懸空寺記散文(通用19篇)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說起散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散文是一種常見的文學體裁,取材廣泛,藝術表現形式豐富多樣。你有了解過散文的寫作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懸空寺記散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懸空寺記散文 篇1
“石壁何年結梵宮,懸崖細路小徑通。山川繚繞蒼寞外,殿宇層次碧落中!
懸空寺位于山西大同渾源縣,當地素有“懸空寺,半天高,三根馬尾空中吊”的俚語。懸空寺建成于1400年前的北魏后期,是中國僅存的佛、道、儒三教合一的寺廟。
懸空寺盤踞在金龍峽,我曾經走上金龍峽的石階,石階面是巨大的朱砂色的石墻,石墻上面有一個洞,人鉆過洞,臺階變得越來越窄。臺階旁立著紅色的柱子,柱子上面頂著木頭的走道,在走道上,我便看到彩色的木雕屋檐,雖不如故宮屋檐那樣精雕細琢,卻也像龍鱗一般緊湊,好像一條巨龍。
正如劉禹錫的《陋室銘》所寫:“山不在高,有仙則名!睉铱账轮杏性S多佛像,佛像上涂滿了金漆,房間里畫滿了紅紫色的彩云與藍綠色的天空。恒山這座山因為有了懸空寺名聲大震,香客絡繹不絕。
相傳很多年前懸空寺對面山上有座白馬寺,寺中有和尚叫白馬法師,當時懸空寺香客非常多,而白馬寺卻冷冷清清,他就很嫉妒。于是,白馬法師用法術使懸空寺發(fā)大水,水向懸空寺沖來。一位叫靜悟的道人及時解救,他打坐時施了法術,讓水沖不上懸空寺,水慢慢地退卻了。靜悟道人派了一只黑鷹,黑鷹噴火燒了白馬洞,F在人們在河口抬頭望就能看到白馬寺的遺址。
懸空寺分為南樓與北樓,南樓奉為純陽宮、三宮殿、三教殿與雷音殿,北樓分為五佛殿、觀音殿、三教殿。是因為插入巖石中的橫木飛梁才讓懸空寺懸空。勞動人民的智慧將懸空寺這顆“寶石”嵌進了山里。
懸空寺不愧為恒山第一景,它的獨特建筑和傳說會給我們后人無盡的智慧啟迪。
懸空寺記散文 篇2
懸空寺位于山西渾源縣境內,恒山山脈中的一段懸崖峭壁上,擁有數千年的歷史了。
這是我們前往五臺山佛教圣地途中經過的第一個景點。久慕懸空寺大名,更為其獨特建筑風格而吸引,這些都是圖片和文字資料介紹,很想一睹其真實容顏。好奇心埋在心底多年,這次旅游路線懸空寺在計劃之內。從京大高速公路邊的廣告牌的提示中獲得信息,特意下高速沿著路標指引直奔景點。
一條公路穿過集鎮(zhèn),直指前面蜿蜒起伏,拔地而起的恒山。我們隨著山間彎曲的公路吃力地向上行進著……公路上來往的車輛很多,跑運輸的大型車輛冒著黑煙吃力地向上爬行,小車緊緊隨其后。崎嶇的山路考驗著司機的駕駛技能,一面是大山,一面是深溝小溪,向下看,后背發(fā)涼。經過一段艱苦的跋涉,終于來到這座聞名世界的“懸空寺”。公路的修建者當初也是別有用心的,公路緊貼景點邊修建,為游客觀賞景點提供了方便?墒牵妨杩瞻肷窖┻^,到此處恰好是一個大型穿山隧道,來往車輛沿著隧道穿越恒山山脈。
景點在路旁設立了醒目的標志,車輛從公路上一個急拐彎下來,坡度絕對有30度,直接抵達景點。山西的山真是不同一般,讓人開眼界,懸崖峭壁,一線天,仰首才看見藍天。景點內設施齊全,為游客,自駕游人提供服務,令人滿意。
觀賞文化遺產,欣賞文物價值,是每個人的需求。從期刊雜志上得到的信息與身臨其境的欣賞觀察總是有一定差距的。久慕盛名的“懸空寺”就在眼前,下車后迫不及待的購票進入景點,身臨其境的感受其文化遺產的韻味,欣賞其精湛的藝術奇觀。
折服了,深深地為先人的建筑藝術,超人的想象力,還有奇特的建筑風格,令人佩服的五體投地,世界奇觀絕對不是虛名。歷史悠久的文化遺產昭示出中華民族的文明精華,聰明才智,創(chuàng)造了人類社會的輝煌歷史奇跡。作為中華兒女的我們,感覺無比自豪和榮幸。
懸空寺顧名思義,是懸空的寺廟。的確如此,整座寺廟依附于陡峭的石崖上,雖然達不到90度垂直角,也在70-80度的峭壁上凌空建成。寺廟大小殿閣40間,緊緊地貼附在懸崖峭壁上。遠遠地望去,十幾根碗口粗的支柱在下面支撐著整座寺廟,說不出的驚險之狀,不用說住在上面,站在下面都心跳。
“奇,懸,巧”三個字可以概括這個集佛,道,儒三教合一的寺廟整個容貌。懸空寺距離地面低處高約58米,最高處的三教殿離地面達90米。整個建筑呈斜體上揚狀態(tài),在突兀的懸崖峭壁上大殿與大殿之間有一段棧橋鏈接,人走在上面有一種顫抖的感覺。沒有一定的膽魄,是無法從這邊走過去的。
據導游解說,懸空寺始建于公元491年,北魏太和15年,迄今為止有一千六百多年歷史了。歷代歷朝都在修繕,保護著這座文化遺產,供后人瞻仰朝拜。文人墨客在此留下了足跡與墨跡,如懸空寺下方的一塊巨石上鐫刻著詩人李白的“壯觀”二字,驚訝之時,多了一點;清代旅行家徐霞客也到此一游,還有碑亭作為紀念,游客們紛紛駐足留影……
來來往往的游客不計其數,無比為之贊嘆,贊美中華文化瑰寶的奇異,為中華文明史冊叫絕:
中國人了不起,創(chuàng)造了世界文明奇跡!
