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了聲聲散文
有人說,知了是夏天的信息,知了是麥收的喜音。也有人唱著:“池塘邊的榕樹上,知了在聲聲地叫著夏天……”可不,時值夏日麥收的當兒,我徜徉在小城植物園里,忽聽一陣清脆的知了聲,還真靈。我想,知了這是在向人們報告著夏天的信息,告訴人們該收麥了,該吃新麥子了。
兒時的夏天,蟬鳴、螢舞、蟲飛……那是腦海里抹不去的盛景。是知了的天然樂園,村子南北東西的樹上,成了知了們的舞臺,各種知了紛紛展翅飛棲到那高高的舞臺,爭先一展歌喉,誰也不甘落后。知了聲便從村子的南街上、后洼里、西頭、東崖處唱出無窮的歡樂,聲音或是從那棵500多年的老槐樹上傳來,帶來了數百年古槐的底氣;或是從東崖的柳樹上傳來,用叫聲傳遞著東山上“狀元石”的信息;或是從門前自家的那棵槐樹上傳來,聲聲唱出的是自然、親切。起初鳴叫的時候,像是參加青年歌手大獎賽的初登臺歌手一樣,先是在幕后試唱,一絲、一縷,接著就是一陣、一片。那悅耳的知了聲帶著鄉土氣息,夾著泥土的芳香,沾著樹葉的露珠,纏綿而來,空空響成一片。
知了們都堪稱為美麗的歌唱家,叫起來美妙動聽,個個音質優美,蟲蟲聲音高亢,唱出了獨唱、二蟲唱、大合唱,唱出了天籟之音的交響曲,在遼闊的天地間酣暢淋漓地歌唱,一首接一首,誰也不服誰,此起彼伏,遙相呼應,循環往復,聲聲入耳。那悅耳的知了聲,時而高亢,時而低吟,時而激越,時而婉轉,時而像是知了在鳴叫著打擂臺,看誰叫得好聽,叫得更響;時而四周的知了聲又匯成一片,仿佛是一場音樂會。遠近高低各不同,知了聲聲惹人醉。聲聲撼動著村子的每一個角落,聲聲唱響了農人內心深處清脆的鄉音。
其實,細聽知了聲,還真大不同。門類不同,都有著不同的唱法,假若對知了見得多了,聽得叫聲多了,也就分辨的很清了。名字就叫知了的,一般“吱、吱”地叫著,聲音特大,叫得很普通,屬通俗唱法;名字叫知子的,叫起來發出很小的“吱子、吱子”聲音,長得也小,屬童聲唱法;烏悠叫起來發出:“烏悠、烏悠、完”“烏悠、烏悠、烏悠、完”“烏悠……”的聲音,很特別,抑揚頓挫,可能因此而得名,聽習慣了覺得很好聽,當屬美聲唱法;噪叫起來始終是“噪、噪……”的長音,就像笛子等樂器發出的聲音,很動聽,屬民族唱法。
知了聲聲叫著夏天,也叫開了我的.心扉。兒時的夏天,我常拿著小人書到我家的槐樹底下乘涼,一邊看著小人書,一邊聆聽著來自大自然的最美妙的聲樂,枕著撩人心弦的知了聲,讀著撼人心魄的小人書,一起走進少年之我的夢里……
知了聲聲是誘人的,尤其是中午時分叫聲正酣,這樣甜美的叫聲曾誘惑過少年的我,即使炎熱的中午,天氣再熱,寧可放棄午休也不能放棄粘知了。于是乎,我就肩上扛著長桿子,嘴里嚼著小麥當面筋,雄赳赳,氣昂昂,走過了田野和大半個村莊,循著知了的叫聲走,不知走過了多少路,常常走在粘知了的路上,東北河里留下了我的足跡,柿子樹林里有我的身影,村西頭自家的杏樹、柿子樹下留下了我更多的夢想,有時,我索性帶著張小狗皮一鋪,就勢躺倒樹下,聽到知了聲一躍而起,扛起桿子循聲跑去。說實話,我那時粘知了的熱情是高漲的,可粘知了的技巧是欠缺的,甚至不太懂粘知了,舉著桿子上的面筋往知了身上粘,結果怎么也粘不住,一粘就飛了,后來,改為粘翅翼,效果還真靈。不過粘的都是些普通知了,而要粘烏悠就很難了,烏悠很狡猾,它一般棲息在讓樹葉遮擋的不易發現的地方,而且很警覺,不等靠近它,就飛了,有時逗人似的,飛棲到一棵樹上叫幾聲,等你拿著桿子趕到了,它就飛到另一棵樹上叫去了,等你趕到時,它又飛走了,有時真用桿子靠近了它,這家伙在高處還冷不防往下撒泡尿,撒你一頭一臉,這回飛得又高又遠,真讓人哭笑不得。
離小城近了,離知了聲遠了。自從跳出農門,居住在鋼筋、水泥組合的方塊里,那熟悉、親切的知了聲漸行漸遠,“吱、吱……吱子、吱子……烏悠、烏悠、完……噪、噪……”那美妙的知了聲,曾是我童年記憶里最原始的歌謠,珍藏在我的腦海深處,如今只能偶爾聽到三兩只短暫的知了聲了,不免有悵然若失之感。
知了聲聲,曾不知伴隨我度過了多少個美妙的夏天,給我留下了美好的印象,直抵靈魂深處;如今雖說沒有了過去那種撼動人心的知了聲聲,可過往的歲月里已給我留下了美好的回味,有時還真走進我的夢里……
【知了聲聲散文】相關文章:
聲聲慢03-13
知了簡筆畫步驟圖11-12
《聲聲慢》原文03-13
《聲聲慢》賞析03-13
《聲聲慢》李清照03-13
李清照《聲聲慢》03-13
《知了學飛》語文教學反思01-21
有才的知了童話故事10-29
宋詞聲聲慢賞析05-17
《聲聲慢》古詩鑒賞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