鍋蓋情結散文
當秋天的第一片葉子飄然落下,當綠色的楓葉即將被寒霜染紅的時候,記憶也如瑟瑟秋風在湖面上蕩漾起的陣陣漣漪,懷舊的思緒不時地在心間泛濫。
當我們回憶起一個老地方,凝視著一張老照片,傾聽了一曲老歌……便會身不由己地跌進曾經熟悉的情景里。正如此刻,我站在廚房的爐灶前,凝視著冒出騰騰熱氣、散發出陣陣菜香味的鐵鍋,思緒便隨著裊裊升騰的蒸氣而紛零飄渺。
眼前,這對帶著厚重圓柄的鐵鍋和嵌滿油污的木頭蓋子,比起如今商場里貨架上擺放的新奇款式的不粘鍋、無油煙鍋等,實在顯得太存舊、太老式了。可就是這么一對普通的鍋蓋,我一直不愿意丟棄。每每端著它準備炒出一個個美味菜肴的時候,總會構起我一陣陣無限的遐思,讓我無端地陷入對往事的美好回憶里。我之所以戀舊,是因為它曾經見證了我與丈夫一路走來的艱辛生活,與其說我戀舊,不如說是懷念那段艱難苦澀的悠悠歲月。
20世紀80年代后期,先生大學畢業后回到家鄉工作,我與他結束了六年的馬拉松式的戀愛長跑,終于步入幸福的婚姻殿堂。那年代,因為生活拮據,年輕的夫婦大多沒有自己的獨立住處,結婚后通常都是與父母共居一處。而那時的我們,因為與公婆不在同一城市,各自的單位又分不到房子,無奈之余只好借了馬軍巷親戚家的老屋子作為結婚的居所。
婚后,我與他過起了小日子。那時候他工作單位在郊區,每天跟著廠車早出晚歸。而我上班處則在市中心,空余的時間相對要比他多,于是,平日里的家務活自然而然地落在了我的身上。
兩人世界嘛,繁瑣的事兒不多,無非也只是些買汰燒的事。起初,我每天買菜、洗菜、燒菜,他下班回來吃現成的。也許是見人挑擔不吃力吧,每次我燒好菜他不屑一顧不說,還總是口無遮攔地評頭論足。一次,我將一盤熱騰騰的炒青菜端到桌上,他漫不經心地挾一筷放入嘴里,辯著滋味就皺起了眉頭,毫不客氣地埋怨道:“咦,乍這么咸呀!”又有一次,他坐在餐桌前,望著端上來的炒螺絲顏色很淡,便直截了當地嗔怪道:“呀,炒螺絲怎么不放醬油?”我聽了既生氣又泄氣,重復了幾次后,我干脆甩手不干了,就等著他下班后燒菜給我吃。
生活中,很多男人天生會掌勺。我得承認,先生燒的菜,味道的確比我燒的要好吃。人嘛,各有長處,也各有短處。雖然他精雕細琢,但未免動作太慢。每天他下班回來下廚,慢條斯理的動作,總要忙上一個多小時才有的吃。日子久了,我哪里耐不住,實在忍不住了,便依樣學樣地照著他的燒法又嘗試起來。這回他可學乖了,來了個一百八十度的大轉變。端上來的每一道菜,他一律不加思索地嘖嘖稱贊。我便沾沾自喜,以為自己就是個稱職的廚娘,心甘情愿地撐起了廚房里的整片天。
日子平平淡淡,生活實實在在。兩年后,平靜的兩人世界被呱呱墮地的兒子的一聲啼哭打破,生活亂了套,夫妻倆忙得不可開交。每天天不亮就要起床,生爐子,燒水,洗尿布,哄孩子等,干不完的家務活,做不完的繁瑣事。為了帶孩子,我特意請了哺乳假。假期滿后,一邊上班一邊帶孩子,有時還要上夜班。雖然請了人幫忙帶孩子,但下班后仍是忙得像打仗一樣。那時候,好在我們年輕,渾身有使不完的勁。夫妻同心同德,同甘共苦;勁往一處使,力往一處用。買煤餅,沒有送到家的服務,先生就從單位里借了輛三輪車,我做他的助手搬煤餅回家;老房子,沒有洗澡的地方,先生就在院子里搭了間淋浴房,我當他的下手搬泥磚起墻。