懸空寺記散文 篇3
今天一大早,我們來到了恒山參觀懸空寺。
懸空寺位于恒山金龍峽的半崖峭壁間,始建于北魏太和十五年,至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是國內現存唯一的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獨特寺廟。整座寺院上載危崖,下臨深谷,樓閣懸空結構巧齊。共有殿閣四十,利用力學原理半插飛梁為基,巧借巖石暗托,梁柱上下一體,廊欄左右相連,曲折迂回,虛實相生。
我隨著人群,順著樓梯小心翼翼登上寺廟。我站在凌空而架的樓閣上,看著腳下的深谷和遠處的恒山之顛,我真切地感到腳下的地面因參觀人群的走動而震動著,在心里難免有些擔驚受怕的同時想著在那個年代這四十間殿閣是怎樣在這半崖峭壁上建成的?可見1500多年前的古人的建筑水平已達到了如此精湛的地步。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在石壁上題了四個字:“天下大觀”、詩王李白在醉灑題字時覺得用“壯觀”兩字來表述還不夠,又提筆在“壯”字邊上加了一點。
坐在回程的車上,我和媽媽談著剛剛參觀過的世界一絕的寺廟和其五不著的特點:“石頭砸不著、洪水沖不著、大雨淋不著、狂風吹不著、太陽曬不著”。我打心眼里佩服古代建筑師的聰明才智和高超技藝及大膽設計。我要努力學習,長大后成為一名工程設計師,把“懸空寺”的設計精髓融進像悉尼歌劇院那樣的現代建筑中去。
懸空寺記散文 篇4
每年寒假我都要出去游山玩水,今年也不例外,要去山西游玩。
這天,我來到大同,前往恒山參觀懸空寺。懸空寺建在北峰,走過去要花很多時間。老遠,我隱隱約約看見一座寺廟坐落于山峰中央,底下豎立著一塊石碑,上面寫著蒼勁有力的兩個大字:壯觀!據說這是李白當年游玩時題下的。我半信半疑,何為壯觀?懸空寺又怎能被稱之為壯觀呢?
當我登上山頂,就明白了李白寫“壯觀”的原因了。懸空寺感覺就像一座空中樓閣,漂浮在巖壁上。這純木質的寺廟雖然僅有152.5平方米的面積,卻建在懸崖峭壁上。它幽伏于峭壁,既像玲瓏剔透的絕美浮雕,又如凌空欲飛之仙界瓊閣。從北魏時期流傳下來,迄今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能如此完好的保存,實在是不容易!果然壯觀!
驚嘆之余,我登上石階,一拱小門出現在眼前,走進去一瞧,是一排樓梯,直通二層。腳踩上去,令人心悸的“嘎吱嘎吱”聲響個不停。樓梯幾乎是垂直的,而左右兩側都有很大的空隙,一瞥到那,我的腿就會不停地打顫,似乎一不小心就會摔下去。
第二層的走廊非常狹小,也十分陳舊,但上面的裝飾依然精美。整個建筑青磚黛瓦,雕梁畫棟,木雕美輪美奐,完全彰顯了北魏建筑的特色。
懸空寺還有一大特點——有著道教、佛教、儒教三教合一的文化。在第三層,我看到了許多殿堂:三官堂、大雄寶殿……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三圣殿。殿里的左邊是一位鶴發(fā)童顏、身上有著太極圖的老人,這是道教,中間的釋迦佛像是代表佛教,右邊的想必是儒教啦!
我們玩得流連忘返,又游覽了一圈才離開。離開前,我不禁感嘆道:“懸空寺真不愧是世界十大奇險建筑之一!
