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重溫農趣散文

時間:2021-01-05 14:02:07 散文雜文 我要投稿

重溫農趣散文

  出生農村的人,不管你官位有多顯赫,身價多高,無論在何時走到何地,對土地總有著一份不了的情,一份無法言喻的深情。我就有這種情節,雖然在當時的生產隊里,只耕耘過半年時間,卻對農事有著百般的柔腸和萬種的情絲。

重溫農趣散文

  十年前,單位對面的幾個工廠被開發商拆遷了。廠子搬走了,房子也被拆了,留下一塊坑坑洼洼的數百畝的荒地。春日雜草縱生,夏日綠意葳蕤,秋天枯黃中還漂浮著朵朵花黃,到了雪舞蒼穹時,又一片枯槁。就這樣草榮草衰,年復一年,地面上堆積了一層厚厚的枯枝爛葉,也蓄積了其它植物需要的營養。

  我的工作一向較為清閑,閑暇時經常會到長滿雜草的地里轉一轉,既打發每天八小時的時光,又能夠呼吸一下新鮮的空氣,還擁有近乎自由的空間。發現那里雖然沒有什么名花異草,也看不到什么秦磚漢瓦,但,流連其中的我,卻感到很是愜意。

  去的次數多了,對它的地形地貌就熟悉了。在那個場地的西南角,有一塊近三十平米的水泥地面,風雨的洗禮,使它幾乎沒有灰塵的積垢。四周長滿著高大的、具有艾草芳香氣味的野蒿,形成了天然的圍墻。在那個場地上還有四五只水泥的預制塊,四方四正,可以當著凳子坐下,去隨性地小憩一番。

  一年四季,稍有空閑,我就會拿著一些圖紙資料或者一些書籍來這里閱讀,在清風或者麗日中去享受墨香。看累了,有時就索性躺下睡上一會,醒了再看一會,嘿,還真讓我在那里充了不少電,學了不少新技術,也攻克了好幾道設計難關,甚至,還在那里喚回了我的文字情節,可謂一舉多得的事。

  春天,野草總歸要再次生根發芽,再綠那方土地。那些知名或不知名的野花,少了人的眷顧,同樣要花綻蕊吐,恣意綻放,彌漫馨香,引來無數蜂飛蝶舞。夏天濃密的蒿草的搖逸著蔭下清涼,微風掠過,也捎來清新的氣息,再好的空調也難以匹敵這天然的寫意。到了秋天,蟋蟀“唧、唧”地歡唱,率先奏起秋之聲的旋律,書寫著秋之神韻。落葉蝶舞,野果香飄,猶如無詞的音樂在緩緩流淌。冬天,四面的圍墻內充滿了陽光的愛撫,霜露的親昵,就是雪壓烏云百絮飛時,也給我一個極其靜謐的世界。

  呆在那談不上舒雅的地方,但安安靜靜的環境,卻能夠讓我忘記滾滾紅塵中的浮世喧嘩,可以超然脫俗地凈化自己的心靈。可以在雨中起舞,可以在風中吟詩,可以陽光下淺吟,可以在月色里低唱。擁有一個獨處的空間,可以什么都不去想,也可以什么都去深思。

  一個秋天的午后,我隨性地仰躺在那塊水泥地面上,盡興地享受著日光浴,瞇著眼睛看行走藍天的云卷云舒。幾聲雁鳴,兩行雁陣,告訴我秋已漸濃。

  就在我漸入清夢時,突然,一陣秋風無骨地掠過我面頰,也給我清夢中吹來一絲一絲的香,一縷一縷的甜。清醒地記得,隱隱約約的香甜之味,也告訴了它的方位,順香摸甜,發現在不遠的一小塊空地里,氤氳著一片綠意,擠滿了層層疊疊綠葉,七八個碗口大的香瓜,微笑地橫臥在那里,白白的瓜皮上,嵌著一道道泛著金黃的脈絡條紋。

  濃郁的香甜,不用鼻嗅,就沁人肺腑。那久違的純正的瓜香立刻使我舌下生津,口水四流,簡直想立即趴下去,直接去啃上幾口。這是不用扶犁耕耘、不用汗滴禾下土的收獲,讓我平添幾分歡喜。情急之下,我迅速地脫下上衣,把它們一一地摘下來,統統地包回了辦公室。

