隴南咂桿酒散文
據隴南地方史志記載,隴南咂桿酒最早是氐羌民族釀制的飲品,迄今已有三千多年的歷史了。隴南各地都有咂桿酒,但文縣、宕昌、武都的最有名。“咂桿酒”的名稱,是由它的飲用方法而來的。將酒醅子裝入陶罐,置火塘煨熱,或用開水浸泡,飲者用竹管插入罐中咂吸,故而得名。咂桿酒具有解乏驅寒、提神暖胃、強筋健骨等功效,清香可口,為農村土法釀造的純糧食保健飲品。
生活在隴南文縣鐵樓鄉的白馬人,是氐族人的后裔,酒和歌始終伴隨著他們的生活。白馬人喜歌更喜酒,一生與酒相伴,無論賓客相聚、親朋相會,還是年節喜慶、婚喪嫁娶,無處不酒,無時不歌。歌豐富了白馬人的生活內容,酒鑄就了白馬人的豪爽性格,可謂無酒無歌不成禮儀,更表達不了白馬人對賓客親朋真誠的心意。
白馬語稱咂桿酒為“達嘎貝朝”,系用青稞、燕麥、苦蕎、小麥、糜谷、玉米等諸種雜糧釀造而成,所以又叫“五色酒”,也稱“泡酒”。白馬語把酒叫作“朝”,稱白酒為“朝嘎”,五色酒為“朝瑪”,一般酒為“朝夏”。相傳白馬人釀酒的酒曲是盤瓠爺傳的,家家掌握釀造技藝,流傳至今已有三千多年。每年農歷九月九日重陽節,秋收秋播結束后,進入農閑時光了,這一天山寨里家家戶戶就開始釀造咂桿酒。
釀制的方法是,先將青稞、燕麥、苦蕎、小麥、糜谷、玉米等五色糧分別炒黃,摻合在一起,放在一口大鐵鍋里,然后添入泉水煮熟,晾冷后按比例加上自制的`能發酵的酒曲,盛入酒缸里密封發酵,約兩個多月時間,除夕開缸,并舉行饒有情趣的開缸儀式。全家老小圍坐在一起,家中的長者先從酒缸里取出酒粕,分別向上、向下和四周拋撒,表示敬天神、家神、灶神、土神,白馬人稱為“過愿”。禮畢,然后全家和客人開懷暢飲。白馬人有煮酒定運的做法,若酒味正醇香,預示著主人全年吉祥平安、財運亨通。若酒味不醇,特別是帶酸味,則預示著主人這一年運氣不佳,凡事事留意,要處處小心,更有甚者還要誦經祈禱。
據白馬族老人們說,咂桿酒有養胃、活血、健脾之功效,常飲能強體健魄,延年益壽。咂桿酒的飲法奇特,不用酒杯,用“咂桿”。從酒缸中取出酒粕,盛入梨形的瓦罐中,加入山泉水,放在火塘邊煨上。白馬人把“咂桿”俗稱“頭碼”,即“喝酒的桿”,是山里的一種空心植物的莖桿,專用于飲酒、飲水,還可用來吹火。煨熱后,家人、朋友和賓客圍坐在火塘四周,用一根約二尺來長的“頭碼”插入罐中吮吸用輪流吸飲,飲完后添些熱水煨上后再飲,如此周而復始,直至酒味清淡為止。有眾人飲一罐的,也有貴客一人飲一罐的。咂桿酒味道濃郁醇香,若再放入蜂蜜,便成為“蜂糖酒”,味道更為濃郁。白馬人稱咂桿酒(五色酒)營養豐富,具有通經活絡、強壯體魄、除祛頑疾等功效。白馬婦女坐月子(生小孩),無咂桿酒而不快,非煮一缸坐月酒不可。咂桿酒還可代替乳汁,供嬰兒飲食之。
白馬人非常殷勤好客。當地有句俗話:“有酒大家喝才爽,有肉大家吃才香。”咂桿子酒是待客的佳釀,凡來客必敬咂桿子酒。通常是尊貴賓客、年長者飲用咂桿酒。年輕人則多飲“泡酒”,即用木桶將酒粕泡一兩個小時,淋出的酒液稱為“泡酒”,有時來的客人多,咂桿酒煨不過來,也飲泡酒。若娘舅家來人或是最尊貴的賓客來了,白馬人還時興用酒粕煮“蒸餾水酒”,這是白馬人酒中的最高檔次,白馬語叫“連伍”,意思是最清潔的酒,上等好酒。
