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話隴南春茶優美散文
詩人梅堯臣把春茶與黃金媲美,他在《答建州沈屯田寄新茶》的詩中說道:“春茶研白膏,夜火焙紫餅。價與黃金齊,包開青箬整。碾為玉色塵,遠及蘆底井。一啜同醉翁,思君聊引領。”表現了詩人悠然自得地吟詩、賞春、品茶,心中了無牽掛,頗有一番“茶不醉人人自醉”的感覺。
每到清明時節,隴南康縣陽壩、文縣碧口、武都裕河就到了最忙碌的季節,漫山遍野都是采摘茶葉的茶農。空山新雨后,茶園翠芽時。曾有人說,清明問茶,自然是蘇州、杭州的茶葉最佳,尤其是那蘇州西山碧螺姑娘尤為誘人。然而,在隴南,你也會被清新綺麗的茶鄉美景所吸引,一片片郁郁蔥蔥、生機勃勃的茶園,為隴南大地平添了盎然春意,使你賞心悅目,流連忘返。
四月是隴南春茶上市的時節。漫步于遍布隴南城鄉的各類茶莊、茶行、茶樓、茶府、茶苑,以及農特產品專售店,人們的目光同樣會被琳瑯滿目的各類隴南春茶產品吸引,盒裝的、袋裝的,即便是散裝的,都各具特色,紛紛等待著“出閣”,給隴南各地熱鬧繁華的農貿市場,增添了許多濃重而清新的色彩。
山區茶鄉,輕霧繚繞,芳香而柔軟。微風吹拂,茶葉如綠水浮動。茶園如詩如畫,金黃的草帽、小花傘、七彩的羅裙、姑娘們的倩影、豐收的細語、低低的歡笑,如浪花般在茶的綠海中飄蕩。清涼如水、溫柔如羽,細密、潮濕而柔軟的嫩芽被一雙雙纖手輕柔地采摘,放入籃中,送到作坊,進入制作加工的一道道繁雜而細致的工序,變成各式各樣的成品。
隴南地處秦巴山地與岷山山脈、黃土高原交匯地帶,屬亞熱帶向暖溫帶過渡地區;東鄰陜西,南接四川,是甘肅省唯一的全境屬長江流域的地區;境內氣候溫和,雨量充沛;亞熱、暖溫、高寒氣候相互交錯,高山、河谷、丘陵、盆地錯落相間,形成了“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立體氣候特征,素有西北“西雙版納”之美稱;境內自然生長的樹種達1300種,天然生長著100多種山珍和食用菌,以及數百種中藥材,這是純自然的、原生態的隴南。由于隴南氣候、地理環境的多樣性和豐富性,茶葉們便很自然地選擇了這里安家落戶。現在,隴南的茶葉市場上,龍井、毛尖、翠竹、珍眉、鐵觀音等各類品種,應有盡有。
李子壩龍井:產于文縣碧口鎮李子壩村。全村范圍東西長15千米,僅天然森林面積就達2萬余畝,覆蓋率80%,日照充足,氣候濕潤。春夏時節,每當日出,團團薄霧從山頂越過,帶著霧珠,使茶樹蒼翠欲滴。所產茶葉一片葉芽包裹著一個嫩芽,似旗槍。加工方法仿照西湖龍井,引進江蘇“矛山青峰”的制作技術,行成扁形茶,其外形似一彎釘,扁平挺秀,光滑勻齊,翠綠略黃。沖泡后,香馥若蘭,持久清高,湯清明亮,味甘鮮美,葉底均勻,一旗一槍,交錯相映,栩栩如生。
龍神翠竹:產于康縣南部陽壩鎮的梅園溝、龍神溝一帶。這里是國家自然保護區,山清水秀,常年云霧繚繞,氣候溫和濕潤,自然環境優美,所產茶葉是制作高中檔綠茶的上等原料。“龍神翠竹”采用清明前后萌發之嫩芽,用獨特的工藝精心制作而成,其外形略扁,挺直隱毫似竹葉,色澤翠綠,湯色綠亮,清香持久,帶有栗香,口感清新醇爽。龍神翠竹系甘肅名茶,產品暢銷蘭州、漢中等地。
