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庸人自擾的散文隨筆
庸人自擾的散文隨筆1
現在提倡學習國學,似乎無可厚非。也似乎引不起什么驚濤駭浪。學習國學的勁頭也正兇猛。但對于象我們這些從非常時期過來的人,是有一定的抵觸情緒的。認識國學中的有些篇目,也是在那個時期。那個時期叫批林批孔時期,所呈現出來的篇目叫《中庸》,《論語》,《大學》。其中引用的話語叫“中庸之道”,“克己復禮”。批判的理由就是要人們講調和,立場不分明。復辟資產階級的禮。
按說,時過境遷,這類話題也已煙消云散。人們不會再重提了。而事實果真如此嗎?今天我能提出來,說明在我的腦中已根深蒂固了。那時,我還只是個朦朧少年。我都能這樣,別人呢?這點,是很值得人深思的。而說出這樣的話,是很遭人猜忌的。但卻不能因噎廢食啊!
其實,國學里也不光僅只那些篇目,它幾乎囊括了古籍里的所有篇目,所有類型。經史子集,詩詞歌賦,醫藥建筑,地理園藝。掌握了這些,就是抓住了本民族的文化根。當然,一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涉獵只就各有取舍了。
現在提倡學習國學,無疑是要接下這一傳承。而要想這一提倡切實落實,形成常態化,還有一段漫長的路要走。而思想上的這類桎梏也有必要去砸碎。否則,就不會心甘情愿去做。
這,并非我的杞人憂天。
庸人自擾的散文隨筆2
佛說:“何時放下,何時就沒有煩惱。”
這句話我欣賞了很久,也參悟了很久。終究還是沒能做到。
我的參悟:
人生在世,難免要經歷狂風暴雨,面對諸多挫折。當你消極時,當你郁悶時,不妨換種心態去面對生活,換個角度去對待生活,或許你會發現幸福其實很簡單,它在你手里,源于你的內心。
還記得這樣一個故事,說的是一個和尚準備拜訪一位他仰慕已久的高僧。那位高僧是一位幾百里外的一座寺廟的住持。早晨,天空陰沉沉的,遠處還不是傳來沉沉的雷鳴。和尚出門,見天色不好,猶豫了一會,輕聲自語道:“快下雨了,還是等雨停了再走吧!”于是便到一屋檐下避雨。
屋檐下一個破爛的乞丐,問和尚要去哪里。和尚如實說了。乞丐一陣大笑,嘲弄說:“出家人怕風雨!?”
和尚覺得乞丐說的是,便離開屋檐,決定繼續趕路。誰知和尚走了半里山路,便下起傾盆大雨。雨越下越大,風越刮越猛,和尚撐著傘,頂風冒雨,深一腳淺一腳的前行著,半天沒遇上一個同路人。
前面的道路越來越泥濘,幾次和尚差點滑倒。又趕了一段路程,走著走著,和尚突然站住,兩眼愣愣的看著前方,好像是中了武俠中的點穴之術。和尚起腿跑了過去,但見一位妙齡少女站于風雨當中。
那位姑娘可說貌若天仙,出水芙蓉。瓜子臉,柳葉眉,婀娜的.身姿,一雙晶瑩剔透的大眼睛,挺直的鼻梁下造有一張鮮紅的櫻桃小口,秀發似瀑布般披于腰間。但此時她卻秀眉微蹙,面帶難色。原來她只穿一件嶄新的綢布連衣裙,但腳下卻是一片泥潭。生怕弄臟了衣服,正在犯愁。
和尚走過去,說道:“姑娘,我來幫你吧!”說完伸出雙臂,將姑娘接過。之后,二人便一路結伴而行,相互攙扶。傍晚時分,雨終于停了,天邊露出一抹淡淡的晚霞,他們二人找了家客棧住下。由于和尚貧寒,姑娘身無分文,二人便決定租一套房子。
和尚將想法說出。客棧掌柜的是大跌眼鏡,說道:“和尚,你們出家人講究不殺生、不盜竊、不淫邪、不妄語、不飲酒!尤其是不能接近年輕貌美的女子,你怎么能和她同處一室呢?”
聽到掌柜的如此一說,和尚立即合掌,閉上雙眼,口中說:“罪過,罪過。”
和尚說完為姑娘定了間房,自己露宿而去。天微亮,和尚已經收拾行李趕路。一路上,都在想掌柜的話。他心中只求佛祖原諒。經過多日的日夜兼程,終于見到了那位得道高僧。
高僧見和尚心事重重,笑問:“怎么了?”和尚將一路遭遇告訴高僧,高僧聽后微笑說:“哦,原來你是遇到了一位姑娘啊!既然你已經將她放下,又何必放在心上。身為出家人,你可以抱她,但不可以抱在心里。你該放下了啊!”
高僧又說:“你之所以沒有放下,是因為你心中還有太多的雜念!”
和尚頓悟,坐在佛前,心說:我真是愚昧啊!我到這里來的目的原來就是為了這“放下”,為了精神的解脫。
這是我在一本書上看的一個小故事,很簡短,但很深奧。人們之所以會煩躁、不安,甚至會發狂,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精神的舒服,放下了,才能使精神得到解脫。
“世本無事,庸人自擾。”有些煩惱不安,不是外物強加于我們的,而是源于我們的內心。我們之所以會煩惱正是因為我們的內心不潔凈。一個心無旁騖,心無雜念之人,怎會受到外界事物的干擾呢?
無論身在何處,無論任何事,只要我們能夠做到“放下”,不讓自己庸人自擾,就足夠了。
【庸人自擾的散文隨筆】相關文章:
夢見散文隨筆01-03
愛情散文隨筆01-21
關于散文隨筆10-13
家鄉的散文隨筆700字08-04
月下的詩人經典散文隨筆07-26
善待自己散文隨筆08-24
人生橋梁散文隨筆11-03
彩虹之上散文隨筆11-03
美麗而遙遠的信念散文隨筆12-14
田園詩人的散文隨筆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