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被忽視的人,如何愛自己現代散文

時間:2022-08-04 04:08:01 散文雜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被忽視的人,如何愛自己現代散文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體驗到被忽視,可能會有以下情況:

被忽視的人,如何愛自己現代散文

  父母忙碌工作,沒有更多的時間陪伴孩子成長;

  多子女家庭,父母分配在每個孩子身上的時間精力很有限;

  父母彼此之間鏈接很緊密,讓孩子有被排除在外的感覺;

  ……

  但無論家庭上演著怎樣的劇本,對于被忽視的小孩來說,他們的內心是會感受到孤單、無用甚至是恐懼。但是他們不會向外界表達自己真實地感受,即便是成年后也不會主動傾訴自己的不快和不幸。比起那些反叛、焦躁、將攻擊性外化的孩子來說,他們更容易將攻擊性(痛苦)內化,這是殘酷而又真實的自我寫照,是他們對于自我的投射,即把憤怒、難過都藏在心里,而不會認為是別人或者環境有問題。

  這樣的孩子成年后,他們可能將挫折轉化為自我的貶低和壓抑;再就是反向形成,把自己變成他人期待的樣子,迎合、討好;還有就是把自己和痛苦隔離開來,更愿意用邏輯、理性替代體驗,如此來面對外界環境。

  自我攻擊的背后是恐懼,亦是期待?

  從客體關系的視角看,這些自我攻擊,將痛苦內化的人內心深處有著很深的對客體喪失的恐懼。

  嬰兒一出生就帶有各式各樣的、難以控制的焦慮,克萊因的觀點認為這來自于“死亡本能”。人在出生的時候死亡本能是很強烈的,對嬰兒來說生存是核心,因為外界那些不穩定的東西太多了,尤其是被迫害焦慮的存在。

  嬰兒自己是無法處理這些焦慮,就會把它們丟給母親,而母親本應該在嬰兒所幻想的母性中要“遏制”這些焦慮,并且不會被攻擊力量摧毀,這也就是比昂所說的“容器”的功能。通過母親這個容器,將焦慮的、壞的部分轉化成好的部分還給嬰兒,幫助嬰兒在內部建構好的客體、好的體驗,以此來壯大嬰兒的自我功能,對抗死亡本能。

  但是現實中的母親就像我們前面提及的那樣,她們除了需要面對來自嬰兒的焦慮之外,還需面對很多生活的其他壓力,所以有的時候母親未能承載住孩子的負性情緒,充當一個“容器”的功能,而在嬰兒這里會被喚起無名的恐懼,他認為這是自己攻擊了母親后,遭受的懲罰——被拋棄。假如孩子在早年累積過多這種體驗容易引發創傷,在成年后認為自己在人際關系中是不能表達體驗的,因為沒有人會聽見,沒有人愿意和他建立情感聯系。

  當嬰兒體驗到客體喪失的焦慮時,他會選擇將那些原始的、帶有迫害性、壓抑的焦慮全部自己消化,就如同自我懲罰一樣。這一切都只為了內心深處對母親的期待——不要拋棄我。孩子深深地,不顧一切地愛著母親,把母親看得比世界上任何東西都寶貴,所以在面臨考驗時,他想變得好一點兒,以期待贏得母親以及母親的愛和認同。

  如何自救?

  當我們體驗到被忽視的時候,就會激活潛意識里無助小孩的感覺,這種感覺深深地根植于我們的內在,于是它會在我們的生命里一再重復。想要打破強迫性重復,就需要察覺自己潛意識的愿望是什么,使它們不再在暗處操縱你。而這個過程自己獨立完成不了,需要找專業的心理咨詢師幫忙。

  在咨詢關系中移情會很快呈現,來訪者會“勾引”咨詢師和他一起上演熟悉的劇本——忽視他,扮演他早年關系中的“壞”客體。那么在咨詢中如何去幫助來訪者呢?作為心理咨詢師,我們的目標在于幫助來訪者越來越從內在活出一個一致性的自我。和來訪者共同創造一個關系,這個關系能讓他們理解自己的體驗,更多地去感受“在一起”,以及更深入地、更舒服地與他人相處。

  這就需要咨詢師啟動比昂提出的“容器”理論,首先允許來訪者表達負性情感,無論他的想法和感受可能會多么讓人不舒服,咨詢師對于它們都是開放的。這樣的開放性會有助于來訪者的內在整合;其次將這些負性的、難以想象的焦慮以一個更有序的、可容忍的形式反饋給來訪者。如此循環往復,在一個安全、穩定的情景里,幫助來訪者逐漸地放棄對母親的幻想,還原母親本來的樣子,完成與母親的分化,到外界去建立新的關系,這就是自愈之路。

【被忽視的人,如何愛自己現代散文】相關文章:

現代散文:為自己減刑09-08

做自己就好現代散文09-25

愛的話語現代散文09-18

君子愛蓮現代散文09-26

微笑是給自己最好的禮物現代散文09-25

愛自己散文欣賞09-10

致我最愛的人現代散文09-28

我愛故鄉的山現代散文09-26

現代散文詩歌:畸愛09-11

愛是什么現代愛情散文09-17

真人一级一级97一片a毛片√91,91精品丝袜无码人妻一区,亚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亚洲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人成网999久久久综合 | 日韩女同中文字幕永久在线 | 在线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中文国产日韩欧美二视频 | 日本一本亚洲最大 | 欧美A理论片在线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