陽壩珍眉:產于康縣陽壩鎮。珍眉屬細茶之類,采用細嫩、葉背多茸毛的芽葉,加工時不炒不揉,曬干或用文火烘干,使白茸毛在茶的外表完整地保留下來,這就是它呈白色的緣故,因形似壽星眉毛,故稱珍眉。珍眉茶性清涼,有退熱降火功效。珍眉茶葉片的葉緣微卷曲,葉背披滿白茸毛,葉面呈銀綠色。珍眉沖泡后芽頭壯實,銀毫密露,色澤鮮亮,香氣純正,味醇甘爽,湯色橙黃。陽壩珍眉曾獲甘肅名茶稱號,其系列產品行銷隴南各縣區及蘭州等地。
裕河毛尖:產于武都區裕河鄉。這里青山綠水、氣候濕潤、溫度適中,茶葉生產已成規模。所產茶葉只一個葉芽,細嫩頎長,條索緊實纖細,微卷曲。沖泡后,湯色翠綠、香清高、味鮮濃,葉底綠中透黃。裕河茶經過加工,已形成10多個品系,以盒裝方式為主,而彩色綢緞的精美盒裝,更使茶葉身價倍增。裕河毛尖曾多次獲“甘肅省優質茶”稱號,產品行銷省內外,聲譽很高。
隴南春茶被“打扮”成各種模樣,出現在各地店鋪的柜臺上,端莊、典雅、幽香;遍布于隴南城區的茶館、茶莊、茶樓,布置得典雅寧靜,古箏音樂縈繞于耳際,恬靜、婉轉、優雅的茶藝表演,使人賞心悅目,碧綠的茶水注入磁杯、陶碗,啜飲其香,沁人心脾,閉上眼睛,隴南田園春色便于眼前鋪陳展開;或于忙碌的生活之余沖泡一杯隴南清茶,那種被稱為“茶”的生命在杯中復蘇、升騰,在沸水中舞蹈,如沐春風。
云霧繚繞的茶鄉,四季碧綠的茶園,清明時節的茶葉,萬綠叢中的茶姑,玲瑯滿目的茶品,歡聲笑語的茶肆,色清味香的茶水......這一切,形成了獨具特色的隴南茶韻。
隴南有采茶節。隴南采茶節圍繞將隴南打造成為“中國西北茶葉之都”、“中國西部生態旅游勝地”和“中國茶文化之鄉”的目標,按照政府搭臺、企業唱戲、文化傳媒、各方參與、群眾受益的.原則,走出了一條以茶興旅,以旅促茶,融旅游、茶葉產業于一體,體現大旅游、大產業的地方特色旅游之路,充分展示了隴南豐富的旅游資源、美麗的田園風光和濃郁的南國風情,可謂是促進隴南旅游產業發展的盛會,弘揚地方文化特色、促進文化隴南建設的盛會,推動一方和諧繁榮發展的盛會。
隴南還有隴上江南明前茶鑒品會。隴南是甘肅唯一產茶的區域,因其“隴上茶鄉”的美譽被人向往,主題為“綠色、健康、鑒品、洽談”的“明前茶鑒品會”,倡導天然、綠色、健康的消費理念,集茶藝表演、茶葉加工展示、鮮活茶樹展示、來賓鑒品、茶葉拍賣、茶葉精品展銷于一體,集中展示了隴南茶文化的全景,四方嘉賓暢游其中,零距離走近文化隴南,被隴南茶文化的濃厚氛圍陶醉。
從古到今,詩人們對春茶的褒揚多姿多彩,極其豐富。詩人們用春風之筆蘸著鮮艷的茶露,吟唱的每一個音符,都是發自肺腑的美好感受。
僧人齊己,也是唐代很有名的詩人,他的春茶詩意境深遠,讀來實感溫馨親切無比。他在《謝中上人寄茶》中寫道:“春山谷雨前,并手摘芳煙,綠嫩難盈籠,清和易晚天。且招鄰院客,試煮落花泉,地遠勞相寄,無來又隔年。”齊己極崇春茶,故有許多描寫春茶的詩詞,諸如《謝湖茶》詩中的“若有新春者,西來信勿忘”,以及《嘗茶》詩中的“春風霅川上,憶傍綠叢行。”抒發了他對春茶的無限戀情。
