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的變遷優美散文
每個人一生中都面臨著很多的選擇,而擁有選擇權,無論如何都應該是好事。
從古至今,在種種的選擇中,作為弱勢群體的女性,似乎在選擇上,會遇到比男性更多的困惑與曲折,這也從而導致在一個女人的一生中,似乎自己做主的機會并不多。幾千年的封建傳統,依然根深蒂固。
未嫁時由父母選擇的多,出嫁了由丈夫選擇的多,能夠真正按照自己意愿去選擇人生的女人可謂寥寥無幾。那應該是女人中的精品了吧。
自己做選擇的過程,也是自我成長的過程。成長的軌跡千條萬種,所到達的終點也相差各異。但成長中所受到的啟發應該是一樣的,只看你是否能夠領悟。
當社會用一個標準去塑造女人的生活,將她們引領到一條被視為正確的路上時,其實女人在這個過程中受到的傷害更重。不僅僅在于女人沒有辦法選擇自己希望過的生活,還在于那種關于女人應該遵循的三從四德的情感方式所帶來的壓抑。
新年里你給我做三件事:換一個發型,跳一場舞,談一次戀愛。 這是香港主婦美玲從心里工程師那里得到的訓導。從發展的眼光來看,對女性來說,個人選擇最新的潮流,可能已經不是去哪一個國家讀書,嫁一個什么樣的男人,有一所多大的房子那么簡單了。而是嘗試著做一些那些傳統中壞女人才做的事。因為,越來越多的女人逐漸懂得了如何提高自己的生活質量,如何根據自己的情趣愛好需求去選擇生活,塑造生活,充實生活。
而這種體現女性個性的選擇,能夠讓女性越來越看重自己的生活小氛圍,注重空間的舒適度,關注自我發展所具備的潛能。而家庭主婦亦不再把照顧好一家人當成自己的最高職責,而是渴望還有自己個人所追求的精神生活與娛樂享受。
當然,不可否認,一些女性在這個追求中,源于性格等因素,也不可避免的會發生精神或實質上的出軌。然而,真正可怕的不是出軌,而是出軌之后也沒弄清楚自己到底適合哪條軌。
長久以來的父權文化、宗法制度,把女性的主體性深深的壓抑或包裹起來,使女人成為徹底的他者。古時的女為悅已者容的思想,依然禁錮著人們的思想。女人被觀賞、被豢養,一直是歷史中一種靜默的存在,幾乎不曾發出過自己的聲音,害怕被認定為異者與不道。
女性的個人選擇問題,究其關鍵在于女性主體性的.缺失,沒有主體性,談何選擇與自主意志?時過境遷,不少知識女性,對于主體性的個人價值進行過深討、反省和追問,這不能不說是世界范圍內婦女運動引發的女性自主權的覺醒。
在上個世紀的前半期,關于女性有沒有權利以丈夫越軌行為為榜樣,以同樣的行為來報復他的討論就曾一度盛行過,著名作者張愛玲作為那個時代的先鋒女性,就這個問題發表過這樣的言論:在理論上或許有這權利,可是有些權利還是備而不用的好。這種權利的備而不用到底是作為道德上的優勢還是情感上對于賢妻良母角色的眷顧?
其實,不論是哪種偏向,都不應該是真正意義上的個性選擇,都沒有充分認識到自己在婚姻、愛情方面本應有的主動性。成為怨婦雖然得到了大眾的同情,但自己終究成為了感情的犧牲品。而謀求報復者亦并不輕松,一種恐懼可能帶來的道德遣責會終日不得安寧。為此,個人的幸福雖然不是供人參觀的貞節牌坊,但亦不應成為旁人茶余飯后的笑談。
曾流行過這樣一句話:女人總是從男人的角度去考慮問題,總是以男人的奢求去選擇;而男人總是從自己的角度去考慮問題,總是以自己的需求去選擇。這雖然不是絕對的現象,但既然能流行于世,顯示不得不承認具有普遍性。那么這究竟是男人的悲哀,還是女人的悲哀呢?
每個人決定自己生活方式的權利在自己的手里,自己做決定,也就意味著要承擔這決定所帶來的風險和負面影響。但是,由別人做決定,不同樣要承擔責任與負面影響嗎?更主要的是,自己的生活不能由自己去選擇,這不能不說是很可悲的。
人生就是選擇,每個人的選擇不同,便有了不同的人生。一種選擇會是一種活法,一種選擇會換回很多種體會。人有很多次選擇,但是選擇之后便不會再從頭開始,即使可以從選擇之后再選擇。
人的一生,是選擇豐富了人生,是選擇讓自己的人生與眾不同,是選擇讓自己體會到了酸甜苦辣與風和日麗。
每個人都應該珍惜自己的選擇,人生只有一次,而選擇卻有很多次,關鍵是每次的選擇都應該有所收獲,有所提煉。并在不斷的總結與提煉中找到自己的人生軌跡,并讓自己的人生在選擇中不斷得到升華。
總之,個性選擇,最終還是應以建立在道德標準前提下的自我幸福感為重。當面對人生的選擇時,拿出自己的勇氣,該選擇時,當果斷選擇,在選擇中不斷改進,不斷成熟!
【選擇的變遷優美散文】相關文章:
無悔的選擇散文11-13
餐桌的變遷作文03-31
變遷的同義詞04-14
我選擇了走向遠方散文04-06
【精華】優美散文作文三篇02-24
高二優美散文800字作文大全07-30
以物的視角寫手機變遷作文800字03-31
友情的散文08-22
土地的散文08-20
曾經的散文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