  從來儒雅行事、不敢胡亂造次的我,一身排骨地展示在幾位女白領面前,一時間不免要搞得她們目瞪口呆,啼笑皆非。可當我把包裹著的上衣打開時,女主管有眼角瞟了一眼:“嗨,太陽打西邊出來了,你也改行學會送殷……”那個“情”字還沒說出口,她有改口道“咦,不對,怎么這么香!快說,在哪里買的?給我也去裝一籃子。”我故弄玄虛地說:“你先把專機訂好,我再告訴你也不遲,因為現在瓜還在開著花呢。”

  望著散著香甜、泛著金光的香瓜,一位來自農村的女同胞提高嗓門:“你別得意,不是他在向你獻殷情,這肯定是他在那芳草地里撿回來的。”那瓜擺她們的辦公桌上好多天,誰都不愿意把瓜先吃掉,因為有了它,她們每天都能沉醉在特有的芳香里。

  第二天,我又來到那棵瓜邊上,看到它又綻放了幾十朵金黃色的花,蒂結著一個個黃豆大的瓜儲,心里想著:既然它能在無人眷顧的情況下,開花結果,且能旺盛地生長,那么這地肯定也能生長其他植物,我何不開墾一塊,種些蔬菜呢?

  我是一個說干就干的人,做事向來雷厲風行。當即我就回到廠里,找來一些必須的工具。除去縱深的雜草,翻挖到處是石塊的地面,揀掉磚塊瓦礫,又鸚鵡學舌般梳理成一輪一輪菜池地。好多東西怕破,可土地卻不然,土地一經耕耘,就出人意料地展示著一種美,同時散發著無盡的泥土芬芳。

  后來,我高興地驅車去鄉下的種子公司,購回許多蔬菜的種子。可當我高高興興準備撒種時,一個字把我難住了——“水”。是啊,天不下雨,這水可從哪里來?雖然單位就在對面,可總不能拿自來水去澆灌蔬菜吧,我又不是在種金子、種股票,顯然那是太浪費了行為,同時影響也不好。

  幾經考慮后,我在下班時請來幾位要好的員工,說明來意——要他們幫助我挖一個水塘,以便于我日后去澆灌蔬菜。他們哈哈一笑:“真有你的.,哈哈!”于是你一鍬、我一鏟地干了起來。人多力量大,大約花了兩個多小時,就挖出了一個深達兩米,容積約四十立方的小水塘。

  結束時,那水塘根本沒有什么積水。可次日早上,我早早地來到那里,看到了“清澈”二字的真正含義。水塘里竟然滲了一點五米左右深的清水,水清得發藍,塘底一切什物一覽無余。一粒一粒的沙子在泛著碎銀般的光澤,天上的云朵也不請自來地融入了水中,瞬間掠過的蜻蜓、飛鳥,不時地留下倩影,也給那小小的池塘里的碧水增加了靈性。

  微風吹過,泛起絲絲漣漪。池水的清涼使我有深秋露珠打濕腳面的感受,不免要寒顫一下。我順著挖時留下的臺階走下,蹲下身子,立刻面前出現了另一個我,水中的我,已不在年輕,發現自己的心態確實與面容不相匹配。一向爭強好勝的我,在水中我的臉上難尋蹤跡,流淌的時光已經無情地在我的臉上留下了刻痕。

  水中的雙手漸漸地縮小,我看到捧在手中的一掬水,慢慢地送到嘴邊,輕抿一口:“啊!真甘冽!”一仰脖子,一飲而盡。

  接著,我煞有其事地開始一行一行地播種蔬菜,又一瓢一瓢地去為它們澆水,如果說撒下的的是一種希望,那么澆灌的則是一種心情。到了夕陽西下時,我又去為種下的蔬菜澆了一次水。那一天盡管有些累,可夜里我的思緒始終與躺在土中的菜籽連到了一起,想象著明早的情景,以及日后的生長情況。

  農諺說:“豆三麥六,菜子一宿”。意思是說播種下去的豆子要三天發芽,而麥子要六天破土,各種菜籽只需要一個夜晚的舒展,菜芽就可以長出地面。果不其然,翌日早晨,當我再去看那十幾輪地時,遠遠就望到地面在泛著一種嫩黃,或者說是青黃。近瞧,那些菜芽就像無數只嫩黃的小蝴蝶,在展翅欲飛,又像無數個雜技演員,在表演頂碟的玲瓏版。

  當太陽的冉冉升起后,才發現那些真葉上那晶瑩的露珠在漸漸地消失,裊裊升騰而去,而那些菜得真葉象川劇中的變臉,在露水干去的瞬間,就由嫩黃魔幻地變成了油光水滑的青綠色,且在不斷長高。

  青菜生長速度很快,不斷地汲取大地和雨露的精華,不要半個月的時間,青菜就會青綠一片,翠綠一洼,氤氳著“春天”的綠意,在秋后枯萎的時光中顯得賞心悅目。于是光顧那塊原本寂靜的荒蕪之地的人日益增多,他們每次來時,總帶上一把青菜回家,去嘗嘗新鮮的蔬菜。結果得到了同樣的回饋:很好吃!是一種能夠勾會記憶中曾經擁有的味道!

