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錢疙瘩湯散文
春天在吊足了人的胃口以后才姍姍而來,淺淺的綠意渲染出濃濃的生氣,清新的色彩像一首首綺麗的小詩,張揚著生命的蓬勃。所有的綠色似乎聽到了沖鋒的集結號,爭先恐后地奔赴春天,綠它個痛痛快快,綠它個盡致淋漓,綠它個清清爽爽。后院高聳入云的大榆樹前幾天還光禿禿的,似乎只一夜之間,枝頭就綴滿了溫潤如玉,綠格瑩瑩的榆錢,一串串,一簇簇,一枝枝,一樹樹,葳葳蕤蕤,虎虎有生機。
春風襲來,一嘟嚕一嘟嚕的榆錢在風中搖曳生姿,縱情舞動,“輕如蝶翅,小如錢樣”,如小女兒般活波靈動,俏皮清新,看得人眼花繚亂,不禁想入非非。淡淡的清香氤氳在空氣里,夾雜著泥土的氣息,深呼吸一下,鼻腔,喉嚨里滿是春天暖暖的幸福味道。翠翠嫩嫩,圓圓碎碎的榆錢,綠得透亮,盈動著翡翠的光澤,擁擠著,推搡著,甚是壯觀。
下午從店里回來,喂完雞鴨,兔子,喂完豬狗,我抬頭望向東墻,一眼看見榆樹將身子探出墻頭,好像在向我頻頻招手,頓時怦然心動,便想捋些榆錢做疙瘩湯,無奈墻太高,正躊躇之際,忽然看見了梯子,我歡天喜地搬梯子,哪成想梯子太重,風又異常猛烈,我用了吃奶的力氣好不容易搖搖晃晃地搬了起來,踉踉蹌蹌沒走幾步就支持不住了,暗道一聲不好,果斷地撒手,梯子“咣當”一聲砸在我的身后,好險!差一點點就砸個正著,我長長吐了一口氣。老公見狀,指了指墻角的`一堆木頭,示意我踩著木頭上去,誰知道木頭有意和我做對,我剛踩上一根,它就轉動起來,我毫無防備,摔了個結結實實,胳膊都擦破了皮,出了血,我爬起來甩甩胳膊踢踢腿,見沒什么事,拍拍身上的土,繼續爬,我是一個一條道跑到黑的主,撞了南墻也不肯回頭,幾次未果,最后還是老公架上了梯子,我才如愿以償。墻上的風呼呼地刮著,無遮無攔,榆錢又太高,我戰戰兢兢,腿肚子直轉筋,不敢戀戰,趕緊在低處折了兩只便順著梯子下來,直到屋中仍然驚魂未定。
想想小時候,每當滿樹榆錢穿著綠衣笑得燦爛時,正是青黃不接之際,冬天保存的土豆白菜蘿卜已經所剩無幾,且早已索然無味,這滿樹豐碩的榆錢就成了寶貝,讓我們的眼睛放出異樣的光芒。春天是個百花爭寵的季節,但對于我們來說,對什么“花紅葉綠草青青,桃花艷,梨花濃,杏花茂盛”統統視而不見,唯獨一門心思都撲在榆錢身上,這嬌滴滴,綠油油,鮮嫩嫩的榆錢生生地把人的饞蟲勾出來。
《本草綱目》記載:“榆未生葉時,枝條間生榆夾,形狀似錢而小,色白成串,俗稱榆錢。”當然白色是榆錢成熟以后,剛長出來的可是翠綠翠綠地。榆錢有多種吃法,可以熬粥,炒菜,蒸饃,涼拌,歐陽修喝完榆錢粥就留下“杯盤粉粥春光冷,池館榆錢夜雨新”的詩句膾炙人口。我最喜歡的是榆錢疙瘩湯,吃上一碗香噴噴,熱氣騰騰的榆錢疙瘩湯,頓覺齒頰生香。給個神仙都不換。
榆錢雖然登不了大雅之堂,但在兒時那個物質匱乏的年代卻豐盈了我們的舌尖,在短短匆匆的春天里帶給我們無限的欣喜和快樂。只要榆錢綻放在枝頭,無需任何指令,我們小孩子們就不約而同地捋榆錢去。男孩子們身輕如燕,“哧溜”“哧溜”爬上樹,不費吹灰之力,迫不及待地摘一把榆錢塞入口中,腮幫子立時鼓鼓脹脹了。我們女孩子爬不上去在下面干著急,氣得團團轉,跳著腳朝樹上的男孩大喊大叫,更有潑辣的女孩撿起石子往上拋,男孩子們正大快朵頤,吃得津津有味,根本沒功夫搭理我們,任憑我們抓耳撓腮,心急如焚,指手畫腳,他們倒好,左右開弓自顧自往嘴里忙活。等他們劃拉個溝滿壕平之后,才想起我們,折下幾枝大岔扔下來,我們如獲至寶地撿起,一邊吃一邊往筐里摘,最后我們帶著鏖戰多時的戰利品興高采烈的回家。
到了家,我跟屁蟲似的跟在媽媽身后,看她嫻熟地把榆錢洗凈控上,用熱油熗鍋,放些蔥姜末,調料,加水燒開,然后在盆里放些玉米面或白面,慢慢加水,用筷子快速地攪拌成面疙瘩,放入沸水中,待面疙瘩在水里上下翻滾,沸騰出漂亮的水花時放進榆錢,不消片刻,美味的榆錢疙瘩湯就做好了,一股清香瞬間包圍我饑渴的味蕾,忙不迭地盛出一碗,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往嘴里倒,囫圇吞棗一般,清香甜美伴著熱度一路下滑到腸胃,然后嘶嘶哈哈吸溜著被燙傷的舌頭,晃著頭,瞇上眼,脆甜綿軟,嫩滑,真是美味無敵,妙不可言,即使牙膛被燙掉一層皮也無所謂了。
長大后,我也學會了做榆錢疙瘩湯,但我的做法與媽媽略有不同,我喜歡在面里放兩個雞蛋,用水調成稀糊,湯燒開后,舀一勺面糊倒進大笊籬里,面便從笊籬的眼里漏入湯鍋,這樣做出來的疙瘩湯清湯清水,不粘稠,疙瘩均勻細致,如珍珠般光潔晶瑩,榆錢如玉映翡翠,色彩澄明,簡直是鬼斧神工,天作之合。
又一年暮春,“風吹榆錢落如雨”,沉甸甸如綠谷穗見風就長的榆錢總是撩撥著人的味覺,榆錢疙瘩湯的味道從童年彌散到現在,究竟是忘不了唇齒間香甜的味道,還是對過往歲月的追憶和緬懷?恐怕只有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對了還有榆錢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