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永遠的經歸散文

時間:2021-01-10 09:31:27 散文雜文 我要投稿

永遠的經歸散文

  公歷的2012年8月23日這天上午,在都昌新建成的第一中學校園內舉行了宋代著名教育家陳澔雕像的落成儀式。適逢這天是農歷壬辰年的七月七日,是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日子,是中國傳統的情人節。這是否在昭示人們,今天的新一中正在積極地與人文、與歷史結緣,切實地承載起傳承歷史文化的重大使命,為豐富和發展都昌的教育事業盡職、盡責、盡力?

永遠的經歸散文

  今天的都昌縣第一中學,就是在過去的“經歸書院”的舊址上新建起來的。

  經歸書院,是我國宋代著名的理學家、教育家,朱熹的第四代嫡傳弟子,陳澔(公元1260-1341,都昌北炎鄉馬坡村人,字可大,號云住,人稱經歸先生)于元至順年間,在都昌縣城的西山山麓,無花山下創辦的一所我國古代著名的書院。其所著的《禮記集說》是明、清兩代學校、書院之御定標準教材和科舉取仕的必備范本。因而“經歸書院”隨云住先生的《禮記集說》而聲名鵲起,名揚天下。明成祖朱棣于永樂元年御定《禮記集說》為明朝開科取士的專用教材,清代延其舊制未有改變;清雍正二年(公元1724),皇帝詔命陳澔從祀孔廟,被尊奉為先儒。

  陳澔的雕像神態儒雅謙恭,白髯飄飄,瀟灑自若。左手捧一冊線裝書,右手微抬,單指輕揚,似乎在諄諄勸告人們,立世當守以德立人,以人為本,以禮為先的理學之念,充分地體現了陳澔謙謙先賢的卓然風范和清明廣博的學者氣概。

  明朝萬歷年間,張居正曾下令廢、毀書院,改為云住祠。崇禎六年(公元1633年),知縣陳嗣清重修書院并增建書舍多間,旋即,又遭兵燹。清康熙二十四年(公元1685年),時任都昌知縣的'曾王孫著令陳澔14世孫陳皋訓重建堂室,同時更名為經歸祠,專祀陳澔一人。1942年6月,日本侵略軍攻陷都昌縣城時,都昌這座具有六百八十多年歷史,全國最著名書院之一的理學教育基地——經歸書院,未能逃脫悲慘的命運,遭日本強盜的戰火摧毀,存世時長為612年。

  如今,在沉寂了70年的漫長歲月之后,一座嶄新的學府——都昌一中,終于在其原址上傲然聳立起來了。這是現代的都昌人對文化的自我擔當;對人文的自覺傳承;對歷史負責任的嚴肅姿態;對教育實行傳承轉合的積極作為;是未來一代又一代學子求知和成長的搖籃。所以,我們可以豪邁且驕傲地對世人說:都昌一中,就是一座全新的經歸書院,是都昌這塊地域上文化傳承與發展的見證者。

  今天的都昌一中,較之于過去的書院在形式上規模更大,規格更高,設備更完整,功能更全面。整個校園占地面積168畝,辟有辦公區,教學區、生活區三大部分。各部之間,環環相扣,緊密相連。學校共有教職員工400余人,可以容納學生近4000人就讀。是一所真正的,現代化的高級中學。

  如果說,原來的都昌一中是建在漢代“匯東書院”以及供奉蘇耽蘇真人的“紫清宮”基礎之上,而深受儒、道兩家文化的熏陶和浸染,取得了過去那些輝煌成績的話,那么,今天這新建的都昌一中,則是在此前已具厚重的人文基礎之上,又增添了理性且強勁有力的翅膀,為學校明天的騰飛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積蓄了更大的能量,將會以更加巨大的育人成就彪炳史冊,光耀千秋的。

  今天,我們在經歸書院的舊址上豎起了陳澔先生的雕像,明天,我們還要讓“空遠”“云住”兩大摩巖書刻回到書院,回到屬于他們的原始地方。通過他們,將歷史與現實有機地串聯起來,構建起一條攀登知識殿堂的邃道,讓莘莘學子順利、便捷地到達理想的彼岸,放飛青春的夢想與渴望。

  都昌一中,你就是永遠的“經歸書院”。“經歸”永遠!

【永遠的經歸散文】相關文章:

《周易》下經(歸妹)06-14

脈脈送春歸散文11-09

散文:永遠到底有多遠12-14

愛若有呼喚,幸福便永遠都在散文12-05

自南山北歸經分水嶺唐詩原文02-01

歸氏-姓歸的名人-歸姓起名字-歸姓的起源與家譜07-23

經氏-姓經的名人-經姓起名字-經姓的起源與家譜07-23

讀《永遠的琥珀》有感10-26

永遠的同學700字04-14

永遠的同學心情日記03-07

真人一级一级97一片a毛片√91,91精品丝袜无码人妻一区,亚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亚洲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中文字幕永码永久在线 | 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 | 制服中文在线永久 | 日本一线A视频免费观看 | 日本午夜一区二区三区影院 | 日韩精品秘一区二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