懸空寺記散文 篇5
暑假的生活是美好的,也是忙碌的,在學習之余,爸爸媽媽帶我去了山西。
盼望著,盼望著,這一天終于來了經過1.5小時的飛行,飛機降落在太原機場。一下飛機,我便感到一絲涼意。媽媽告訴我:“山西只有二十多度,而南京現在是四十度的高溫!蔽翌D時感到祖國的幅員遼闊,對祖國的熱愛之情油然而起。
在山西,我游覽了許多地方:喬家大院、平遙古城、五臺山、懸空寺和云岡石窟等。而最讓我贊嘆不已的是懸空寺。
懸空寺位于北岳恒山,始建于1400多年前的北魏王朝后期。懸空寺是國內僅存的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獨特寺廟。
到了懸空寺腳下,遠遠就可以看到在一座大山上,峭壁與建筑融為一體的懸空寺。在懸空寺下方的巖石上有“壯觀”二字,是唐代詩仙李白的墨寶。
我正奇怪為什么要在峭壁上建造這座寺廟,和為什么建得這么牢固時,導游說:“古代工匠根據道家‘不聞雞鳴犬吠之聲’的要求,建造了這座懸空寺,是我國古代建筑精華的代表之作。懸空寺利用力學原理,以半插飛梁為基,巧妙地借巖石暗托梁柱,上下一體,廊欄左右相連,曲折出奇!甭牭竭@兒,我真是越來越急著走進懸空寺看看了。
爬了一會兒山,到了懸空寺前。只見寺廟依山而建,蜿蜒曲折的,路也很窄,一次只容一人通過。
我們隨著人流走進了懸空寺的過道,一邊是高高的懸崖,讓人不敢探頭俯視;另一邊是風格各異大殿,供奉著各種各樣的佛或菩薩。
我懷著好奇心走進了一間大殿里,看到里面供奉著三尊佛像,分別是一尊大佛和兩尊小佛。它們都是用銅打造出來的,非常精美逼真。與其他寺廟的殿宇不同的是,這里的每座殿都很小,一般只供奉一兩個主佛,而且佛像也比普通寺廟的要小,我想是因為地勢的原因吧!
大約半小時后,我們下了山。出了景區(qū),我回頭望了望漸漸遠去的懸空寺,在心里悄悄地說:“再見懸空寺,我會再來的。”
懸空寺記散文 篇6
暑假,我們全家到懸空寺游玩。那里景色優(yōu)美而奇特,一個傳說故事深深地吸引了我。這次出行,我懂得了做什么事要有勇氣,要勇敢地面對困難這一道理,還想探究懸空寺的奧秘。
放暑假了,爸爸說要帶我去旅游,我一聽,當然高興得不得了。我們全家商議去很有名的懸空寺游玩。
爸爸在車上告訴我,懸空寺在山西省渾源縣。那里風光秀麗,景色怡人,有瀑布,有花有草,非常漂亮。我心中充滿了好奇與憧憬。
我們剛剛下車,我就被眼前的景象給驚呆了,那座寺廟在山和山的中間,下面是一個大湖,簡直是一個奇跡。正在這時,家人在叫我,因為姥姥想去對面看一看,但是必須要過一座橋。爸爸、媽媽和姥姥很快都過去了,就剩下我自己在橋這邊。我本來以為要走過這座橋會很容易,可我剛走了幾步,就全身發(fā)顫,我大聲哭了起來。爸爸看見了,馬上跑過來,抱著我過了這座橋,我也才長長地舒了一口氣。
等我的情緒穩(wěn)定了一些之后,我們又繼續(xù)觀賞這里的景致。我聽人們說,懸空寺有很多年的歷史。傳說,古時候有一個和尚,他用了40年的時間,才造起了這座寺廟。你知道這座寺廟為什么叫懸空寺嗎?這是因為它造在山和山的縫隙中,下面還有水,山又高又陡,人們很難上去,才稱為懸空寺。人們都說,也許是和尚就死在那座寺廟里,我們上不去,就是讓我們見不著那位和尚。人們都很奇怪,這么高的山峰為什么那位和尚能在上面造成這座寺廟?那些科學家們都在研究這其中的奧妙。
參觀完了懸空寺,我們要走了。我還有點戀戀不舍。因為通過這次出行,我更加懂得,做什么事要有勇氣,要勇敢地面對困難。當然我更想探究懸空寺的奧秘。
懸空寺記散文 篇7
暑假里,我去了一個四面環(huán)山的地方——山西,游覽了許多地方,有五臺山、云岡石窟、平遙古城、喬家大院……但是令我最依依不舍的還是那驚險刺激的懸空寺。
胡宗憲曾經說過:“恒山壁立俯云中,真氣冥冥帝座通。一柱當天撐斗級,三關亙地鎮(zhèn)華戎!倍@首詩指的便是懸空寺。遠看,懸空寺猶如屹立在懸崖上的宮殿;近看,似乎整座“宮殿”都只靠幾根木頭棍子撐著,我不禁瑟瑟發(fā)抖。
我三步并作兩步地跨上樓梯,那樓梯可真多真陡。∽哌M懸空寺,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尊彌勒佛?磥硭鼩v時已久,已經失去了往日的光澤。再往里走,來到了一座涼亭。我從涼亭往下望,不禁腿一下子軟了,只見所有的人和車像一團小螞蟻似的,十分渺小,這時我才知道我們已爬得多高。我們繼續(xù)走,我都不敢往下望。我走樓梯不是走的,而是爬上去的。我們一路一邊拜佛,一邊玩耍,來到懸空寺最高處,我緊緊地拉住爸爸,往下望,人們真是只有一粒米那么大。
懸空寺真是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
懸空寺記散文 篇8
一天,我在電視上看到我國的名勝古跡——懸空寺(又名玄空寺)的介紹,心里癢癢的,真想去看看。
晚上躺在床上,腦海里不停地浮現岀懸空寺的情景。恍忽中,一位老爺爺朝我走來,他身穿唐裝,氣度不凡。老爺爺問我:“小朋友,你想不想去懸空寺?”我想也沒想就答應了,跟著老爺爺岀發(fā)了。
他拉著我的手,飄過高山,穿過平原,來到山西大同,懸空寺就在眼前。
遠看懸空寺,像一幅玲瓏剔透的浮雕,鑲嵌在萬仞的峭壁之間。落地一望,哇!真像天上樓閣!我不禁想到:上面住著神仙嗎?
