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抒情散文隨筆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慨嘆告貸散文隨筆
香港著名實業家李嘉誠先生也說:什么最難?——借錢!
當一個人面臨窘境,需要向人告貸才能過坎的時候,也是一個人最痛苦的時候。無論向誰告貸,都存在著這么幾個問題:一是唯恐遭到拒絕(哪怕是深表同情之后最委婉的拒絕);二是能否在給對方的承諾中如期如數償還;三是一旦對方借給了你,你就欠了對方比金錢還要貴重的幾乎終身難以償還的天大人情——因為,他是在你最困難的時候施以援手的。
于是,李嘉誠先生又說:肯借錢給你的人,一定是你的貴人;不僅肯借,而且連個借條都不讓你打的人,一定是你貴人中的貴人。如今,這樣的貴人不多,遇到了,必須珍惜一輩子。——誠哉斯言!
筆者是國家中級公務員,現已退休,處于中國“中產階級”的邊緣,生活不困難,尚略有盈余。然而,天有不測風云,突然而來的災難使我不得不緊急告貸。我向同學關系層、同事關系層、朋友關系層、網友關系層,分別發出了求援信息。其結果是,令筆者感慨萬千。現將結果,以數據形式公布,請大家一看,并深思。
一、我向同學關系層發出求援信息(自以為關系非同一般者)凡38條,其中回復29條,施以援手者2人,其余對我深表同情,但愛莫能助;不予回復者9人。
二、我向同事關系層發出求援信息(自以為關系非同一般者)凡10條,其中回復8條,施以援手者2人,其余對我深表同情,但愛莫能助;不予回復者2人。
三、我向朋友關系層發出求援信息(自以為關系非同一般者)凡31條,其中回復25條,施以援手者0人,25人對我深表同情,但愛莫能助;不予回復者6人。
四、我向網友關系層(網絡文學社團、博友往來者)若干人發出求援信息,回復者僅7人,其中,愛莫能助者3人,表情(汗顏)回復者1人,調侃者1人,出高招讓我網貸者1人,施以援手者1人!
另外,還向一位中學時代的班主任老師、校長(已經退休)發出求援信息,立即得到他老人家給予的所求數額的援助!
綜上所述,最靠不住的.是朋友;最令我感動的是那位博友,她是上海的一位女士,我們只是博客文章交流、網絡信息往來,而她竟然對我如此信任,十分難得!因為,筆者同時還求助于兩位筆者曾經幫助過她在紙媒上發表了作品的博友、和一位筆者曾經給她在中國作家網發表評論極力推崇她的博友,二人回復的話高度一致:借錢給您,我向老公咋樣交代?這里,我尤其十分感激我中學時代的班主任老師、老校長,其施于援手給我的痛快舉動,真的出乎意料。至于同學層、同事層的那4位,亦令筆者感激!
世界上最精明的猶太人說:借錢,即是掏錢給自己買了個敵人。
事物總是具有兩面性,或多面性的。老于世故、洞悉人情的猶太人,所說的這句話,有一定的道理,那是針對告貸者中的小人而言的。倘若把它當做一個普遍真理,未免失之偏頗。不僅在主觀上否定了人之良善本性、人之崇高友情、幫助他人之善舉;同時,也在客觀上侮辱了受困者,把告貸者不分良莠,一鍋煮了,極大地傷害了告貸者本來就很脆弱的自尊。
借債還錢,殺人償命,這是常識,天經地義。然而,借債有借債的難處,討債有討債的無奈。借債的人往往是君子之諾,討債的人往往是小人之舉,從古到今,這早已是一個普遍現象。當君子之諾無法兌現(不管是主觀惡意還是客觀受限),且久而久之,債主也就只能以小人手段討之了。
那個新編楊白勞和黃世仁的小品,用置換了身份的楊白勞和黃世仁的故事,一再警示施借者,對于告貸者千萬莫懷惻隱之心!
施借者有愛心,告貸者講誠信,是這種事情中最值得稱道的結局。
樂施援手,講究誠信,是施借者與告貸者所具有的高尚品德。其意義,已經遠遠超過金錢本身。錢不是萬能的,但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然而,在金錢之上,還有更具價值的東西,它是我們人性中最寶貴最應當珍視的品質。筆者每每念及于此,就會為之高山仰止,熱淚盈眶。
筆者曾告貸于人,也曾施借于人,個中感受,可謂五味雜陳。總之,施借于人但求返本,不求額外回報,更不以施者驕人;告貸于人,必分文不少,且加帶利息奉還,并永遠牢記其援手之恩。
故而,筆者由衷地贊嘆李嘉誠先生所說的話,雖然他是富豪,可他畢竟是受儒家文化深刻影響的中國人,而不是精于算計、只擁有金錢,卻連祖國都曾經丟棄了兩千余年的猶太人!
有一則故事,始終令筆者難以忘懷:舊時,魯人闖關東;閩人下南洋;陜人赴新疆;晉人則走西口。離鄉背井,走南闖北,蓋為養家糊口,亦圖擺脫貧困也。數代節衣縮食,完成資本原始積累,始有發家致富者,曰閩商、晉商焉。某甲某乙,皆走西口之晉人,相互照應,情同手足。乙得甲之幫襯,不數年,腰纏萬貫,為一方首富。甲則屢屢賠本,潦倒落拓。乙每念及彼時得甲相助之情義,心內多有不安。于是借予甲五十萬做本錢,為其解困。不料甲賈運多舛,再度血本無歸,五十萬之告貸,遂為死債。一日,乙造訪甲,見其家有舊斧一柄,便隨手帶回。之后,打發管家將五十萬借據送予甲。甲見乙在借據上寫道:“賢弟之斧,愚兄以五十萬購得。現將賢弟借據奉還,你我債務,從此歸于烏有。”甲顫顫未及語,老淚先已奪眶而出也。古有“資斧”之說,此為“資斧”之演義也。俚語有云:“人情大于債,頭頂鍋子賣。”信哉!
【慨嘆告貸散文隨筆】相關文章:
夢見散文隨筆01-03
愛情散文隨筆01-21
關于散文隨筆10-13
人生橋梁散文隨筆11-03
彩虹之上散文隨筆11-03
善待自己散文隨筆08-24
大灣里散文隨筆11-04
女兒紅散文隨筆11-04
又夢見你了散文隨筆01-31
家鄉的散文隨筆700字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