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弋江路隨筆散文
多數時候,生活是平淡的,上班下班,一日三餐,沒有什么起伏,也沒有什么色彩,日子久了,難免感覺郁悶、無趣。但一條名叫青弋江的路,卻改變了這種狀態,讓尋常的日子有了一些其他的東西。
每天晚上,當我走在這條后街小路上,看著月光和路燈被梧桐樹葉剪裁得錯落有致的碎影,心里會忽然安靜下來,所有的煩惱或者失落都會被放到一邊。是的,安靜,我不止一次地聽到走過青弋江路的朋友這樣說。
我和父母居住的小區北門在青弋江路的南側,小區北圍墻柵欄內有一排高大的杉樹,一看就是有年頭的了。50多棵杉樹挺立在路邊,既豐富了青弋江路的物種,又提升了它們的高度,讓人感受到一種氣場和力量。
出北門向東大約100米,是一家小飯店,一直經營著酸菜魚,前幾年省電視臺還沒有搬走的時候,偶爾可以看到那些經常在電視上晃的熟悉面孔,基本上都是晚間,應該是做完節目后的宵夜,遠遠的看去,恍惚是又一場電視直播。
這些年來,飯店的門臉換了幾次,但一直在做,原先喜歡在路邊人行道上擺的幾張桌子,現在都從另一個門放到了小區里面。再往東,有十來間鋪面,一家(或者兩家)似乎是茶莊,規模很大,布置得蠻像那回事,但門可羅雀,門有時候開有時候關,沒有什么準點。還有一家文印店,兩大間,生意一直不錯,時常還會加班。每次晚上遇見,我總會用目光慰問著那些年輕人,感慨著他們的堅持和辛苦。
文印店的西側,是一家女性服裝店,很有調調的那種。無論是店鋪的布置,商品的陳列,還是燈光的設計,細節的.處理,無不顯示出主人的用心。不時飄出的悠悠的音樂,會讓人不由自主地放慢腳步。小店的顧客照例是不多的,三三兩兩,以時尚女性居多,路過的時候,時而會想著它的生意,有些閑操心的意味,但小店一直開著,仿佛一個不食人間煙火的女子。
其實旁邊原本還應該有一家酒吧的,裝修好了的。不過似乎沒有看見它開張,后來又被女裝店并了過去,這讓我多少有些遺憾。在我看來,這么一條路上有些起伏和彎度的小路上,如果再有一家小小的酒吧,一定會讓人更有感覺吧。
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旁人的期待和經營者的感受通常會有很大的差距。盡管自己在這個問題上有很清醒理性的認識,但也不排除自己會在某個特定的時間地點,會冒出一些幼稚可笑的想法。
女裝店晚上9點左右才打烊,夜色下,它的音樂和燈光,支撐起青弋江路的特色:安靜而有情調。
這幾年,科大里的外國留學生多了起來,一些留學生就在小區里租房子住,路上,超市,甚至樓洞里,大家已經習慣了他們的存在。但如果是黃昏或者夜晚,有那么一兩個外國人騎著自行車或電動車從你身邊飛馳而過,或者是在人行道上向你迎面走來,那瞬間的感受還是有些特別,尤其是在青弋江路這樣的地方。
其實青弋江路是最適合戀人們散步的,春天里那些交替開著的花兒和花兒一樣的新葉,夏天里樹蔭下絲絲涼韻和時而吹過來微風,秋天里那濃郁的桂花的香和那滿地金黃色梧桐樹葉,冬日里那大塊無人涉足的雪地和樹枝間撒下的暖暖的陽光,無不透露著一份驚喜和浪漫,但現在的年輕人似乎更愿意在喧鬧的街市和美食店里尋找感覺,至于交流溝通,也多是在QQ、微信里搞定,而這,多少讓我這個有些舊式思維的人感到覺有些失落。
青弋江路不長,從西到東不過1000多米的距離。早些年,它還沒有貫通的時候,我熟悉的是它的西頭,路兩邊布滿了各種各樣的食品店、小吃店和飯店,后來整治沿街居民樓,餐飲小吃都不能做了,超市、服裝店多了起來,煙火氣少了,也清靜許多,原先頗有規模的盲人按摩店又似乎有些恢復。
不過我最熟悉的,還是從小區的北門到桐城南路這一段,三四百米的距離,幾乎每天都要走上一兩次。每天下班,我會經過青弋江路回到小區,晚餐,看望父母,和兒子吹吹牛,和妻子一起看看泡沫劇,然后延青弋江路往東走,到位于桐城南路的新房子,看書、寫作,休息。
很長一段時間里,我一直以為青弋江路就是這么短短的幾百米,直到有一天,我發現它居然從桐城南路開始,向東一直延伸到徽州大道。東段和西段的長度相當,風格也大致相同,而且似乎更寂寞單調一些。最近一年多來,每天早晨,我都要走過這段寂寞單調的路,然后北轉,乘坐單位的交通車。日子久了,漸漸和它熟悉了起來,喜歡上它的簡單、平和。
每次打車回家,通常會走青弋江路的,從車窗向外看去,是我再熟悉不過的梧桐樹,和那份特有的安靜。小車轉過一個彎道后,再開上一段距離,就到小區門口。在我看來,在這段路上開車應該是很愜意的,因為它能夠讓人變得放松,因為它有那么一段優美流暢的弧線。
安靜,舒緩,人文情懷,異域情調,青弋江路的格調,就是這么自然、親切。
【青弋江路隨筆散文】相關文章:
路散文范文12-19
哭泣的永樂江散文05-03
門與路散文11-04
迷惘地尋友路散文11-04
夢見散文隨筆01-03
愛情散文隨筆01-21
關于散文隨筆10-13
甭當爺的路散文11-14
關于路何時天涯的散文05-02
記家鄉的三江釣客散文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