老爺爺領著我沿著曲折的盤山道,向懸空寺攀登。懸空寺真是雄偉壯觀,高不可攀,想必鳥兒也難飛上。走進懸空寺,上書兩個大字 ——“壯觀”!那可是詩仙李白的手筆。
一路下來,老爺爺問我:“小朋友,你有何感想?”
我說:“我突然想李白爺爺的一首詩:‘夜宿山寺 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
老爺爺聽后,哈哈大笑,說:“儒子可教也!”然后飄然而去。
“天天,起床上學了!”。÷牭綘敔斀形,我才知道,原來是南柯一夢呀。
懸空寺記散文 篇9
說起懸空寺,你們一定也會有和我一樣的疑問:“寺就是寺,怎么會懸空呢?”在這次山西之旅中,我就有幸見識了一下。
到了懸空寺所在的山腳下,仰望寺廟,果然名不虛傳。該寺位于陡峭的山壁上,下邊還有十多根碗口粗的大柱子支撐著。導游介紹說懸空寺是北魏時期建造的,迄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的歷史了。它面對恒山,背倚翠屏,上載危崖,下臨深谷,結構是非常巧妙奇特的。據說建造時是先造廟宇,再將其吊于山壁上。當時沒有吊車,可見這工程是十分浩大。
上了懸空寺,向下俯視,我不免有些頭暈目眩,畢竟離地面20多米高,扶手又這么低,要是出了意外,我不敢往下想了。再回頭看看小伙伴們,一個個都十分驚恐。對一路經過的廟堂,我也只是略微瞧了瞧,便快步走開了,一心想回到下面的平地去?墒巧蟻聿蝗菀,下去也難啊,這里的樓梯很陡,我基本上是坐在樓梯上往下挪的。
下了寺廟,我問小伙伴們:“你們害怕嗎?”他們都說出了一身虛汗。再仰望寺廟,心中驀然升起一種對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敬仰之情,能建這么宏偉的建筑可真不容易啊,怪不得被旅行家徐霞客嘆為“天下巨觀”。
懸空寺記散文 篇10
今年暑假,父母帶我游覽了那奇妙壯觀的懸空寺。我們乘車早早起身,在朝陽朦朦朧朧的酒下的金光中,在盤山公路上飛速行駛,經過無數曲折的彎道,終于來到舉世聞名的恒山懸空寺。
一下車,泥土的清香便令我陶醉其中,微風拂過,像母親的手撫摸著我的臉,清柔、舒適。一座座亭臺樓閣,像一幅幅玲瓏剔透的浮雕,鑲嵌在萬仞峭壁間,在山的籠罩下,在薄霧的掩映中,仿佛人間仙境,奇幻無比。
沿著臺階拾級而上,走近了懸空寺,揭開了它充滿誘惑的面紗,不禁讓人嘆為觀止,近處的懸空寺,大有凌空欲飛之勢,精湛的'技藝讓人驚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與巧妙,它為恒山增添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為恒山描繪了一幅奇特的畫卷!
登臨懸空寺,攀天窗,跨飛棧,穿石窟,鉆天窗,走屋脊,步曲廊,仰視一線青天,俯瞰峽水長流,如置身于九天宮闕,騰云駕霧?罩酗h來一陣雨絲,將那霧氣沖散,站在懸空寺上俯瞰,遠處景物一覽無余,好像有一種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感覺。站在樓閣旁,如古代帝王俯視天下蒼生,如百花仙子眺望世間美景,美不勝收,令游人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抬頭仰望,天如碧海,云像海上的輕舟,靜靜地、輕輕地飄泊,生怕驚醒大海的酣夢,放眼望去,一輪紅日早已斜掛在天際,萬道霞光,哺育著世間萬物,金色的陽光勾出了這仙界宮闕的輪廓。
懸空寺是歷代文人墨客所向往的圣地,其中有佳句飛閣丹崖上,白云幾度封,蜃樓疑海上,鳥道沒云中贊嘆懸空寺廟的奇特建筑。公元735年,詩仙李白游覽此地后,在巖壁上寫下了壯觀二個大字。明堂禎六年,旅行家徐霞客也游歷到此,稱之為天下巨觀?梢娖涠嗝戳钊松裢!
游懸空寺后,我戀戀不舍地沿著臺階下山,雨后的小草透著嫩綠,芬芳的野花鋪滿了山坡,一棵棵大樹沙沙地搖晃,似乎在向我們告別,一回頭,懸空寺在遠處若隱若現。
懸空寺選址之險、建筑之奇、結構之巧、內涵之奧,堪稱世界一絕。它不但是中華民族的瑰寶,也是人類珍貴的文物遺產,它是我國勞動人民勤勞與智慧的結晶。恒山懸空寺,期待與您再次相約!
