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盲李秀珍散文
李秀珍活到七十歲,能夠認識的只有自己的名字和十個阿拉伯數字。
小時候家里窮,李秀珍身子骨又弱,黃黃瘦瘦的。嬸子大娘們說:天黃有雨,人黃有痞。這“痞”到底是個什么?那時沒人說得清。大約也就是貧血、營養不良之類吧。
成年后,爹娘憂心丫頭這樣的身子,鄉下地里活計難以勝任,便思謀著給她尋個城里街面上的女婿。但城里人講究門當戶對,等閑也不愿找個鄉下媳婦。好容易盼到媒人回了話,說是有一戶姓王的人家給兒子說親,愿意要她這樣的。
舊時婚姻多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等到李秀珍過了門,見了夫婿,才暗暗叫苦。原來,男人有些缺心眼。家里弟兄姐妹多,日子過得也很緊巴。難怪對方不挑剔她是個鄉下人呢。
欣慰的是,男人老實巴交的,雖然木訥,卻也知道心疼媳婦,重活不讓秀珍插手,兩口子從不斗氣拌嘴。婚后,街道上體諒他家的難處,給老王家安排個孩子去造紙廠工作王家二老合計了,尋思孩子們除了老大外,其他的都猴精,不愁今后養家糊口,便把這個缺給了王老大。
造紙廠那些年效益不錯,還能按時領工資。加上李秀珍在街上出了個小攤,早上攤煎餅,中午炸丸子,晚上打豆漿貼補家用。幾年間添了一兒一女,小日子過得還不錯。
可是,天有不測風云,人有旦夕禍福,李秀珍三十八歲那年,正是國慶節那天,一場災難降臨,一下子塌了天。
那王老大說是缺心眼,也就是為人腦子遲鈍些,進了廠安排得是電工。那年國慶,廠里讓他給大門安裝彩燈,不知怎么地觸了電,當時就沒了氣息。
噩耗傳來,李秀珍哭得死去活來。看看抱著自己膝頭哭嚎的兒女,李秀珍不知以后的日子怎么過。
鄰居大娘同情李秀珍,幫她找了個在縣醫院看車子的工作。活兒不重,而且是半天輪班,可以兼顧家務。
一個冬日的上午,秀珍正在停車場巡視著,過來一個中年女人,抱著一個襁褓中的嬰兒,走到她身邊說:“大姐,我肚子有點不好,你幫我抱一下孩子,我去趟茅房。”
善良的秀珍想:誰沒個急事?沒個要人幫忙的時候呢?便應道:“行啊,放心去吧。”接過孩子的時候,她小心地揭開被子角看了看,一個面色紅潤的嬰兒正甜甜地睡著。
女人走了,眼瞅著進了不遠處的廁所。
來了幾個存車的,李秀珍抱著孩子,指點著交車的人將車停放妥當,然后才想起那個女人,時間已經過去半個多鐘頭。
秀珍擔心那女人有什么意外,請一個正要去廁所的女同志幫她看看,被告知廁所里根本就沒人。
這下子秀珍慌了神,難道,自己懷里抱著的是個有病的棄嬰?
她撩開小被子,嬰兒仍然睡著。秀珍叮囑一同當班的姐妹幫他照看一下,抱著孩子進了兒科門診。
醫生診斷的結果,嬰兒是個大約百天的女嬰,內臟四肢都很健康。問題是,孩子一側面頰有塊拇指大醒目的紫色胎記。同時,那一側的耳朵處光滑平整,根本沒有外耳廓。
秀珍將孩子送交派出所。
派出所的民警看稀罕物一樣看了孩子的面部和不存在的那只耳朵,又看了看土氣老實的李秀珍說:“我們這是派出所,這么丁點的孩子交給我們怎么處理?你還是抱回家先養著,沒人認領就交孤兒院。”
誠心丟棄的孩子,哪里會有人認領?況且,李秀珍不知丟孩子的姓甚名誰家住何方,但丟孩子的若真是粗心大意,想找到李秀珍還不是小事一樁?