如今人們熱衷于到周莊、烏鎮等古街游覽,喜歡游逛在古老的建筑里,從這間竄到那間,走得不悅樂乎,看得眼花繚亂。趟若真叫你住在那里面,你就知道那滋味其實并不好受。就拿我們住的那幾間老屋來說吧,以前叫書廳,是大戶人家用來給孩子上課用的。粉墻黛瓦,雕花門窗;頭頂瓦塊,腳踩方磚。門窗都是朝北而開的,墻壁又是高高聳立的。冬季,白天院子里照不到幾絲陽光,夜晚毛巾凍得硬如堅冰;夏季,白天太陽曬得酷暑難當,夜晚蚊子盯得渾身起斑。周圍的光線,幽幽的,暗暗的,屋子里永遠籠罩著灰暗的氣氛;大方磚的地面,潮潮的,濕濕的,空氣中永遠彌漫著濕潤的味道……
因為居住的`地方潮濕,我家燒菜用的鐵鍋子的鍋底常常會結一層鐵銹,日子一長就爛出一個個微小的洞孔。燒菜的時候,菜湯從銹蝕的孔縫里滲漏到火爐里,發出“嗤嗤嗤”的響聲,所以,那時候,我們經常要更換鐵鍋。那時候,大多家庭經濟上都不寬裕,添個碗換個鍋什么的,免不了要掰著手指算一算,合算不合算。不知先生在哪兒訪了個厚厚的生鐵鍋,又對鍋子加了個牢固的鐵柄,鐵鍋就很耐用了。
我們在馬軍巷住了五年。終于從單位分到一處地處紅門館前的木結構舊小屋。那房子僅有二十多個平方,卻有樓上樓下,看上去像一艘船似的,樓上十二個平方,樓下只是一個走廊式過道,用來當廚房用。但比起馬軍巷來,最大的好處就是,陽光充足,通風透氣。幾年后,我們又搬進了稍大一點的水泥結構的屋子。再以后,我們就買了寬敞舒適的商品房。幾經搬遷后,我們住的空間越來越寬敞,過的日子越來越富裕,可是,生活里以前的痕跡卻是越來越少了。只有這對鍋蓋,每次搬遷,我們總是舍不得丟棄,一次次跟著來到新居入伍,倒像是我們親密的伙伴,至今依然陪伴著我們。
這對伴隨我們二十多年的鍋與蓋,不僅讓我懷念曾經的美好,還給了我更多的啟示:夫妻之間不就如同這對鍋與蓋嗎?鍋少不了蓋,蓋離不開鍋。你擁著我,我貼著你;你依著我,我戀著你;你離不開我,我離不開你。盡管有時會磕磕絆絆,但總是會相依為命;不管遇到什么樣的困難,鍋總是少不了蓋,相依相伴;不管生活如何艱難,蓋總是跟隨著鍋,不棄不離。
秋風瑟瑟,秋意濃濃,秋思縷縷,人生也到了仲秋之際。我們開始念舊,學會堅守,更加珍惜。回憶往事,我們無限感慨。生活里有艱辛,也有享受;有磨難,更有快樂。我們之所以念舊,之所以堅守,之所以珍惜,是因為我們共同度過艱難的曾經,共同擁有幸福的現在,共同再創美好的未來。
【鍋蓋情結散文】相關文章:
瑤胞的尋根情結散文11-11
一直延續年少的情結散文11-13
薺菜情結心情日記03-25
為什么高壓鍋蓋上有橡皮圈06-13
我的箜竹情結心情日記03-25
數學家華羅庚的愛國情結05-20
疫情結束復課后學校工作計劃(通用7篇)04-20
黑與白散文11-06
資格散文12-25
夢想_散文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