懸空寺記散文 篇11
明代詩人王湛初作詩:“誰鑿高山石,凌虛構梵宮。蜃樓疑海上,鳥道沒云中!碧拼娤衫畎鬃頃皦延^”二字,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嘆其為“天下巨觀”。五一的時候,爸爸、媽媽和我一起到山西大同市附近的懸空寺去玩,我高興極了。到了懸空寺,我卻害怕了起來,因為懸空寺是被一些只有拳頭一般粗細的柱子撐起來的寺廟,而且,還是建在懸崖上,整座寺院上載危崖,下臨深谷,樓閣懸空,結構巧奇。所以,我更害怕了。
于是,我就和媽媽說不想去了,媽媽說:“不行,來了就要每個地方都逛一遍,玩一遍嘛。要不以后就沒有機會來了!蔽衣犃酥缓煤桶职帧寢屢黄疬M去了,我們走了沒多遠,就看到了從山腳下排到半山腰的游人。我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媽媽告訴我:“由于懸空寺都是用木頭打起來的,如果上去的人太多,就會增加懸空寺的負擔,造成損壞。而且,懸空寺太陡、太窄,人多了容易出危險,要分批放人上去。所以,輪到我們還有很長的時間呢!”
我們等了很久很久,終于輪到我們了,我興奮地跑了上去,可是到了上面,我發(fā)現那里的樓梯真的很高很陡,高的差不多有一個豎著的練習本那么高,而且木質地板一踩上去就嘎吱嘎吱得想。只要風一吹,就能看到一些支撐的柱子在搖晃。那里的樓梯很窄,每次只能下去一個人。所以,我要小心翼翼的一步一步地挪,生怕一不小心滾下去。
終于,我還是給自己壯膽鼓勁,走到了下面;氐狡降厣,我的兩條腿都發(fā)軟了。一個阿姨問我感覺怎么樣?我說:“太可怕了,因為到了懸空寺最高的地方時,那里的風很大,旁邊的欄桿很低。我們手緊緊地抓著欄桿向前走,一陣風吹過,我就一陣搖晃,所以我才覺得可怕呢!”
但是,古代建造懸空寺的時候,那些工匠們是怎么做到的啊?真的是巧奪天工啊!
懸空寺記散文 篇12
山西恒山金龍峽的半崖峭壁間,攀附著壯麗的寺廟——懸空寺。
四十間大小殿閣懸空在空中,若斷崖飛虹,似壁間嵌雕,奇巧的結構給人巍巍又危危之感。
建寺一千四百多年以來,許多有名的菩薩懸在空中,飄在云間,給人以玄空神秘之感。
這座寺的建筑師是誰?為什么把寺懸在空中?為了讓人對佛崇拜?為了讓人對神敬畏?他設計時是受佛經的啟示?還是體現或寄托他奇妙的夢幻?也許,懸在空中,站得高高的,本來就是人的天性或固有的志氣吧!
佛經里講,菩薩生活在天上,因為站在高處,人世間的善善惡惡看得清清楚楚,由于站在高處,看得遠見得寬,多么快樂多么有趣。于是,人們便羨慕上天,喜歡登高。幼年時愛爬樹、爬墻,長大了愛登塔,登山。許多人不滿足于登泰山、廬山或華山,恨不得登上珠穆朗瑪峰才算榮耀。
人們看見飛鳥便妒忌,于是發(fā)明風箏,發(fā)明飛艇,發(fā)明飛機,發(fā)明飛船。宇航員們站在高高的宇宙觀察地球的山脈、河流‘還有萬里長城,于是,他們變成了英雄,地球上有多少人連在夢中也仰慕他們呀!
生活里,人們喜歡把房屋建的高高的,過去皇帝蓋高高的太和殿,現在人們蓋現代化的高樓大廈。
游樂場里,滑梯高高的,秋千高高的。北方農村節(jié)日里還有人愛踩高蹺,而春節(jié)放鞭炮時,人們把爆竹用竹竿挑得高高的。
演奏廳里,音樂家演奏時站的高高的,運動員領金杯時也站在高高的受獎臺,至于寫書的,畫畫的,還有在邊陲守衛(wèi)國防的,都希望獲得國家最高最高的獎賞。而那些深造的,搞科研的,搞明創(chuàng)造的,有誰不盼望越過崎嶇的小路攀登最高最高新的峰巔呢?
活著的人愿意站得高高的,死了也愿意躺得高高地,埋在山崗的墳墓自古就有,據說美國當前有一種生意特別興隆,即經營用火箭把骨灰盒載到高空的生意,讓死者的靈魂成年累月圍繞地球的軌道高高地翱翔。
高高的瀑布,高高的松柏,高高的雁群還有旗桿上高高的紅旗,曾萌發(fā)藝術家多少頌揚的靈感呢?
