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經驗散文
在許多招聘面試中,求職者往往被問到有無應聘崗位的工作經驗;有經驗者大受歡迎,無經驗者則打入冷宮。這個問題已經成為應屆畢業生和中途改行人士進入新職場的一大障礙,常有人在這道“柏林墻”下徘徊不前,枉自嗟嘆。
我理解用人單位的心情。由于公司利益相關,他們總希望網羅到業內精英、行家里手;這不僅因為“老將出馬,一個頂倆”,有可預期的經濟效益;而且無需實習、培訓,浪費時間,增加運營成本。然而,我們也看到,盡管用人單位思賢若渴,拿出高職高薪,充分表達了攬才的誠意,但“空降的傘兵”取得驕人業績的卻似乎并不普遍;能夠給公司帶來長遠利益,乃至可與老板風雨同舟、患難與共的更是鳳毛麟角。這又是為什么呢?
我猜想,“經驗”的價值,很可能一直被人為的高估甚至夸大了,其實它并非什么萬應的靈丹。人在初戀時都沒有“經驗”,但卻渾身充滿了激情與真誠;回首往事,最令人動情的恰是那青澀的初戀,它刻骨銘心,讓你魂牽夢繞,永難釋懷。待到徐娘半老,灰發將禿,“經驗”倒是有了,可也遠離了激情與真誠,更多的只是利益的計較、自我的防護;那種孤注一擲的勇敢、慷慨赴義的豪邁,那種以身相許、不離不棄的諾言與踐行諾言的血氣,早已隨風而逝,或淪為青春沖動、理性稚拙的笑談。然而,人的生命中又豈能沒有激情和真誠!它們就像食物中的鹽,能讓平淡和庸碌化為津津有味;它是人類生存繁衍的主要動力,是我們賦予生命以意義的合法依據。
“經驗”往往使我們樂于重復過去而怯于嘗試未來,固步自封,害怕改變——然而大河奔流般的生活卻每天都在改變著。“經驗”容易使我們陷入思維定勢里不能自拔,誘導我們頑固的抗拒一切新的理論、新的發現、新的希望。“經驗”或許對火車司機來說稍具一點無足輕重的參考價值,因為他每天面對是一成不變的線路、熟視無睹的風景,連潮汐風雨也與他漠不相關;而揚帆遠航的水手,則需要每時每刻的觀察水文,應對漩渦。他需要的其實不是“經驗”,而是解決實際問題的知識和技能;正確掌握了這些基本的知識技能,他就能勝任任何富有挑戰性的工作。古人云:“窮(無計可施意)則變,變則通,通則久。”世間萬物,變是永恒的`法則;而依賴“經驗”生活的人,不啻是盲夫夜行,大自然的神奇瑰異、氣象萬千,對他來說仿佛并不存在,也沒有任何價值和意義。
一個具備學習能力的人,他能使自己很快適應新環境、新工作,而無須仰仗“經驗”的福佑。一位偉大的推銷員,他既能推銷出黃金和寶石,也能將稻草、牛糞賣給最需要它的人。如果一位商人積累了半輩子推銷黃金寶石的“經驗”,而當環境一旦改變他就張皇失措,無所適從,身懷“屠龍絕技”而怨尤神龍不再,那他就稱不上是“偉大的推銷員”。清末的八旗子弟,有很多曾落魄到衣食無著,仰人鼻息,就因為他們只有養尊處優的“經驗”,而無腳踏實地的恒心。
我并不鄙薄“經驗”,我可以給予它應有的尊敬,但我絕不會讓“經驗”縛住手腳。我要鼓勵一切有心人,去尋找一份新工作,開辟一個新領域,為的正是擺脫那“經驗”的桎梏,從而揭開他們生命中嶄新的華彩樂章。我相信他們會達到目標的,因為他們對于新的工作、新的領域,雖然沒有“經驗”,但我已經很明白的告訴了他們獲得“經驗”的方法——那就是不斷地學習,不斷地實踐:你永遠不能夸口這個世界你都知道了,對你已無秘密可言了;你的過去,無論成功還是失敗,除了見證歲月流逝,其他什么也說明不了;你還要推倒雕像,從頭再來。我很喜歡這種溫暖的感覺,這將使我們在自然面前,永遠保持一份謙卑、一份真誠的感動。
【論經驗散文】相關文章:
《鹽鐵論》卷十03-18
《鹽鐵論》卷九06-21
《鹽鐵論》卷八06-21
《鹽鐵論》卷七06-21
《鹽鐵論》卷六06-21
《鹽鐵論》卷五02-09
《鹽鐵論》卷四06-21
《鹽鐵論》卷三06-21
《鹽鐵論》卷二06-21
《鹽鐵論》卷一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