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與我共舉杯散文
讀劉震云的書,不是因為他得了矛盾文學獎,純是好友小棒子的力薦。初看時,也并無太多的感受,但讀到四分之一時,已經被其中的語言所吸引,于是很多年前讀書的場景,又難得地再現了,妻和兒只看著我捧著書或坐或站或臥,時而大笑,時而連說過癮,時而給她們講幾句,讀書的快樂,遠勝于其他任何方式的消譴。
人是孤獨的動物,所以人總是在不斷地尋找著能說上話的人,從而來擺脫孤獨。同學情、戰友情、網友情,紅顏藍顏綠顏就是這么來的。但人與人相逢相識相知是不由自己選擇的,能說上幾句話已經不容易,若能從中找到總有話要說的人,那簡直是鳳毛麟角。有的人終其一生,也未必找得到一個,“人生得一知已,足矣!”這句話已經是最好的實證。不要牽強地認為,自己有多少知心朋友,其實有些時候,只是個形式與維系的關系,有些話是套話,有些話是廢話,有些話硬著頭皮說硬著頭皮聽,因為你想維系下去,就得說下去和聽下去,是否出自于本心呢?只有自己知道。
有的人,你和他說了一生,你拿他當朋友,可人家未必拿你當朋友,因為你潛意識里當他是知已,而對方卻從沒把你當知已,也只是為了維系而不得已做了聽眾。同樣的道理,有些人拿你當了知已,你也未必真心愿意,也不過是勉強維持而已。作品中寫了兩代人的情怨糾葛,東奔西走,也就為了去尋找能解自己百年孤獨的人。真要找到了,那給人的感覺是無比暢快的,以前不高興的事,和知已談了也就成了高興的事;說到沒有說的了,和知已在一起找點話也能說到高興。這話啊,挺怪,同樣一句話,對待不同的人就有兩種不同的說法,對有些人永遠說不完,對有些人卻永遠也說不得。這人啊,也挺怪,在一個人眼里就是個木頭,也許在另一個眼里就是個雄辯家。說來說去,還是一句老話:酒逢知已千杯少,話不投機半句多。再換句話說:傾蓋如暮,白頭如新。
每年過年,總會看到同學們的`變化,年紀越大,越會睇透人生,所以相聚時不只是舉杯歡暢,還有著花開花落、人生無常的感慨。說穿了人生一世,草木一春,人永遠也不知道明天會是什么樣,若是能找個說得著話的人聊個痛快,那此生也就沒什么大憾,又何苦去追求過多。這個要求似乎不高,但要達到彼此知心又何其之難。所以盡管兩代主人公歷盡艱難,也仍然沒有讓自己的心靈找到真正的慰藉,但我想,他們又何嘗讓別人的心靈得到慰藉呢?
人生本就是矛盾的,也因為矛盾才有了故事,才有了感情波折,才有了小說去讓人們深思。好的小說是能讓自己的心靈震撼的,好的作者能說中你的心事,如一把無形的小錘敲打著你的心鼓。
年紀大了,卻仍然有點浮,絕大多數的時候話是應付著說話,有時候硬說下去也便不耐煩了。就這么勉強自己,也不知道是對還是錯,但大家都在應付著,是真的找到了說話的人,還是已經放棄了尋找呢?
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近雪,能飲一杯無?不知道下一個雪花飄的季節,會不會有人像我一樣,舉起杯中酒,向著說一句頂一萬句的人敬上一杯,來,與我共舉杯!
【誰與我共舉杯散文】相關文章:
你不懂我便與我無緣散文04-30
暮與憶瘦了誰散文11-07
紅塵亂世,誰解風情散文11-19
錦瑟年華誰與度散文欣賞11-05
紅塵笑我為誰醉散文11-05
醉了誰的眉的散文詩07-29
他家但愿富貴,愿與君共蒲糜散文11-03
春意闌珊,為誰落筆話凄涼散文11-05
悠悠千載,誰堪忙碌間散文11-04
我怕我會掉眼淚,失去你們的誰散文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