我們的母親地球,是太陽系里的一顆行星,本來就懸在空中,所以人類才有登高向上的遺傳基因。有了向上的志氣,社會才一級一級地前進;有了凌云壯志,歷史才會有一級一級地前進;有了高瞻遠矚,人們的智慧和才能才永遠向高處自由地飛翔。
不是么,懸空寺是古人懸掛在險崖峭壁上的一幅圖畫,畫里不是描繪菩薩高高在上,而精致地雕琢真實的飛天——人們扇動那看得見又看不見的巨大翅膀。
懸空寺記散文 篇13
山西有很多名勝古跡,但我覺得最奇怪的是古雅的懸空寺。
杭空寺位于衡山腳下,在渾源縣以南五公里的金龍峽西崖。這座寺廟建于1500多年前的北魏晚期,是中國唯一一座融佛教、道教和儒家思想于一體的獨特寺廟。
進入管理區(qū),從谷底望去,懸空寺就像一個精致的浮雕,鑲嵌在萬仞的懸崖上。層層亭臺樓閣只有十幾根細長的木柱支撐,而殿上方的赭黃色巨石微微前傾,仿佛要倒下,讓人膽戰(zhàn)心驚。我很佩服當年建廟的設計師,在這么深的山峽上建了一座獨一無二的廟。
杭空寺的建筑非常精彩。它是通過挖洞和插入木頭建造的。整棟樓不需要釘子。它背靠一個陡峭的懸崖,下面有深谷。這些亭子由棧道連接起來。走在寺廟的棧道上,就像漂浮在云上,隨時都可能掉下來。所以我屏住呼吸小心翼翼的踩著板子,生怕腳一重板子就塌了。然而,盡管腳下嘎吱作響,靠近巖石懸崖的梯田仍然屹立不倒。聽導游說,懸空寺之所以能掛起來,是因為硬巖里支撐的橫梁和樹木都要仔細計算,有的用來承重,有的用來平衡城堡的高度。這些木頭都泡過桐油,不怕蟲,有防腐作用。因為寺廟離山很近,兩側有突出的巖壁,即使有大風也不會對寺廟構成威脅。
參觀孔廟使我由衷地贊嘆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高超的建筑技藝。歷經1500多年的風雨,寺廟依然保存完好,是中華文明的奇跡。
懸空寺記散文 篇14
山西恒山懸空寺是我去過的眾多景點中最有個性的一個景點了。
懸空寺位于陜西省渾源縣,距大同市約65公里,是全國重點保護單位。他是唯一的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獨特寺廟。它是根據“不聞雞鳴犬吠之聲”的要求建造的。
他修建早在懸崖峭壁之間,始建于北魏,距今有1400年的歷史了。在始建初期,最高處的三教店原離地90米,由于河床的逐年淤積,現僅剩58米。懸空寺發(fā)展了我國建筑傳統和風格,其特色可概括為奇、懸、巧三字。
值得稱“奇”的是,懸空寺處于深山峽谷的一個小盆地內全身懸掛于石崖中間,使古寺免受雨水沖刷。優(yōu)越的地理位置是懸空寺能完好保存的重要原因之一!皯摇笔菓铱账碌牧硪惶厣砻婵瓷先ブ嗡鼈兊氖鞘畮赘肟诖值哪局,其實有的木柱根本不受力,而真正的重心撐在堅硬巖石里,利用力學原理半插飛梁為基。懸空寺的“巧”體現在建寺時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峭壁的自然狀態(tài)布置和建造寺廟各部分建筑,將一般寺廟平面建筑的布局、形制等建造在立體的空間中。
一眼望去,在懸空寺底下有一塊巨型石頭,上面寫著“壯觀”二字。其中“壯”字的右下角多了一點,是李白特意加的一點,已示此廟比壯觀還要多一點。明大旅行家徐霞客稱此寺廟為“天下巨觀”。
懸空寺有個性嗎?建議你也去看一看!
懸空寺記散文 篇15
過年了,爸爸、媽媽帶我去淳安、建德一帶度假,那里空氣干凈,風景優(yōu)美,我印象最深刻的景點是建德大慈巖。
去大慈巖的路上,我就好奇地問爸爸:“大慈巖是什么,是一塊巖石嗎?”爸爸告訴我:“大慈巖是座山,山上有座廟!蔽液蛬寢尵烷_始念:“從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廟,廟里有個老和尚在給小和尚講故事:從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廟,廟里有個老和尚在給小和尚講故事……”念著念著,就聽見媽媽在喊:“這邊山上真的有座廟,還有個菩薩呢!”順著媽媽手指的方向,我果然看見一座寺廟懸在半空中,邊上坐著一尊大金佛。
為了照顧媽媽這個老弱病殘,我們坐纜車到了半山腰,爬了一段臺階后,腳底下路變成了一塊塊石板,從兩塊石板之間的縫中可以看到深深的山谷,我有點害怕。還好沒走幾步,就到了清音閣,清音閣一名取自古詩“非必絲與竹,山水有清音”。過了清音閣往下走,就到了香亭,香亭旁邊就是我們在山下看到的大金佛,這是一尊雙面佛,面向山體而坐,我們在山下看到的是這尊佛的后腦勺。
又走了一段路,我們走到了一個小賣部,爸爸去買開水。我發(fā)現門口的牌子上寫著這里是觀佛臺。從這里向對面山上望,可以看到全國最大的天然立佛,整個大慈巖主峰就是一尊地藏王菩薩的側面立像。它身高147米,其中頭部高41。3米,肩寬60米,由奇石、怪洞、草木和諧地組合成大佛的五官,惟妙惟肖,形象十分逼真,被譽為“中華一絕”。大慈巖也因“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的稀有自然景觀而名揚四海,載入《中國之最》。我仔細地看了那座山,上半部分是有點像一張臉,但我覺得他并不像慈眉善目的菩薩,倒是有點像變形金剛。不管它是什么,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真令我感嘆。
過了觀佛亭,我們又開始向上攀爬,來到地藏王菩薩廟,大殿一半嵌入山巖一半懸在空中,也因此獲得“江南懸空寺”的美名。走了這么多路,又已經是正午了,我們全家往“泡面洞”走去。
到了“泡面洞”,我們一人買了一碗泡面,走了這么多的山路,我覺得這碗泡面特別香。我一邊吃泡面一邊想:“連飯館都只賣泡面,古人沒有現代工具,卻能在這么高的山上造出這座懸空寺,這充分體現了古代勞動人民的勤勞和智慧!背酝炅伺菝,我們就下了山。下山花了四十分鐘,到了山腳我的腿已經發(fā)抖了。
懸空寺記散文 篇16
從云岡石窟出來,正好有車去懸空寺,于是我們趕緊上車。就這樣一路我們來到了大同最有名的懸空寺。
我一抬頭,就看到在懸崖峭壁上的一座相連的寺廟,這就是懸空寺了,我情不自禁的(地)感嘆,哇,太壯觀了。在一片寸草不生的崖壁上竟然會有這樣雄偉的建筑。懸空寺下面僅僅由幾根紅木支撐著,在整片峭壁上顯得孤零零的,但卻能保存的如此完整,讓人不禁感嘆古人的高超技藝。(巧奪天工呀。
進入景區(qū)后,我的注意力被一塊李白題字的大石碑吸引,我發(fā)現壯觀的壯字旁邊多了一點,本來我以為這是錯別字,后來聽景區(qū)的人介紹,原來這多的一點是因為懸空寺太壯觀,因此比壯觀還多了一點。(壯多一點,有了“巧解”!挺有意思!)
