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名散文
華燈初上,到處星火熠熠,璀璨明亮。城墻之上,大同的夜是如此美麗。
白天的北岳、云岡之旅,雖然疲敝,卻是在登上了城墻之后,一掃無遺。微微的涼風襲來,醉人心脾。北岳之旅,匆匆而又有趣。多年以前的西岳,模糊的記憶;后來的中岳,也在漸漸失去印記;今天終于是北岳了,那種心情的期許,變成了真實的際遇,轉眼也將成為過去。
背包而行,山路彎彎,一路向上,堅持了難以堅持的堅持,終于登上了頂峰。路途上遇到的人兒,有的折返,有的還在堅持前行,有的早已中途退場。山頂的風景,只有登頂的人,才能體會到。登高遠眺,一覽無遺;山河壯麗,盡在我胸。
懸空寺在彩繪施工,來之前最后一天得到的消息,施工這幾天才剛剛開始。無法相見了,冥冥之中,天意分定。途中車子經過時,也只是看了那么一眼,連照片都沒有拍到,匆匆而過。那懸空寺,注定在電視劇《笑傲江湖》里的懸空寺了。令狐公子、任大小姐、日月神教,一干眾人的對決,狹小的空間里輾轉騰挪,來去如風,刀光劍影,黯淡了多少光景?
終是認為,那些景兒,但凡相遇,都是值得和美麗的。恒山之巔前的最后一個亭子,來不及看名字,現在覺來,卻是最美的。北岳之上,第一次,第一眼,把一切都盡收眼底。遠處的.山岡、大地、河流、林木、道路,房舍,白云悠悠,山風習習。彼時,身體的苦楚和遠觀的快樂,并行不息。
云岡石窟,在小高的指引下,講解著她的前世經歷,她輝煌的過去。皆因皇家的太后、皇后、妃子,信奉佛法,推崇佛教所致。政權興盛,推崇佛教,石窟開鑿,集中而迅速,規模宏大,盛極一時。
政治的演變波云詭譎,當政者因一些個中原因,滅佛心起,一時間,佛身落地,瓦礫成棄。人與佛的前世今生,盡情演繹。
公元494年,孝文帝遷都洛陽。北魏故都平城,漸漸靜謐。石窟的開鑿工藝,也來到了洛陽,我們的龍門石窟開鑿,得益于云岡石窟的藝術氣息延續。城墻外的綠地間,有個梁思成紀念館,一路相問,覓覓尋尋。與大同當地人攀談時,問我的來處,告知是洛陽時,驚喜一下,“哦!洛陽的呀!我們好像還是有些淵源的呀!”我會心一笑,“是呀!身為洛陽人,就是來這里找尋我們曾經共有的痕跡和遺韻!
梁思成,晚清維新派人物梁啟超的兒子,中國古建筑學科的開拓者和奠基人,著名建筑學家。梁思成和愛人林徽因一生都獻給了中國古建筑的保護和研究。他們的足跡遍布了祖國的大江南北,許多古建筑前,留下了他和愛人林徽因的足跡。15年間,他們走了15個省,190多個縣,考察測繪了2700多處文物古建筑,開創了中國古建筑研究和保護的先河。
華嚴寺外,余暉映射到臉龐上,紅墻、藍磚、琉璃瓦,靜靜端詳。時代不一樣了,遙想當年,梁思成和愛人林徽因也許一樣迎著余暉,梁思成手拿相機攝影并測量平面,林徽因執筆抄錄碑文……古老的華嚴寺,在當時這群年輕人的忙碌中煥發著二次生機。梁思成和劉敦楨合寫的《大同古建筑調查報告》,為后來大同的城市建設,提供了詳實可靠的資料。今天的大同能如此美麗,梁思成和愛人林徽因及同事們的功勞不可磨滅。
大同古城東城墻外,下沉式廣場北部,沉于地下的梁思成紀念館,藍磚青瓦,簡樸素然,院落布局錯落有致。門匾上的題字是其弟子,著名古建筑學家羅哲文所題。紀念館面積不大,是個二進院落,有一千多平米。映入眼簾的是梁思成和愛人林徽因的銅像,目光堅毅,凝視前方。銅像身后有四個展廳,分別以“一代宗師”、“不愧山河”、“大同調查”、“告慰先師”為主題,用大量的文字和圖片、書籍,介紹了梁思成先生一生的非凡成就。
護城河靜靜流淌,來不及多想,帶走了多少時光?城墻巍巍,固守一城風光,荒蕪了多少淺斟低唱?浮名去,青春都一餉。
【浮名散文】相關文章:
行者散文11-19
期盼散文11-19
黎明散文11-18
山杏散文11-18
初戀散文11-18
水巷散文11-17
陽臺散文11-17
閑言碎語散文11-16
想你散文11-15
花期散文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