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兩則俗語想到的散文
一則俗語是“男人四十一枝花,女人四十豆腐渣”;一則俗語是“女人四十是成品、五十是精品”。前者說的是男人四十歲如日中天、事業有成,女人四十歲則紅顏憔悴、風韻難存;后者是說女人真正成熟起來在四十歲,要精美絕倫則在五十歲。這兩條看似矛盾的俗語卻同時流行,確有耐人尋味之處。
先說男人。孔子在《論語.為政》中說:“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看來,四十歲在人生中確實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階段。所謂“不惑”,就是把一切世事都能看得透徹明白、一片豁亮,扛得住各種誘惑和困擾。事實也正是如此,男人年過四十,正值精力旺盛、思想成熟、經驗豐富之際,是最易出成果的黃金段。但這只是一般而言,并非所有男人都是如此。一個真正優秀的男人,也許二十歲、三十歲,或者六十歲、七十歲,他都能做出一番事業,所以才有“大器早成”、“大器晚成”的成語;而一個劣質的男人,即使他年富力強,也只能是廢物一個,與“一枝花”毫不相干。
再說女人。按說女人與男人并沒有太大的區別,女人的事業與男人一樣久長。但對那些單憑姿色闖世界、討生活的女人來說,青春就是她們的本錢,一旦“徐娘半老”就大為掉價,等到年老色衰,更會露出“繡花枕頭”里的“敗絮”,成為貨真價實的“豆腐渣”。至于那些優秀的、有內涵的女人,則不論其長相俊丑、年齡大小,都能長葆其動人的魅力。相對地說,女人與男人一樣,四十歲以后才日趨成熟,到五十歲,更是歷盡風雨滄桑而磨礪成“精品”,讓人倍加珍重。可以想象,一個具有高尚情操、優雅氣質、深厚修養的`女人,必然會透出一股颯爽、一縷溫馨,平添幾分風流。像一代偉大的女性宋慶齡,終其一生,留下了永遠的美麗與高貴;還有前幾年媒體曾報道過的某地選美,一位四十八歲的女子艷冠群芳,榮膺首美。這些事例說明,一個真正優秀的女人,她的英姿風韻將不受年齡的限制而長存。
由此看來,一個人內在素質的優劣是最重要的。它可以超越性別、年齡、膚色、俊丑而決定其價值。愿真正優秀的人越來越多,讓我們的社會充滿陽光。
【由兩則俗語想到的散文】相關文章:
由泰森之敗而想到勵志故事11-14
黃河的諺語俗語04-11
俗語的近義詞有哪些03-13
生意買賣的諺語俗語12-04
諺語和俗語的不同10-19
俄國常用的諺語俗語08-20
關于土地的俗語諺語07-04
春天的諺語和俗語01-15
關于團結的諺語俗語02-17
有關黃河的俗語和諺語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