走進懸空寺,越走越高,剛到第二層,媽媽就嚇得心驚肉跳,抓著我得手不放了。我問:“干嘛?”媽媽說她恐高,要我扶著一下。我扶好媽媽,一看媽媽后面,還有個人更夸張,竟然在那里爬著走,差點我就笑出聲來了。不過從懸空寺的最高的地方看下去,都是懸崖峭壁,真的很膽戰(zhàn)心驚,爸爸給我拍照時,都緊張的發(fā)抖了。(媽媽拉你的手、那人在爬著走、拍照時發(fā)抖,非常好地寫出了“懸空寺”的“懸”。
過了會,我下樓時看到爸爸媽媽站的地方拍照很好,我怦然心動,又爬了上去,結果碰到一個老爺爺和老奶奶,他們在討論這里是上去還是下去,看我爬了上去,他們馬上也爬了上去。
游玩好懸空寺,爸爸在車上說自己的相機不夠好,回家要再去買個鏡頭,一路我們說著話,司機載著我們趕去機場,結束了這次的山西游。
最后兩個自然段,是不是再斟酌下,讓這篇游記更完美些!
懸空寺記散文 篇17
炎炎夏日中,穿過幾座大山,便來到了懸空寺。與已經被現代開發(fā)的大同不一樣,這里有一絲寧靜,有一絲神圣,更有著現在所很難看到的壯觀。
初到懸空寺,走入山間,懸空寺似乎離我有些距離。遠看,古老的它似掛在山上的一幅畫,有色彩但又被山色所渲染。寺廟掛在半山腰上,像是山突出的一塊,好像隨時都會因一陣風而墜落。真險啊!
繼續(xù)向前行走,大詩人李白親筆題寫的“壯觀”二字映入眼簾,凝神細看,“壯”字旁邊還多了一點。據說,李白游遍祖國大好河山,認為懸空寺比其他都壯觀多一點;寫罷“壯觀”意猶未盡,就在“壯”字上重重加了一個“點”。我想,李大才子沒有揮毫作詩,而是用兩字加一點的方式表達贊嘆,大概是他也與其他參觀者一樣,已經被懸空寺深深震撼,無法用言語來描繪了。
走過用木梁撐起的懸空橋,抬頭仰望,全木質結構的懸空寺近在眼前。這一切僅僅憑借一根根橫梁支撐起來。我似乎感受到了木梁的搖晃和建筑的脆弱。半山腰旁沒有一點護欄,完全是架空的;山也沒有一點坡度,徑直向下,十分險峻。歲月的流逝依舊使它蒼老了許多。所有彩色都成了黑白,上面的美麗已被風化,化作點點塵埃。
攀登上懸空寺,更高了。我立在山巔俯瞰,山下一切盡收眼底;看向對面,高山與我平齊,我似與山對話。剎那間,山、寺、人,還有呼呼風聲合為一體,都沉浸在那探索壯觀的喜悅和美妙中。我仿佛聽到了北魏天師道長寇謙之仙逝前的遺訓,要建一座空中寺院,以達“上延霄客,下絕囂浮”;我仿佛看到了一位又一位能工巧匠為實現道長的遺訓,一步又一步地攀登著,挖掘著,建造著,用雙手創(chuàng)造著這一個建筑學和美學的神話。
我默默地站在懸空寺前。懸空寺也默默地站在我面前。它默默地立著,默默地表述著,讓所有來往者感受到心靈的震撼。它在用自身的壯觀告訴我們:輝煌的美麗其實并不屬于它,而屬于在它身上體現的一個世紀、又一個世紀。藝術,從來不因花里胡哨而產生魅力。真正的美不言而喻!
