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游如意古寺的散文
據一朋友所說,銅礦后背有一座古寺,香火不斷,周圍十里八里的信徒絡繹不絕。恰逢周末,此地離縣城不遠,我便驅車并攜妻將雛一同前往,以圖探個究竟,不負朋友一番介紹推薦。
來到銅礦街區后,隨人打聽,我們便沿著一條蜿蜒的水泥馬路,拐了幾個彎,爬了幾次坡。不足十分鐘后,我便老遠看見“阿彌陀佛”四個大字,于是迅速剎住車,?吭诼放。淘氣的小孩一下子就跑到古寺門下,仰著頭邊念邊叫道:“爸,你看,這叫如意古寺。”我走近一看,果真如此,還好小孩沒有念錯,也沒有念反。多溫暖親切的名字!我想,這名字寄托不僅有寺廟的長久的興旺的期盼,更有對周圍鄉民日日如意、月月如意、年年如意、萬事如意的良愿。如果大門兩側還有進一步詮釋“如意”深意的楹聯那就更錦上添花。再仔細觀看,別看很平常,但不愧“古”字,粉墻紫檐,有點斑駁石礅石檻等,無不散發古色古香。我很難推測有多少年代,但久遠是無疑的。
我們沒有急著走進寺門,而是后退十幾步,站在一處寬闊地方,稍微遠眺。這古寺,依山勢而造,臨水溪而建。背靠的山雖不高大嵯峨,但層巒聳翠;所建的閣雖不氣派宏偉,但很秀麗別致;一條小溪,橫貫門前;一片田野,遙遙相連。整體布局高低起伏,錯落有致;四圍宮殿嚴嚴實實,環環相扣。并與西側的村居融為一體,與東側的獅子山水庫相依相伴。如果不是看到這“古寺”二字,定然以為是江南一家“雅趣”庭院。
略賞外圍之景之后,我們踏上臺階,步進寺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尊樂哈哈胖乎乎的彌勒菩薩全身塑像,兩側則是橫眉怒目造型威武高大的護法四大天王,在一一跪拜之后,跨過門檻,一尊寶鼎矗立在一塊不很大的方坪中間。我想,今天來的不是時候,或許鄉民正忙于田間勞作,再加上又是下午,前來燒香的除了我一家人,沒有見到什么人。走近一看,最醒目的一個巨大“佛”字呈現在我們眼前。我見過把“佛”繡在袈裟上、或繡在孫悟空的頭冠上,這還是第一次看見赫然鐫刻在方坪北坡上大塊石頭上,真的與大地相融,與地氣相通,真有點“立地成佛”的感覺。
我們再往兩側看看,東側“圓通殿”,西側“地藏殿”,都是三層,站在被陽光照射的“圓通殿”三個字下面,仿佛就在佛光的沐浴下。我們先上東側的“圓通殿”,來到一尊“大慈大悲”的“千手觀音”下,行了禮抽個簽,只可惜里面沒有主人,只得隨緣自解而已。而后往西來到地藏殿門口,正好看見一位年長的法師正在虔誠的念佛,我們也沒有去詢問什么,更不想驚擾這里的平和。最后,我們拾級而上,來到“大雄寶殿”,安放幾個菩薩,無論氣派還是精致都不值一提,但透露陣陣的古樸的平和,就像正在虔誠念佛的居士一樣,古樸的'平和讓人不敢輕易移動腳步,生怕驚擾這里絲絲的寧靜。
在這古寺里面,我們呆的時間不到二十分鐘,但讓我有點感悟;這里比不上大山的千古名剎那樣香火繚繞,但傳給人的卻是名剎少有的幾份寧靜、幾份平和;這里的風景也沒有多少奇特之處,里面的構建除了“大地之佛”能吸引眼球外,其他與不同寺廟沒有兩樣,甚至還有點簡單,但透露的生活情趣卻是一份源于鄉村固有的親切溫暖、一份佛與鄉民彼此無多大隔閡的那種溝通和交流。因為這里既不肅穆神秘,也不莊嚴威武,即使有四大護法天王也不感覺到陰森可怕,一切都那么平和、那么寧靜。只要你想進去,人人都敢進,隨時都可點一炷香,讓裊裊的香火隨時寄托對生活的期待、對今生永恒的福報和美好的歸宿;讓我們這些凡夫俗子,在閑暇之際,在為生活所累、為家庭所困之時,能祈求到一劑洗滌心靈的良方。
當即將離開之時,我們在門口的香爐再點了一支香,那香氣伴著我們的車音,越飄越遠……
【探游如意古寺的散文】相關文章:
元曲,溫潤的玉如意散文09-29
吉祥如意的近義詞04-02
稱心如意的漢斯01-22
黃山游·黃山路的散文節選11-13
家游錦里溝散文11-03
《李時珍夜宿古寺》一文的教學反思06-28
李時珍夜宿古寺語文教學反思02-04
《李時珍夜宿古寺》語文教學反思01-21
《李時珍夜宿古寺》教學反思3則06-02
夏游京娘湖散文欣賞05-01