  到不是他們“拿人的手軟,吃人的嘴甜”,究其原因也很簡單,種過菜的都知道,買菜的人更知道,市場的菜大多種菜的人,為了高產,大量使用化肥催生出生的,同時,出售時又商販為了賣相,又不斷灑水浸泡,就是你在買的時候,蔬菜還水淋淋的。而我種出的菜,長在新墾的田地里,不僅沒有施用化肥,他們帶回去,只需洗凈,未經水的浸泡,原汁原味,當然鮮美可口。

  在煙雨江南,只要冬天不過分地寒冷,好多蔬菜照樣生長。達到希望又嘗到新鮮可口蔬菜的我,又在別人的指導下,種下了其它諸如香菜、菠菜、豌豆等等,這些蔬菜一般不要一個月的時間,就能夠食用了。就是在大雪紛飛的季節,一旦冰雪融化,它們就可以繼續正常生長,這可是我這個來自北方的人萬萬想不到的事。而且寒冷季節生長出來的蔬菜,特別鮮美。

  冬天來了,春天的光臨就不會太久。忙忙碌碌的日子終于在春節時走完了農歷的一年。江南春來早,就在人們還沉靜在春節的喜慶氛圍時,春姑娘就一身霓裳翩舞與太湖湖畔,在梅的暗香浮動中,千枝俏萬朵妍。

  就在知暖的鴨子撲棱棱在湖水時,再回眸我那“自留地”時,已經黃花一片,那些秋天種植的蔬菜已經在油菜之前,綻放出一片鵝黃的花朵,引來蜂飛蝶舞鳥呢喃。

  一年之計在于春。出生農村的我,深深地知道季節是不能夠錯過的,錯過了節氣就錯過了一年的希望。于是我經常來往于種子店,不僅在那塊在冬天就耕耘好的土地上,種植了一些時令的蔬菜,還種植上一些玉米和豆類的谷物。

  春播一粒籽,秋收萬粒糧。經過夏日雨露滋潤和驕陽的孕育,當秋風舞動時,玉米飽滿得胡子也笑黑了,豆類也高興的搖起搖鈴,山芋更是撐破了壟……

  從那一年開始,我不僅享受了“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饋贈,也重溫了源自農事之趣。在享受綠色蔬菜和谷物的同時,也鍛煉了自己的體魄。雖然皮膚黑了許多,但很少與醫生去打交道,這不能不說是勞動的結果。

  后來,靠近那塊拆遷地的單位也有很多人來開墾種植,使得這塊荒蕪多年的拆遷地,很快地變成了生機盎然的菜田、糧田。蔬菜品種越來越多,谷物的倩影也豐富多彩,有來自四川的榨菜,由從陜西帶來的豌豆,還有山東的大蔥,以及東北的黑花生……

  盡管來自開發商的征用土地,讓我重溫了那些曾經的農趣,也讓我得到一些快樂,可,有時候,我會呆在那塊拆遷地邊,望著迅速生長的蔬菜或者莊稼,心里總有一個解不開的疙瘩:政府和開發商為何要這樣心急火燎地早早把工廠拆掉,一方面他們并沒有很快去開發利用,另一方面卻又讓那些工廠得到補償后,又再次去占用好多人們賴以生存的糧田。明明自己的建筑速度跟不上,還要這樣做,這,能夠說是一個明智之舉嗎?

【重溫農趣散文】相關文章:

《魚趣》散文欣賞04-29

嵌名聯拾趣散文04-30

門農01-19

農氏-姓農的名人-農姓起名字-農姓的起源與家譜07-23

閑情記趣作文03-07

趣答的寓言故事12-04

物外之趣-讀白鵝有感10-26

農遠工作總結05-03

《題農廬舍》唐詩鑒賞02-07

《憫農》優秀教學設計04-12

真人一级一级97一片a毛片√91,91精品丝袜无码人妻一区,亚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亚洲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久久久久久97 | 亚洲人成中文字幕组 | 偷自拍亚洲视频在线观看99 | 亚洲高清aⅴ日本欧美视频 亚洲性爱国产性爱 | 自拍偷拍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亚洲日韩精品一区粉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