詩人文同認為,能稱得上“茶圣”級別的春茶當數四川蒙山茶,他啜之品之,并契合自然、物化于精神高度來贊美。他在《謝人寄蒙頂茶》一詩中這樣說道:“蜀上茶稱圣,蒙山味獨珍,靈根托高頂,勝地發先春。幾樹驚初暖,群籃競摘新”表明了蒙山茶在春天發芽時,采茶人個個挎起了籃子競相采摘的場面。
詩人蘇東坡以一代茶人的深情,把春茶描摹成花容月貌,冰雪心腸,蘭心蕙質,神韻迷人的絕代佳人,其詩《次韻曹輔寄壑源試焙新茶》說:“仙山靈草濕行云,洗遍香肌粉未勻。明月來投玉川子,清風吹破武林春。要知玉雪心腸好,不是膏油首面新。戲作小詩君勿笑,從來佳茗似佳人。”讀了這首詩,尤以“從來佳茗似佳人”一句,人們對蘇東坡筆下的春茶,怎能不傾慕?怎能不心醉呢?至今人們把這一佳句,以“欲把西湖比西子”相對。蘇東坡極嗜春茶,在春茶采摘的季節里,連睡前睡起都要喝,他常說:“春濃睡足于窗明,想見新茶如潑乳。”
一些詩人在以詩贊嘆春茶的同時,也不忘采茶女的辛勞。清代詩人陳章,深知采茶女采摘明前茶的疾苦,她們往往是晨起午歸不滿筐,再加上官府苦苦相逼,對采茶女的命運深加同情。他在《采茶歌》中寫道:“鳳凰嶺頭春露香,青裙女兒指爪長。度澗穿云采茶去,日午歸來不滿筐。催貢文移下官府,那知山寒芽未吐。焙成粒粒比蓮心,誰知儂比蓮心苦。”
春茶的主要特點是,具有淡淡的清香,需要細細地去品味,不像夏茶那樣濃郁,秋茶那樣苦烈。有的人喜歡夏茶,有的人喜歡秋茶,全在于個人的愛好。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就是在春寒之中,看到明前茶、谷雨茶,使人感到歲月已新,春天真正來了,正如元好問《茗飲》中寫的“一甌春露香能永,萬里清風意已便”,緊接其后,便是萬紫千紅的滿園春色了。人們對待春茶,似有一種歸去來兮的感覺,輕輕啜上一口,感覺一種詩意在水中流動,有種豁然開朗的感悟,這流動的液體里,似乎滲透著、彌漫著茶的靈魂。
筆者信奉“粗茶淡飯”之說。什么是“粗茶”?筆者理解,就是中低檔茶葉吧。精茶取其香,粗茶食其苦。人活在世上,酸甜苦辣咸,都得嘗到。俗話說: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粗茶苦,但它不是“苦中苦”,頂多就是略苦一些,因而飲用粗茶者,不能做“人上人”,就只能做個“人中人”;能做個“人中人”,就已經非常不錯了。何況粗茶淡飯,有益健康。知足常樂,既健康又快活,夫復何求?
【漫話隴南春茶優美散文】相關文章:
教育漫話讀后感作文03-09
【精華】優美散文作文三篇02-24
高二優美散文800字作文大全07-30
區新春茶話會文藝演出節目串詞11-23
黑與白散文11-06
資格散文12-25
夢想_散文11-20
《父愛》散文11-20
塵緣散文11-19
年畫散文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