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楊柳風前別無情散文隨筆欣賞
春老矣,寄思黃金縷。
風弄花,躁動煙陌里。
也許晚唐溫庭筠那首《定西番》最契合時下我的心思:“細雨曉鶯春晚。人似玉,柳如眉,正相思。”可惜只是少了細雨。也好,雨是劫情的。君不見孟浩然“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倒是那花撩起多少人恩恩怨怨?
“鶯啼殘月,繡閣香燈滅。門外馬嘶郎欲別,正是落花時節。”惜別的深情全投射在凋英之上,如果不是韋莊親身經歷怎會刻畫的如此深沉。五代祠人顧敻“深閨春色勞思想,恨共春蕪長”,閨怨細雙蛾,柳影搖砌斜,“叫人魂夢逐楊花,繞天涯”。
我頗鐘情白居易那首《花非花》的意境:“花非花,霧非霧。夜半來天明去。來如春夢幾多時?去似朝云無覓處”。只覺得迷離朦朧之詩中盡是渴望。蘇軾說“落花已逐回風去,花本無心鶯自訴”。如此,無心求之,何爾得花?記得賀鑄有詞“一川煙草,滿城風絮”,再看又是眉鎖愁緒了。
總以為唐詩宋詞寫得盡是美好。無論是景的美好,人的美好,還是情的美好。
李白作《春思》:“燕草如碧絲,秦桑低綠枝。當君懷歸日,是妾斷腸時。”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杜牧寫《獨柳》:“含煙一株柳,拂地搖風久。佳人不忍折,悵望回纖手。”詠柳寄情,綿綿念思。宋人司馬槱檀板輕敲,唱出“花落花開,不管流年度”的灑脫舊夢。周紫芝“一溪煙柳萬絲垂,無因系得蘭舟住(《踏莎行》)”,直言“人如飛絮,情似游絲”。誰說不是寄托了少隱難言的家國情懷。
竊度春是心田,為兩性相悅,又是播種在生活中的希望。即使再遣倉頡造字組詞,恐怕依然是語未已,情難了,有人收獲的是幸福,有人收獲的是煎熬。
“泡”在一串串詩跫詞韻里陶樂。品一片闕,幸會一方“桃花源”。“庭院深深深幾許,楊柳堆煙,簾幕無重數。”只是歐陽修惜春戀人,“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秋千去”。
咀一小令,品之又品是無盡的心酸。后蜀秘書監毛熙震就躲在閨帷后悵盼:“春光欲暮,寂寞閑庭戶。粉蝶雙雙穿檻舞,簾卷晚天疏雨。”,“正是銷魂時節,東風滿樹花飛”。
折柳送別,歐陽炯說是“殘絮盡,柳條空”。“自是春心繚亂,非干春夢無憑”。不堪想象這位歷前、后蜀、宋三朝“見花好顏色”的仕者,竟是情種,曾為《花間集》作序。
沐許熏風,也是人在此地心一去,“阿嬌初著蛋黃衣”。只因為“故園歸未得,多少斷腸思(唐.崔櫓《柳》)”。
耕耘在希望的田野上,拉犁的不是牛兒的堅韌付出,那是文人騷客的執著情懷。
不知道睹物賞景,搖蕩性情,行諸舞詠是不是弄墨者的“通病”,反正閑暇之時我愛揣本書到綠林之中,或是與花叢比鄰,或是臨崖敞膺,或是濯足顧影,修心淘緒。每每遇到柳翠金縷就被“悠”的老遠老遠,甚至把不想干文字攪和在一起,那是在時光的隧道中暴走,在文化的瀚海上泛舟,在人生的琵琶上蹈弦,共振出花開密語。
時逝詩存,人去情在。我是那一蕊是花非花的花,默念著四方菩提。季節轉換只是自然輪回,而人世間的情愛卻是永續!
【楊柳風前別無情散文隨筆欣賞】相關文章:
楊柳風散文隨筆09-18
散文隨筆欣賞冬季戀風09-10
楊柳林的記憶散文欣賞09-10
經典散文隨筆欣賞09-10
經典的散文隨筆欣賞09-10
吹面不寒楊柳風09-28
歲月的風散文隨筆09-19
散文隨筆《心風》09-11
寂寞的風散文隨筆09-11
生活散文隨筆:風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