酒是上蒼賜給白馬人的禮物,白馬人從不喝“悶酒”,無酒則無音樂,酒和歌相伴,歌和酒相隨,有酒必有歌,有歌必有酒,歌助酒興,酒催歌飛。逢年過節親朋相聚,暢飲咂桿酒,用美酒和酒歌敬尊客和老人,美酒飄香,歌聲不斷。有一首酒歌這樣唱道:最干凈的是山泉水,最香醇的是咂桿子酒,舉起酒杯唱起酒歌,敬給尊貴的客人,喝一口情深意長。還有一首酒歌這樣唱道:太陽升起來了,炊煙冒起來了,遠方的客人來到了我們家中。一壇罐香的咂桿酒,敬給尊敬的客人,你給我們帶來了祥和,喝一口天長地久,喝二口吉祥如意,喝三口祝愿你幸福安康。
宕昌羌人的后裔,則把咂桿酒稱作“罐罐酒”。據當地老人們說,至今也有三千多年歷史了。秋收秋播結束后,羌寨里,家家戶戶都用青稞、燕麥、苦蕎、小麥、糜谷,加上些中草藥,炒得金黃的糜谷和著山泉水煮熟晾至合適溫度后,再用自己制作的千年醩酒泥拌入,裝進酒缸里,發酵一年或更長時間。醩酒泥是山中幾種植物與麥麩泥千年酒曲菌拌和而成,掛上十多年不壞。
其制作方法于白馬人的相類似。先要準備釀酒的原料,將炒的金黃的五種糧食在一口大鐵鍋里,與泉水一起咕嘟咕嘟地煮,待到糧食煮熟,將其撈出,攤開在竹編的大蒲籃里,不停地攪動散熱。酒曲有兩種,一種是用山中采摘的植物曬干后,與麥麩混合做成的酒曲,因為發酵慢,一般需要六個月,稱為慢曲;一種是購買的酒曲,三個月即可,稱為快曲。前者釀出的酒醇美甘甜,回味悠長;后者則香氣濃烈,讓人神清氣爽。
據史料記載,武都角弓咂桿酒始于唐代,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釀造方法與上述氐羌民族的大同小異。飲用前,先將酒醅子盛在梨形陶罐里,陶罐大約十幾厘米高,喝前煨在火邊。陶罐上插一根細長的小竹節筒,即“咂桿”,罐中不見酒水,只有滿滿一罐糧食顆粒,酒水都藏在糧食下面。酒汁呈乳白狀,具有醇美的糧食香味,口感極為清爽。
武都咂桿酒釀造原料中所用的糜谷,不是黃色的,是當地特產的一種“紅谷”。據角弓陳家壩當地老人們說,他們的咂桿酒口感好,名氣大,勝過其他地方的同類酒,主要原因就是使用了其他地方沒有的“紅谷”。
酒文化是中華民族飲食文化的—個重要組成部分。酒是人類最古老的食物之一,它的歷史幾乎是與人類文化史一道開始的。自從酒出現之后,作為一種物質文化,酒的形態多種多樣,其發展歷程與經濟發展史同步,而酒又不僅僅是一種食物,它還具有精神文化價值。作為一種精神文化,它體現在社會政治生活、文學藝術乃至人們的人生態度、審美情趣等諸多方面。在這個意義上講,飲酒不是就飲酒而飲酒,它也是在飲文化。
無疑,隴南的咂桿酒,給中華民族的酒文化添寫了獨具民族和地域特色的內容。
【隴南咂桿酒散文】相關文章:
紅塵煮酒誰是真的英雄散文11-17
樹緣梅酒的情愫散文11-15
火柴桿童話故事02-21
酒是以水的形態存在著的火散文11-14
成語立桿見影的近義詞03-08
《尚書》周書·酒誥06-19
揚雄《酒箴》注釋12-26
《酒箴》原文賞析12-23
揚雄《酒箴》賞析12-04
帶酒字的成語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