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禾路抒情散文
在那一段段凄風苦雨的崢嶸歲月里,汗水和淚水鋪滿的彎彎山道,一串串淺淺深深的腳印,記載著我金色的成長歷程。
上世紀七十年代,我的家鄉因為經濟條件差,村民過著朝不保夕的日子。相鄰的村子個個缺柴燒,每年欠二三個月的柴火。剛過完春節,鄉親們就熙熙攘攘地踏上拾禾路,撿柴隊伍像螞蟻搬家似的在山間盤繞,構成一道特殊的風景線。
那年我剛滿八歲,在同學和小伙伴的慫恿下,背上與自己不太匹配的背筐,跌跌撞撞地夾在浩浩蕩蕩的拾柴禾大軍中。有的三五個人一組,有的十幾個一組,撿柴的隊伍牽得很長。瞧,一張張新面孔很快就成為熟人,彼此談話都圍繞一個主題,哪座山的雜草茂盛,哪座山的干柴多,哪座山可以自由撿柴……新手一般跑幾趟就成為內行了。初次上山撿柴一切都感到很新鮮,遠遠望去山巒一片白茫茫,近看樹林之幽深,腳下便是盤旋的崎嶇山道,我初次走山路腿腳顯得有些哆嗦。趕了大半天的路程才到了目的地,大家便抓緊時間撿柴,頓時山野間便傳出“唰唰……”的割草聲、“啪啪……”的打柴聲音……一排忙碌身影透著祥和的氣氛。鐮刀是我們的主要工具,一只腳跪倒在地,右手拿刀,左手抓草,常常累得直不起腰,這時才肯坐下歇息一會兒。太陽當頂,我們就開始收拾回家,裝柴和捆柴有一套學問,捆柴的繩子只有一根,稍不留神背筐上的柴禾就要垮塌,今天我的柴是秀秀幫捆的,她在這方面比我有經驗,她溫柔又心細,做事有條有理,深受大家的揚。那雙大眼睛忽閃忽閃,就象一把蒲扇在你面前扇,扇得你心里徜徉,我仿佛對她很依戀,有一絲絲靠在母親懷抱的感覺。路上,我貼她很近,歇息的時候她將平坦的位子讓給我,總之她是我戰勝困難的精神支柱,有時她又像一位嚴厲的將軍。“臉貼緊石壁,慢慢挪步,小心……”她顯得有些著急地吼道。過了那一段山巖窄道嚇得我魂飛膽破,滿頭冒虛汗,臉色發青。之后又感到很欣慰,因為她給了我戰勝困難的勇氣和力量,并在我心上烙下一道印跡,讓我的童年更加充實和完美。下午母親來接我,替我背著那背柴,臉上露出了微笑。
回到家里端出紅薯稀飯狼吞虎咽,忽然感到今天的飯菜特別香甜。心里充滿成就感,這種喜悅讓我很快忘掉了疲勞。從此,每個星期天我們都要邀約幾個同學和小伙伴一起到山上去撿柴。慢慢地我愛上了那條讓我既痛苦又向往的拾柴之路。因為能貼補家里的燒柴問題,我還可以在弟妹們面前邀功,顯得很自豪也有些沾沾自喜。
1981年,我考上中學后一個月才回家一次,走那條拾禾路的機會漸漸稀少。十六年的撿柴生涯,風里來雨里去,多少淚水和汗水灑在這條山路上,一步一個腳印,每次都有新鮮的`感覺和收獲。可是我還是感到那些年的勞動效率太低,沒有先進的生產和交通工具,人們上山撿柴全靠肩挑背扛,十分的辛苦。可我依然很懷念那段日子的苦難經歷,它在我的心上烙下深深的印跡,伴我一天天長大成人。
后來,我離開了故鄉,可家鄉的那一段撿柴的經歷,久久縈繞在我的心中,于是我便將自己的那一經歷寫成一篇篇文字,裝進信封投給報刊,不久便印成了鉛字,從此我這個撿柴的小伙子便跟文學結下了緣。我雖然走出了山村,見到了外面的世界,面對城市里燈紅酒綠的生活,我依然很懷念故鄉。許多年過去了,可那些年的撿柴生活,一直在我腦海里一幕一幕地浮現,瞧,山林的幽深和蔥郁,柴山的遼闊,山野的野趣味兒之濃郁,大自然的美麗,讓我們更加充實。山野春景嶄新,鄉村姑娘漂蕩的紅裙是多么的迷人。不知名的野花飄來一陣陣芳香,深吸一口讓你身心舒暢;野鳥的鳴唱多么的感動人,歇息的時候你的手或者腳會情不自禁地跟著打節拍。瞧,那驚飛的野雞,叫聲太嚇人,仿佛在提醒同伴快逃命……
沒有那一段經歷,就沒有我后來養成的良好品質;沒有那一條撿柴道路的人生鍛煉,又怎能培養我對今天幸福生活的珍惜;沒有那一段同甘共苦的經過,又怎能把童年的友誼牢牢珍藏……那一段手足之情,又怎能不勾起我對朋友的常常思念,他們對我的好至今難以忘記。這一切足夠我一生收藏,一生享用,一生回味。
【拾禾路抒情散文】相關文章:
禾字可以加什么偏旁?07-29
禾偏旁的字有哪些11-12
詩人熊禾生平簡介及作品09-29
木禾米竹的語文教學反思01-21
知路愛路護路征文04-12
春抒情散文08-23
抒情散文:隨記01-24
路_750字02-23
路散文范文12-19
高一抒情散文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