想到可愛的小女嬰要送到無疼無熱的孤兒院,秀珍心里很難受。她做出了一個決定:不管自己的日子過得多艱難,她要收養這個孩子,像對自己的兒女一樣。她給孩子起了個名字“巧兒”。
她給了這個孩子超過親生子女的關懷照顧。她在孩子稍大些的時候,帶著她跑了好幾家大醫院。遺憾的是,孩子缺失的不僅僅是外耳廓,連內耳道也沒有。換句話說,孩子天生的一只耳朵。
孩子懂事了,小姑娘知道愛美了。細心的李秀珍給巧兒剪了個娃娃頭,雙頰披散下來的黑發,不僅遮住了耳朵,而且遮擋了臉上的紫色胎記。
九十年代初,李秀珍的一雙兒女有了自己的小家。孩子們都去了深圳打工,家里留下年過半百的李秀珍和剛上小學的巧兒,以及亡夫的二老。
這時候的李秀珍,已經不在醫院里看車,她要照顧年幼的`巧兒和年過古稀的公婆。重新拾掇出炸丸子用的三眼煤爐和平底鐵鍋。以微薄的獲利和亡夫每月一百多塊錢的遺屬補助,來養活家人。
歲月,過早地催白了李秀珍的鬢發;勞累,輕易地折彎了李秀珍的腰背;爐火,無情地熏烤出李秀珍比同齡人蒼老的面頰;那雙手因經常與熱油鍋的觸碰而傷痕累累。可是,不變的是她一如既往地微笑、善良和耐心。
又是一個冬日的清晨,起早去市場買紅蘿卜的李秀珍,在橋頭遇到一個蓬首垢面的老太太。老太太大冷的天穿一件薄襖和一條夾褲,腳上是一雙不知拾誰退下來的舊球鞋。老人在寒風中瑟瑟發抖,白發隨風飄搖。李秀珍忍不住走上前去詢問:“大娘,這么冷的天,您怎么站這兒?你家在哪里?”
老人見問,淌下兩行渾濁的老淚說:“閨女,我老伴死了,兒子也死了,媳婦容不得我,哪里還有我的家?”
李秀珍聽了一陣心酸,老人的遭遇,不就是自己家一樣?公婆失去了兒子,還有我守在身邊照料,可這老人孤獨一人,多可憐啊!
她沒有去市場,領著老太太折回家中。找了一件婆婆的舊襖和絨褲給老人換上,又盛了一碗熱粥端到老人面前。
身上肚里暖和了,老人千恩萬謝過李秀珍,站起身向李秀珍道別,顫顫巍巍向門外走去。
李秀珍猶豫了一下,攔住老人說:“大娘,這大冷天你到哪里去?留下不,我這兒子女兒都出門打工了,住的地方還有。家里不寬裕,可也不少你一口吃的。”
老人淚流滿面:“閨女,你真是個好人啊,給我吃的穿的,我已經知足了。我看你家景況也不是富足人家,留我這個老棺材瓤子,只會拖累你呀。”
李秀珍爽快地說:“嗨,誰讓俺們娘倆有緣呢,你就住著吧。沒事和我婆婆嘮嘮家常,幫我看個門,我出門做生意也放心不是?”
家里多了一張嘴,日子過得更緊巴。可喜的是,兒子女兒外出打工趕上好工作,又舍得出力下苦,賺了不少錢寄回家。讓媽媽存著,預備接幾間屋,也想讓媽媽和爺爺奶奶手頭寬裕些,少受些風吹雨打的苦楚。
李秀珍的臉上笑意更深,干活的勁頭更足。她用勤勞的雙手改變了家的面貌。孤兒寡母之家,起了兩層小樓。日子像芝麻開花——節節高。
李秀珍抱上了大孫子,王家成了四世同堂之家。在這個大家庭里,有著有血緣關系的公婆和兒女,也有毫無血緣關系的那位“撿來”的老太太和有先天殘疾的棄女巧兒。
看到鶴發童顏衣著整潔的三位老人和出落得越來越漂亮的巧兒,李秀珍很滿足。她覺得,一家人和和睦睦地相處,她和老人能享受兒女們的孝心,就是最大的幸福。
血濃于水,但水經過火的洗禮,才有溫度,才會帶給人以溫暖。
愛,也許有時候了無痕跡,只在點點滴滴的小事中。李秀珍付出了她的愛,但冥冥之中,她不是也收獲了其樂融融的回報?
【文盲李秀珍散文】相關文章:
李汝珍鏡花緣好詞好句摘抄04-13
《李太白全集》李太白集序07-08
李泌歸山01-09
《李夫人賦》09-29
脫口秀經典臺詞12-07
模特走秀主持詞05-05
歡樂環保秀作文400字03-27
趙師秀《約客》賞析06-03
《全宋詞》李好古07-08
《全宋詞》李坦然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