,在整個夜空里飄蕩,整個林子里回想。
蟬在火里一飛一亮,撲棱一下,摔在地上。也有的一飛沖天,火光一閃,一道亮光,引得孩子們一陣喝彩。最后孩子們快樂地回家了,自以為做了多大的貢獻,心想明天一定不會有蟬叫聲了,可以安安靜靜地休息了,然而,第二天,依然是滿世界的蟬鳴,比昨天更起勁,更響亮。
樹上有了干枯的枝條,這并不奇怪,那是蟬在產(chǎn)卵。一根很旺的枝條,忽然有一天,前頭一段打蔫,發(fā)干發(fā)黃,蟬把卵寄養(yǎng)在這段樹枝里,如果劈開這段干枯的枝條,里面密密麻麻地挨著一些類似白色的蛆蟲似的蟬卵,隨著枯枝的掉落,而進入泥土,據(jù)說,四五年以后,一個小卵又會變成一個蟬。慢慢地在樹上也看到了許多活動較慢,似乎不再害怕被驚飛的蟬,還有一些趴在樹上一動不動,看似發(fā)了霉的蟬。
人們已經(jīng)習慣了蟬的叫聲,見慣不怪了。
九月,天空一片晴朗,天空似乎比以往更藍,空氣似乎比以往更清新,陽光似乎有點黃,只有中午頭,特別曬人,莊稼地里依然是滿地的綠,濃濃的綠,一早一晚似乎不再那么熱,天逐漸有了秋的味道。偶爾。從遠處的樹上傳來一陣蟬的叫聲,這叫聲格外的響亮,似乎整個世界只有這一段連續(xù)的,有點濁濁的顫顫的蟬聲,在湛藍的晴空下似乎有點孤獨,這時,人們才想起來,好長時間已經(jīng)聽不到蟬聲了。
蟬,多么像人的一生啊,不是嗎?
【知了聲聲的抒情散文】相關文章:
有才的知了童話故事10-29
聲聲慢03-13
知了簡筆畫步驟圖11-12
《聲聲慢》原文03-13
《聲聲慢》賞析03-13
《聲聲慢》李清照03-13
李清照《聲聲慢》03-13
《知了學飛》語文教學反思01-21
李清照《聲聲慢》鑒賞03-13
李清照《聲聲慢》賞析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