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紅塵盡處散文
落花拂水是一種凄美、曉色輕煙是一片秀美、紅霞飛雁是一幕華美。紅塵盡處,美,千姿百態;美,風情萬種。用虔誠的心仰望世間的美,人的美就隨著尚淺的秋云飄上我的心間。
隔著流光的顏色,我的目光望見了一代絕色女子——奧黛麗.赫本。
赫本的美是天生麗質,是清純的不容塵世一絲的埃。她,如水的眼波里,鋪展的是明媚的暖春;疏密有致的眉間輕攏的是珠峰之巔的白雪;舉手投足間,都如一縷微風,帶著溫柔賢淑的氣息,吹散了紙醉金迷的欲望。赫本,又如古典的東方青花瓷器,清白的底色上,描繪了自身獨有的氣質,淡雅不失高貴,簡單不乏華麗。在光怪陸離的藝壇散發著清幽的美。美的有云的輕、水的柔、山的秀、雪的純。
如果赫本是美的天臺上一點清純秀麗的砂,那么夢露就是與之相反的一點痣。
夢露的美是耀眼奪目光芒四射的,那副經典的照片淋漓盡致的展現了她風情萬種的美:那眼神迷離布滿誘惑,紅唇性感撩人,就連風都是用情欲的手掀起了她的裙裾,而欲露還藏的心態令夢露雙手又故作矜持的去做掩蓋狀。這樣的姿態配上媚眼流波,曲線玲瓏,令多少男人夢繞魂牽。
光陰的碎步悄悄走過了歲月,一代美人佳麗就旋著失落的手指感嘆:紅顏辭鏡花辭樹。又幾番朝風暮雨,一代絕色風華就做了泥土的新娘。應了哪句:紅粉佳人都是帶肉骷髏。
外貌的美麗如此短暫,令人心生惆悵,那么,有沒有一種美可以穿越滄桑和浮華,在紅塵盡處持久?
聆聽詩歌的音樂,有一個音符用浪漫唯美的詩句觸動了多少人的心——徐志摩。他的美在于精神,在于用詩歌抒發了人世間的遺憾、悲傷、失望、愛……“假如我是一朵雪花,翩翩的`在半空里瀟灑,我一定認清我的方向,飛揚,飛揚,飛揚。”這是徐志摩的一首經典詩歌《雪花的快樂》。蘊含著詩人內心的理想、信念。是靈魂深處的呼喚。六瓣的雪花承載著詩人的意念,在空中堅定不移的尋找著方向,尋著人生的目標,也渴望著自由。如今讀來,依然可以感受到詩人的心里填滿的是精神上的高尚與超脫。
自古英才多殞命,一架蒼鷹和齊魯大地相擁,徐志摩就成了最好的祭品,他的才情隨著齊魯的山巒起伏。一百年來,有多少人在杏花煙雨的江南吟誦著“輕輕的我來了。”有多少人在漠北的清霜斷瓦處默念著“輕輕的我走了。”精神上的美在延續……
紅顏易老,才子已逝,如此的美,終究不完美。
泛黃的古卷上,一個女子婷婷而立,她的美被譽為閉月羞花,沉魚落雁;她的美被奉為博愛無私;她的美來自于肩上擔負著和平的使命,來自心靈的升華——王昭君。兩千年的風煙在大漠和中原縈繞,風化了硬朗山石、啃噬了千江水月,卻沒有抹去昭君的豐功偉績。那該是一個晨曦初露的時刻,昭君的粉面柳眉藏著淡淡的哀愁,告別了故土家園,出潼關、渡黃河、過雁門。長途跋涉奔赴匈奴。大漠邊關的冷月,草原深處的獵獵寒風,一個柔弱的女子該怎樣擔當?懷里是一把琵琶,纏綿也憂傷的曲調思念著親人。夢里的小橋流水濕透了香巾一片。可是,昭君博愛的心田更裝滿了百姓的平安,為了避免邊關的狼煙不再騰起,為了生靈不遭涂炭。她甘愿把自己的美和自己的愛獻給遼闊的大漠。于是,來自中原的琴棋書畫,筆墨詩篇就在敕勒川,陰山下生長,蓬勃。來自大漢的華麗絲綢,綴上豪邁的狐貍尾在異族的天空下飄蕩。塞外的風吹落了漢家女子的柔弱,刻上了團結的圖騰。
茫茫草原!駿馬馳騁激起和平的塵煙,胡刀爍爍閃著國泰民安的笑顏。一代佳人,飛舞著大漢的衣袖在匈奴的地域旋轉,一端是親人的平安,一端是單于的天似穹廬,風吹草低見牛羊。遙遙長安城!在昭君的手里平安。五十年,邊界夷平了戰爭的痕跡,塞上滌去了侵略的烽火,縱馬一躍,富饒的大地處處鐫刻昭君的美——心靈的美。
兩千年,昭君的芳冢向著黃昏,卻不寂寞,因后人年年填土,歲歲祭拜。昭君的魂,棲息在最美的青枝上,綻放出不落的花朵——心靈的美化為永恒。
紅塵盡處,外貌的美是煙花,璀璨也短暫;精神的美是陳年老酒,令人久久回味;心靈的美是一座豐碑,令人敬仰,且永恒。
(散文編輯:散文在線)
【美,紅塵盡處散文】相關文章:
紛擾紅塵散文11-16
花鳥紅塵散文11-08
紅塵難覓散文05-02
紅塵飛舞,落花無數散文11-11
紅塵如歌散文欣賞04-29
紅塵亂世,誰解風情散文11-19
有關紅塵怨與緣散文11-18
紅塵陌路,情何難守散文11-08
紅塵情殤,莫失莫忘散文05-02
陌上紅塵,你笑靨如花散文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