姥姥的小羅莊散文
小羅莊座落在魯西北的黃河故道上,西鄰冀南,南接豫北,一雞鳴而三省可聞。一望無邊的蘆葦蕩漫延百里,浩瀚如海。而僅有幾百口人的小羅莊則似海中的小島,村子四周環繞著蔥郁的果樹,以杏和梨最多;春天果樹花開,潔白似雪,濃濃的花香遠飄十里,小村淹沒在芬芳里,就像花團錦簇中的一塊翡翠。步出果園,目之所及無不是伏地綠氈般的西瓜田和花生地,再走就是浩渺如煙的蘆葦蕩了。
小時每到假期我都去那兒看望姥姥,那時的姥姥是我心中最最重要最最可親的人。在我眼里,那小小的羅莊似乎就是姥姥的家院,在那里我頤指氣使為所欲為,甚至可以橫行霸道欺負幼小。厚道淳樸的羅莊人視外甥為客人,遇事人人要讓客三分,沒人計較一個遠道而來的小孩子的過失,否則是要受全村人嘲笑指責的。
據說早在幾百年前小羅莊就以善種西瓜并出產進貢皇家的大瓜籽遠近聞名。那里的.西瓜不同別處:個大,皮厚,沙瓤,味賽冰糖,籽大且多。那籽兒烏黑油亮,曬干后中間裂出一白色的“人”字,一枚枚大若分幣。輕輕一嗑,一分為二,先爆出縷清香,然后露出乳白色肥厚的仁兒,吃到嘴里,口齒溢香,讓人邊吃邊流哈喇子。明清年間,當地縣官每年給朝庭進貢,就是派人挑上幾擔精挑細選的干瓜籽兒送進宮里。皇上讓御膳房鹽漬煮制后做為上好茶點供他和嬪妃們看戲聽書或啦呱時閑嗑。哪位大臣能得皇帝賞賜一盒“五香大瓜籽”勝似得件黃馬褂。后來口口相傳,吃饞了嘴的臣子們就巧立名目,向縣太爺索要。羅莊大瓜籽一時名噪京師,引得一些商家不遠千里上門求購。
那時人窮,羅莊人趕集上會無錢可拿,就背上一袋干瓜籽當銀子換回自己的生活必需,商家也樂的接收這只供皇家消遣的貢品,舍不得賣,當貴禮送人或自家打打牙祭。直到我記事兒,那里依然保留著種西瓜的習慣。生產隊種,個人也種,綠油油的大平原上一望無際幾乎皆是瓜地。那墨綠色的大西瓜在太陽下閃著幽幽的亮光,像埋伏著頭頂鋼盔的千軍萬馬。每塊瓜田里無一例外都用蘆葦搭有一個供看瓜人住的小窩棚,高高地立在瓜田中央,像浮在綠波汪洋中一條金色的船。
每年暑假去姥姥家,正是那西瓜陸續成熟的時節,你盡可敞開肚皮可勁猛造。那莊上一村同姓,共敬一個祖宗,一家的客人就是全村的客人。所以你無論走到誰家瓜田,人家都不會吝嗇一個大西瓜招待的。時間一長,感覺那嗟來之食吃著實在不夠意思,也就和村里的小伴趁看瓜人午睡之時,學電影中的偵察員戴頂自編的草帽悄無聲息地爬進瓜地,單撿那個兒大的,摘下抱在胸前,打著滾兒滾將出來。然后和小伙伴躲藏到玉米地里一摔兩開,用手挖著吃。不管生熟,吃的都津津有味。吃完再將半個瓜皮頂到頭上當鋼盔,在青紗帳里鉆來鉆去,追逐嬉戲,玩八路軍打鬼子的游戲。幾泡尿下去,肚里一空,就再跑到別的田里偷。畢竟是自己努力得來的勝利果實,來之不易,大小生熟,吃的都心滿意足。有時也被看瓜人一聲吆喝嚇得屁滾尿流抱頭鼠竄,或被當場擒獲數叨幾句,而后摘個熟的讓我抱走,可那滋味總不如自己偷來的吃著過癮。
村里的人從不把孩子扒瓜溜棗當成盜竊,以為那只是小孩子調皮搗蛋。大人們叼著小煙袋,憨厚地笑著說:誰家小時不這樣哩!好像這一切都是一個孩子成長的必由之路,自自然然,天經地義。
對路過的客人,羅莊人亦同樣表現出了他們的寬厚熱情。口渴之時你盡可大膽走進瓜田,喊聲大爺或大叔,就會有大沙瓤的西瓜和樸實的笑臉擺在你面前。你盡可甩開腮膀子可勁猛造,只是,可別咽了瓜籽,那樣看瓜人會不高興。吃完抹嘴說聲謝啦走你的就得,不必留錢。若硬要留錢人家反會以為你瞧他不起,能跟你急哩。瓜大批下秧時,人們沒空趕集去賣,就把瓜擺在路邊任人來吃,只是不能帶走,而且得把瓜籽留下。也就常有鄰村的姑娘小伙成群結隊來過瓜癮,吃得人人都像有了八個月妊娠,哼哼唧唧的腆胸疊肚杖棍而歸。哪家聚得人多,說明哪家的種的瓜好,臉上就很有光彩,滿臉是笑地對吃瓜人千感萬謝。收下的瓜籽是寶貝,從不輕易給人,小心地在沙地上曬干收好,成了換回一家人一年油鹽醬醋的銀錢。
羅莊人日子過的細,吃過的瓜皮也不舍輕易丟棄,用鐮刀削去紅瓤和綠皮,腌到咸菜缸里。冬天取出切成細絲,就是一碟翡翠似的小菜,吃到嘴里冰涼清脆。就著熱熱的粥,那感覺勝過山珍海味多矣。
哪年暑假若我沒能去姥姥家,姥姥就會讓舅舅挑選幾個最大的西瓜放在北屋的后窗臺上,等我寒假去時再吃。大雪飄飄的冬天,西瓜就成了上好之物,切開滿屋都彌漫了清冽冽的甜香,讓人好像又回到那西瓜遍野飄香的盛夏。這也是羅莊西瓜的特點,皮厚,耐儲藏。烤著火,抱著西瓜大吃特吃。那瓜盡管因儲存過久瓜瓤有些發懈,可依然甘甜如蜜。就因惦著那幾個大西瓜,一放寒假我就會哭天抹淚地要去姥姥家。
可惜,在我十幾歲時,年紀并不太老的姥姥卻因病去世了。沒了姥姥的小羅莊讓我一下感到清冷陌生了許多,那兒好像從此變得荒無人煙。姥姥去世后,我也永別了那個曾經讓我魂牽夢縈的小村莊,一晃就是三四十年。可夜靜更深之時,我還會常常想起它,想那兒的西瓜,想那兒的小友,想那兒的人,更想我那慈眉善目可親可愛的姥姥。盡管我從未去給她老人家上過墳,燒過紙,但我相信九泉之下的姥姥不會怪我,她知道我一直是愛她想她的。
2006-12-22
【姥姥的小羅莊散文】相關文章:
輕倚疏狂不可語莊散文11-05
小飛蛾誤落錦地羅的童話故事10-29
羅氏羅姓的起源與家譜01-17
《左傳·莊公·莊公二十四年》的注釋翻譯03-23
《過故人莊》的創作背景03-27
謝莊《月賦》11-23
《自遣》羅隱的古詩鑒賞01-23
推羅圍攻戰04-25
《全宋詞》劉克莊07-08
《全宋詞》劉克莊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