懸空寺就是這樣,靜靜地立著,用自己的方式書寫著奇跡與美;蛟S,隨著時間的流逝,它終有一天會消失,但已經在歷史長河中鐫刻了自己的永恒。
只愿懸空寺安立,裝飾每一個人壯美的夢,如李白,如我,如每位慕名而來的參觀者。
懸空寺記散文 篇18
李白在詩中寫到“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秋日的清晨,隨父母到恒山一游,便遇見了懸空寺。
導游告訴我們,到山西的大同不去拜訪一下懸空寺廟,心中是會留有遺憾的。據說懸空寺距今已經有1500年的歷史了。它是空建在恒山腳下金龍峽谷的懸崖峭壁間,被《時代》周刊稱為懸在天上的建筑。我們從谷底遠望懸空寺就像一座不可思議的浮雕,鑲嵌在萬仞峭壁間,層層疊疊的樓閣,只有幾根顫顫巍巍的細長木柱在下面支撐,而寺院上方大片的赭黃色巖石,微微向前傾斜,仿佛就要塌下似的,讓我膽戰(zhàn)心驚。導游說,恒山懸空寺廟平時是限制游客流量的,我們起得早便是佛虔誠的信徒,剛好可以一睹莊嚴的寺廟壯景。
前一天剛下過雨,山路濕滑,我們小心翼翼地前行,唯恐驚擾了山中的神佛。懸空寺建在半山腰,背向陡峭的絕壁,下臨深谷,樓閣間以棧道相連,我們在寺廟的棧道上,就像在天上漂浮,隨時都有可能掉下來。眼前是紅磚綠瓦,耳邊是呼呼風聲。我屏住呼吸,小心翼翼地踩在木板上,生怕木板踏下去,到了一個游人稀少,棧道更為狹窄的地方。我停住了腳步,腳下吱吱作響。我實在是沒有自信走過去了。我看到棧道對面有一個瘦削的僧人,正在打掃路邊的階梯。我抬頭看他,正好撞見他看我的目光。清澈的眼眸里寫滿了慈悲與寧靜。他沖我雙手合十,一聲“阿彌陀佛”向我伸出一只手來,渡我過去。握住那溫潤的手,我的心中莫名地感動。
寺廟的僧人們告訴我懸空寺之所以能屹立千年不倒,是佛祖的庇佑。那么多撐在懸崖上的柱子,都是經過精心計算,有些承重,有些平衡樓閣的高低,在千年之前,古代的能工巧匠們竟然有如此強大的自信,相信自己的杰作能夠在后世成為奇景。
那一天,我與懸空寺相遇,心中升騰起對歷史與宗教崇敬與信仰。下山的路并不算太久,一路上遇到的風景,與來時就是不同,仿佛凈化著我的心靈,“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
懸空寺記散文 篇19
在暑假期間,爸爸媽媽帶著我去了山西恒山的懸空寺。
當時我就想寺就是寺,怎么會懸空呢?在這次旅行中,我有幸見到了“世界十大最奇險建筑”之一的懸空寺。懸空寺建于北魏年代,距今1500多年了,是世界上罕見的木結構高空古代建筑。當車輛拐過山口,第一眼看到遠處懸在恒山絕壁上的懸空寺時,所有人都驚呼它的奇特和險峻!來到山腳下,抬頭看著懸崖峭壁上的懸空寺,感到更加震撼。懸空寺不是真的完全懸空,它距離地面約70米高(30層樓高左右),是在高山懸崖中間的絕壁上利用坡度用幾十根碗口大的木樁撐起的一排懸空寺廟,寺廟的一小部分建在懸崖石壁上,大部分靠木樁撐起寺廟底部懸在懸崖外的空中。它面對恒山主山脈,背靠山間綠屏,上載危崖、下臨深谷,十分的險峻!據說當年建懸空寺,先造廟宇,再將它吊到巖壁上,當時沒有吊車設備,如何能吊上去是個謎,但可以想象出那時工程是多么的浩大!
上了懸空寺,又有著和在地面看不一樣的感受。懸空寺由于承重有限,每次僅能讓一定數量的游客上去,且在上面停留時間不能超過半小時。沿著絕壁修建的樓梯登上懸空寺,往下看時我不免有些頭暈目眩,只見地面的人和車都顯得很小,山間旁邊泄洪排水道巨大的水轟鳴聲,懸崖絕壁上呼呼的風聲,加上腳下踏著寺廟完全懸空的木地板,都讓人在上面無比緊張。寺廟的每個房子較小,寬度較短,走廊也都比較窄,最懸的是懸空走廊的扶手很低,扶著扶手整個人很容易懸在外面空中,加上踩在懸空走廊的木板上吱吱作響,嚇得我和媽媽都很害怕。對于經過的所有廟堂,我都是只略略瞧了瞧就快步走開,不敢久留,一心只想早點回到下面的平地上去?缮蟻聿蝗菀祝氯ヒ搽y呀,在高空懸空的狹窄木制走廊上,站著往下看腳都是麻的,根本不敢站,只有扶著矮矮的扶手,連滾帶爬的經過一段段險峻的懸空走廊;這里下山的樓梯也很窄很陡,我都是坐著臺階一步步小心翼翼地往下挪的。
好不容易回到地面上,再仰望懸崖上的懸空寺,心里升起一種對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敬佩之情,在當時建設條件遠遠沒有現在好的條件下,他們憑著智慧和毅力建成這么險峻雄偉的建筑真不容易啊!怪不得古代著名旅行家徐霞客評價懸空寺是“天下奇觀”,現在每年都有大量的中外游客來參觀懸空寺的這個奇觀。懸空寺之旅給我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
【懸空寺記散文】相關文章:
探險故事——懸空寺歷險記04-22
游懸空寺12-26
懸空寺是哪個朝代的04-13
游山西懸空寺04-18
探險故事——懸空寺歷險04-27
夢記散文04-01
家訪記散文04-14
騎馬記散文04-16
植樹記散文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